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協同 維護生態安全(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日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關(guan) 於(yu) 《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工作完成。
外來物種入侵,一方麵危及我國生態安全,另一方麵也給我國糧食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帶來威脅。為(wei) 防控外來物種入侵,我國采取健全源頭預防機製、加大科技攻關(guan) 力度、加強外來物種引入管理等措施,以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日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關(guan) 於(yu) 《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工作完成。生態環境部2021年5月發布的《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目前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2021年初,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海關(guan) 總署、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聯合印發《進一步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全麵部署推進外來物種入侵防控。今年將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發布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和名錄,深入推進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實施加拿大一枝黃花、福壽螺等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滅除行動。
準確辨識外來入侵物種
國家林草局生物災害防控中心主任郭文輝介紹,調查統計結果表明,入侵我國並造成嚴(yan) 重危害的外來林業(ye) 有害生物有45種,發生麵積超過270萬(wan) 公頃,雖然占全部林業(ye) 有害生物發生總麵積的比例不足1/4,但危害損失占比超過一半。
如何辨識外來入侵物種?河南省植物學會(hui) 理事長、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副校長尚富德介紹,精準判斷和鑒定外來物種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我國公布了數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還就其形態特征、地理分布、控製方法進行了詳細整理和分析。”不過,有些外來物種在形態方麵與(yu) 本地物種並無太大差異,非專(zhuan) 業(ye) 人員難以準確鑒定,在不確定是否為(wei) 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下不建議采取除治措施,應主動聯係相關(guan) 部門,等待專(zhuan) 業(ye) 人員處理。
專(zhuan) 家指出,外來物種入侵是可防可控的。2021年11月初,湖北武漢局部地區加拿大一枝黃花暴發,當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等部門迅速行動,向社會(hui) 公開熱線電話,號召市民發現後及時報告。此後,武漢市開展了多次集中行動,有效控製了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影響。
沙漠蝗是全球影響重大的遷飛性農(nong) 牧業(ye) 害蟲,飛行能力強、繁殖速度快、食性廣、耐高溫幹旱,危害性極重。2020年初,沙漠蝗在東(dong) 非等部分國家和地區大規模暴發,入侵我國風險加大。為(wei) 有效防控沙漠蝗入侵,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組建邊境監測預警網絡和應急防治隊伍,密切跟蹤境外沙漠蝗發生動態,準確進行風險評估,實施動態調整、精準布控,並與(yu) 海關(guan) 總署、國家林草局建立分工協作、聯防聯控工作機製。海關(guan) 總署對來自沙漠蝗疫區的進境貨物及運輸工具嚴(yan) 格檢疫查驗,有效防範了沙漠蝗從(cong) 口岸傳(chuan) 入。
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負責人說,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正在製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和管理辦法。管理辦法擬從(cong) 監測、預警、控製、評估、清除等方麵構建全鏈條管理製度,建立由10部門組成的外來入侵物種防控部際協調機製,齊抓共管,協同推進防控工作。
鬆材線蟲病是最具危險性的植物疫情之一。浙江省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副站長陳衛平介紹,近年來,浙江采取全麵監管等防治措施,“精細化除治+打孔注藥”取得實效,災情大幅減輕,鬆樹成片枯死現象明顯減少。“全省以鬆林為(wei) 主的林相格局依然保持穩定,一些已經演替為(wei) 鬆闊混交林的林分,喬(qiao) 木層樹種種類更多,多樣性有所提高,林分日趨健康。”陳衛平說。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負責人說,針對草地貪夜蛾、紅火蟻等重大危害入侵物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加強危害特性、蔓延規律和擴散機製研究,為(wei) 精準防控提供支撐。加大綠色高效防控技術集成推廣力度,將草地貪夜蛾綜合防控技術等列為(wei) 農(nong) 業(ye) 重大引領性技術和主推技術。積極探索水花生、水葫蘆、豚草等外來入侵物種生物防治技術,在湖北、湖南、江蘇、廣西等地建成30個(ge) 外來入侵物種天敵繁育基地。
做好防控,還要查清底數。據介紹,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海關(guan) 、林草等7部門聯合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體(ti) 方案,重點開展農(nong) 業(ye) 外來入侵物種、森林草原濕地等區域外來入侵物種、主要入境口岸外來入侵物種3種類型入侵物種普查,力爭(zheng) 到2023年底,摸清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範圍、發生麵積、危害程度等情況。目前,普查工作正全麵鋪開。
科學開展長效治理
福壽螺原產(chan) 於(yu) 南美洲,在我國16個(ge) 省份都曾被發現。近年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指導各地抓住福壽螺越冬期、春秋產(chan) 卵高峰期等關(guan) 鍵窗口,以農(nong) 藝措施為(wei) 基礎,協同實施物理攔截、化學滅除、生物防治等措施,開展科學防控。
據統計,2021年,全國海關(guan) 截獲有害生物59.08萬(wan) 種次、檢疫性有害生物6.51萬(wan) 種次,首次檢出致死粒線蟲、鈴蘭(lan) 短體(ti) 線蟲、北美齒小蠹等危險性有害生物,有效防止紅火蟻、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植物疫情疫病傳(chuan) 入,退回、銷毀不合格農(nong) 產(chan) 品584批。
雖然我國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仍存在入侵風險大、防控治理難、長效機製不健全等問題。對於(yu) 外來物種入侵,仍需多方發力,加快織密防控網。
“外來物種入侵防控不僅(jin) 要抓好已入侵物種的治理,更要將防線前移,嚴(yan) 把外來物種引入管理、國門口岸防控、國內(nei) 調運檢疫三大關(guan) 口,從(cong) 源頭遏製增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負責人說,一方麵,要建立穩定的從(cong) 中央到地方的財政投入機製;另一方麵,要發揮好財政資金作用,推動出台相關(guan) 支持政策,引導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加快培育市場化服務主體(ti) ,開展長效治理。
“科技是有效防控外來入侵物種的有力手段。”尚富德建議,加快建立一流的外來入侵物種基礎研究體(ti) 係,針對重大技術難題開展多學科聯合攻關(guan) ,結合科技前沿,建立全國外來物種的種類鑒定、檢疫體(ti) 係、生理特性、入侵機製和防治措施等一體(ti) 化的入侵信息係統。
海關(guan) 總署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防控外來物種入侵,要進一步強化生物多樣性風險評估,完善和規範種質資源引進程序;壓實引入單位主體(ti) 責任,防範引入物種逃逸、擴散。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2日 1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