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五類“城市家具”6月底前完成治理

發布時間:2022-04-11 14:11:00來源: 北京日報

  撤除阻礙行人通行的阻車樁,移除占用盲道的棚、亭、櫃,糾正錯誤的標識牌,為(wei) 電話亭增加信息導覽、手機充電等功能……今年,被稱作“城市家具”的這些公共服務設施將迎來諸多改變。本市近日召開城市公共空間設施規範治理暨戶外廣告管理工作推進會(hui) 。6月底前,五類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將完成集中治理;9月底前,各區還將完成轄區50%街區戶外廣告設施設置規劃編製。

  整治後路側(ce) 線杆電箱少一半

  地鐵5號線張自忠路站B口外,路邊綠地裏藏著個(ge) 灰色的“大家夥(huo) ”。與(yu) 周邊建築色調一致、紋飾相似的外觀,在綠草翠竹的掩映下絲(si) 毫不顯突兀,不仔細看,很難發現這是一個(ge) 電力箱。這是東(dong) 城區去年公共服務設施治理的成果之一——電力箱體(ti) “三化”改造提升。東(dong) 城區城管委環境建設科張柏鬆介紹,去年東(dong) 城完成了東(dong) 四南、北大街環境整治提升,公共空間部分,通過“一箱一案”、整合功能、利用綠植遮擋等多種方式,實現路側(ce) 電力箱的隱形化、小型化、景觀化。改造後,東(dong) 四南、北大街沿街電力箱由707台減少到441台。

  同步開展的還有“多杆合一”。借助“多杆合一”改造,東(dong) 四南、北大街的路側(ce) 線杆由五類整合為(wei) 兩(liang) 類,通過合理布局、就近合並,路燈、監控探頭、路牌等被整合到一根杆體(ti) 上,其餘(yu) 的拔除。東(dong) 四南、北大街路側(ce) 線杆由519根減少至204根,人行步道敞亮多了。

  東(dong) 四南、北大街的電箱和線杆改造是去年全市公共服務設施治理的縮影。去年,全市共拆除隱患違規公服設施1086處,維修殘破損壞公服設施3515處,整飾髒亂(luan) 破損公服設施3519處。

  加強城市部件動態精細化管理

  今年,本市將繼續開展公共服務設施治理,加強城市部件動態精細化管理。6月底前,將完成阻車樁、棚亭櫃、標識牌、宣傳(chuan) 欄、設備箱5類設施集中治理,重點解決(jue) 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占道阻路、外觀不潔、設置不規範、與(yu) 周邊環境不協調等問題。

  對阻車樁類設施,將撤除人行步道中央阻礙行人通行、距離盲道邊緣小於(yu) 0.25米以及學校、醫院出入口占壓人行橫道線的阻車樁。撤除占用盲道、消防通道的棚亭櫃,拆除閑置廢棄棚亭櫃,對改變用途的予以糾正。對於(yu) 標識牌類設施,糾正指示方向、拚寫(xie) 錯誤的標識牌;維修更換變形、鏽蝕、字跡脫落標識牌;清除附著商業(ye) 信息的標識牌,拆除違規設置的非公路指示標識牌。撤除嚴(yan) 重鏽蝕殘損、基礎腐蝕鬆動以及占用通道、阻礙通行的宣傳(chuan) 欄,調整優(you) 化宣傳(chuan) 欄布局。撤除廢棄、閑置、喪(sang) 失功能的設備箱類設施,維修更換殘破、損壞的設備箱體(ti) ,整飾髒汙、鏽蝕箱體(ti) ,確保設備箱安全運行、箱體(ti) 外觀與(yu) 周邊環境相協調,並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製。

  4月至6月,本市還將集中開展護欄專(zhuan) 項治理。撤除占壓盲道、斑馬線護欄,撤除機動車分道線護欄,撤除小區、學校、醫院出入口機非隔離護欄,撤除人行步道長距離護欄。此外,全市還將開展施工圍擋和非施工圍擋規範治理,9月底前實現各類圍擋“安全、整潔、美觀”的目標。

  電話亭增加更多便民功能

  街頭被冷落許久的電話亭也將被喚醒。“雖然現在手機已經很普遍了,但電話亭是城市運行的必要組成部分,尤其在緊急條件下,將發揮重要作用。”市城市管理委景觀處鄧瑋皓介紹,全市有500多組公用電話亭,今年將結合其分布情況,圍繞市民需求和提升道路公共空間環境景觀需要,開展公用電話亭“數字化、景觀化、複合化”試點建設,為(wei) 電話亭增加信息導覽、手機充電、5G微基站等便民服務功能。“這10處試點包括天壇公園、友誼醫院、北京南站、三裏屯等,改造已啟動,預計本月底前完成。之後將試運行半年,並根據試點效果推廣應用。”鄧瑋皓說。

  此外,本市還將根據街區風貌特色和功能定位,結合各地塊用地性質和設置需求,加快街區戶外廣告規劃編製。明確設置原則、控製係數、麵積上限、設置密度、亮度控製及品質風貌等管控要求,劃定戶外廣告設施禁止設置區域、限製設置區域和允許設置區域。全麵推進街區戶外廣告設施設置規劃編製工作。9月底前,各區完成轄區50%街區戶外廣告設施設置規劃編製,並按照“一圈一策”原則,優(you) 先編製重點商圈和商業(ye) 集中區等設置需求強烈的街區規劃。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