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常州有效精準投放首貸
《人民日報》2022年04月11日 第 11 版 版麵截圖
原題:著力破解小微企業(ye) 融資擔保難、信息不對稱問題
常州有效精準投放首貸(經濟聚焦·支持中小企業(ye) 發展)
走進江蘇省常州市建林玻纖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裏的一台經編機正在運轉,吞進去玻璃纖維紗,吐出來的是晶瑩剔透的布。“這是一種特殊的布,耐火耐高溫,堅韌不易折,可用於(yu) 製作風力發電機的葉片。”公司總經理唐建介紹,這台價(jia) 值160萬(wan) 元的新設備,直接為(wei) 企業(ye) 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這160萬(wan) 元投入中,至關(guan) 重要的一筆100萬(wan) 元貸款,來自常州市針對小微企業(ye) 投放的“首貸融”。
2021年,常州市深化普惠金融發展,市銀保監分局組織開展首貸攻堅行動,精準聚焦前期“百行進萬(wan) 企”活動中有融資需求的無貸戶,著力破解融資難題中的兩(liang) 個(ge) 痛點——融資擔保難、信息不對稱,持續擴大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覆蓋麵。2021年,常州市新增首貸企業(ye) 6418戶,新增貸款6571筆、金額361.16億(yi) 元,為(wei) 企業(ye) 發展提供了助力。
風險共擔,貸款門檻降低
建林玻纖這幾年正麵臨(lin) 提檔升級,但融資並不容易。廠房是租來的,幾台原有設備的折舊率很高,無法用於(yu) 銀行抵押,唐建隻好放棄從(cong) 銀行貸款的念頭。
建林玻纖的困境不是個(ge) 例。放眼常州全市,24萬(wan) 多家企業(ye) 中,2021年以前有貸戶僅(jin) 占10%。常州市金融監管局銀行保險處處長周瑋介紹,據了解,其中相當一部分企業(ye) 有不同程度的融資需求。
是什麽(me) 影響了銀行放貸的積極性?
“擔保難。”幾家當地銀行的負責人坦言,向小微企業(ye) 貸款的收益本就不高,壞賬率還比重點企業(ye) 高,導致銀行不敢輕易放貸。一些成立時間短、規模比較小的企業(ye) ,即便有發展潛力,但因缺乏擔保,隻能被擋在門外。
2021年7月,建林玻纖迎來一個(ge) 好消息。“市財政局等4部門此前聯合推出了一項針對無貸戶的信保貸產(chan) 品——‘首貸融’,隻需法人代表承擔連帶責任,不用企業(ye) 抵押就可以申請貸款。”當地一家銀行的客戶經理謝福軍(jun) 主動上門洽談。
了解政策後,唐建迅速在常州市創新創業(ye) 金融服務平台上注冊(ce) ,提交了首次貸款100萬(wan) 元的申請。當天,就有銀行工作人員來現場盡職調查。幾天後,這筆款項就到了公司賬上。
2019年起,針對多數小微企業(ye) 在銀行無貸款的狀況,常州市設立“首貸融”風險補償(chang) 資金,首期規模1億(yi) 元,對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政策,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杠杆效應,打通首貸企業(ye) 融資難的“最後一公裏”。
謝福軍(jun) 介紹,以建林玻纖貸款的100萬(wan) 元為(wei) 例,萬(wan) 一出現壞賬,10萬(wan) 元由市級的“首貸融”風險補償(chang) 資金分擔,20萬(wan) 元由國擔基金支持,18萬(wan) 元由省財政專(zhuan) 項支持,12萬(wan) 元由省再擔保公司分擔,20萬(wan) 元由市場化擔保公司分擔,銀行隻需承擔20萬(wan) 元及利息損失。目前“首貸融”無壞賬,如果出現壞賬,銀行等機構將先各自按比例承擔資金風險,隨後對企業(ye) 依法進行追償(chang) ,企業(ye) 法人代表承擔個(ge) 人連帶責任。
“這樣的風險共擔機製,讓銀行少了後顧之憂,大大提高了拓展首貸戶的積極性。”謝福軍(jun) 說,“首貸融”麵向全市所有無貸戶企業(ye) ,對貸款企業(ye) 的門檻進一步降低。
精準“畫像”,高效定位企業(ye)
和製造業(ye) 相比,服務業(ye) 中的小微企業(ye) ,更難以進入銀行的放貸視野,無貸戶也更多。
農(nong) 業(ye) 銀行常州新北支行營業(ye) 部行長助理陳涵卓說,要不是收到了一張“畫像”,常州精維測繪工程谘詢有限公司這個(ge) 僅(jin) 有約10名員工、年營業(ye) 額不足200萬(wan) 元的輕資產(chan) 企業(ye) ,很可能被淹沒在數千家同類企業(ye) 中。
陳涵卓所說的“畫像”,是常州企業(ye) 征信服務有限公司發來的一張表格,上麵是轄區內(nei) 征信評分在及格線以上的小微企業(ye) 名單。
“銀行對企業(ye) 的信息不了解、沒把握,也是導致小微企業(ye) 融資難的原因。”常州企業(ye) 征信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俊介紹,自2016年起,常州持續推進企業(ye) 征信平台建設,通過科技手段打造數據模型,匯集稅務、環保、人社等21個(ge) 相關(guan) 部門的年度政務信息,為(wei) 全市24萬(wan) 多家企業(ye) 勾勒誠信“畫像”,讓銀行更客觀高效地了解企業(ye) 。
作為(wei) 試點銀行工作人員,2021年年中,陳涵卓收到了常州征信公司定向推送的首批500家企業(ye) 名單。名單顯示,精維公司是一家無貸戶,經營穩定,納稅正常,信用評分良好。當他找到精維公司負責人楊文宇時,對方坦言,企業(ye) 正處在發展的十字路口,很需要資金支持。
“我們(men) 想增加員工、添置設備、進軍(jun) 更大市場,但貸款時碰過好幾次釘子。”楊文宇說。陳涵卓給他介紹了試點產(chan) 品“常信貸”——這是解決(jue) 企業(ye) 首貸難題的另一個(ge) 重要金融產(chan) 品,針對所有在常州有征信數據的企業(ye) ,屬於(yu) 純信用貸款。基於(yu) 政務大數據,能夠快速放貸、隨借隨還。
在手機上注冊(ce) 完成後,楊文宇申請了100萬(wan) 元“常信貸”。很快,係統就顯示:經過評估,通過了61.7萬(wan) 元額度,貸款利率是4.2%。
有了資金支持,公司隨即購入設備、招兵買(mai) 馬,進行了新一輪布局。“經過大半年的發展,公司2021年營業(ye) 額突破400萬(wan) 元,比前一年翻了一番,還第一次將業(ye) 務市場拓展到無錫、蘇州、揚州等地。”楊文宇告訴記者。
全程監管,實現惠企舉(ju) 措良性循環
為(wei) 企業(ye) 提供首貸服務,在緩解企業(ye) 融資難的同時,怎麽(me) 保障貸款管得住、收得回,實現惠企舉(ju) 措的良性循環?
周瑋介紹,除了在貸前進行精準“畫像”,有效的金融風險防範手段始終貫穿於(yu) 貸中和貸後。
從(cong) 事軌道運輸車輛製造和維修的常州神海工礦車輛有限公司,是2021年的首貸戶,從(cong) 建設銀行常州市分行奧林匹克花園支行獲得了50萬(wan) 元“常信貸”貸款。“我們(men) 用這筆貸款購買(mai) 了測試設備,緩解了企業(ye) 的資金緊張。”公司總經理徐冠超介紹。
批準首貸後,建設銀行常州奧林匹克花園支行行長蔣逸鋒向徐冠超提了一個(ge) 建議:在企業(ye) 生產(chan) 車間的電表箱上,安裝一個(ge) 手機大小的“增信寶”裝置,用以采集企業(ye) 的生產(chan) 用電數據。
蔣逸鋒解釋,通過采集企業(ye) 生產(chan) 用電數據,征信公司對首貸戶的風險狀況持續監測,並實時提示銀行,實現信貸風險從(cong) 人工管理到智能管控的轉變。銀行可以掌握企業(ye) 運行情況,企業(ye) 也能及時得到後續服務。
果然,到了2021年底,蔣逸鋒再次上門的時候,帶來了好消息:結合數據實時監測,銀行發現企業(ye) 持續穩定經營,因此,將2022年度的貸款額度提高到190萬(wan) 元。
除了追加貸款、持續服務之外,這一技術手段也促成了退出機製的實現。2021年,用電數據顯示,有一家機械加工企業(ye) 連續3個(ge) 月沒有生產(chan) 記錄,後台向銀行預警,及時控製了風險。蔣逸鋒介紹,依托這項技術,分管轄區內(nei) 的小微企業(ye) 壞賬率持續下降,目前在0.3%以下。
“扶上馬,再送一程,普惠金融應服務首貸企業(ye) 全生命周期的發展。”周瑋介紹,2021年以來,安裝“增信寶”的首貸企業(ye) 超過300家,累計向銀行發送提示信息365條,為(wei) 貸後管理及風險處置等提供了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