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現代“裏坊”製,防控有效又便民
11日10點多,城東(dong) 街道的東(dong) 方菜市場裏,顧客三三兩(liang) 兩(liang) 進出;不遠處一個(ge) 外賣飯店,煎炸烹炒,散發陣陣香味;20米開外的小超市,各類基本生活用品齊全……在這個(ge) “大小區”裏處處透著人間煙火氣。
崇川區現有16個(ge) 街道逾170多個(ge) (村)社區,732個(ge) 居民小區,其中251個(ge) 是建於(yu) 2000年之前的老舊小區,大多是開放式、無物業(ye) ,實施封閉管理,難度較大。
主城區部分街道社區因地製宜,把轄區內(nei) 的一個(ge) 個(ge) 老舊小區捏合成一個(ge) “大小區”,形成現代“裏坊”製,既能有效管控,又方便百姓生活。
化零為(wei) 整,“大小區”處處是人間煙火
7日,崇川疫情防控措施動態升級調整後,地處老城廂的城東(dong) 街道遇到一個(ge) 難題:轄區老小區多,而且多是無物業(ye) 、沒圍牆的開放式小區。
“以工農(nong) 路、濠南路、濠東(dong) 路、人民路合圍起來約2平方公裏的區域為(wei) 例,裏麵涉及東(dong) 大街、南園兩(liang) 個(ge) 社區,約有居民1.8萬(wan) 人。”城東(dong) 街道分管防疫負責人唐仁林介紹,“兩(liang) 個(ge) 社區裏,有銀花苑、森大蒂等10多個(ge) 小區,多一點的40多幢樓,少的隻有兩(liang) 三幢,要每個(ge) 小區都配備人手,確保居民‘非必要不外出’,近乎天方夜譚。”
因地製宜。街道將區域內(nei) 與(yu) 外界打通的支路封鎖,留下3個(ge) 應急卡口,派員24小時值守,通過“化零為(wei) 整”10多個(ge) 小區“變身”為(wei) 一個(ge) “大小區”,類似一個(ge) 現代“裏坊”。核酸檢測采樣點也移入。
在這個(ge) “裏坊”內(nei) ,菜市場、超市、飯店、藥店……一應俱全。街道社區有限力量隻要守住“坊門”,做好物資消殺、外來人員核驗和居民核酸檢測采樣等工作。居民可以安全又便捷地生活。
東(dong) 大街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張秀梅介紹,如今社區騰出了人手,不僅(jin) 可以充實到核酸檢測點維持秩序,還可以為(wei) 區域內(nei) 門朝道路的小區提供流動核酸檢測。
“流動檢測車馬上就到,請大家有序下樓。”10下午,王府大廈網格群裏,核酸檢測的提醒響起。大廈所屬的南園社區,有部分區域位於(yu) “裏坊”內(nei) ,也有部分區域在外麵,有1000多人的王府大廈就是其中之一。“南園社區、東(dong) 大街社區既合作又分工。”南園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秦小玉介紹,兩(liang) 個(ge) 社區緊密配合,合理調配社區和誌願者力量,為(wei) 不在“裏坊”內(nei) 的居民提供流動核酸檢測。
分色塊分時段,“錯峰”檢測有妙招
“隻要記住檢測點位和時間段,按圖索驥去做核酸。”10日,和平橋街道濠西園小區居民孫金波說,采樣不用排長隊,方便!
老孫家住濠西園82幢,根據社區設置的點位和時間,他在當天下午2點至4點半到山芝莊小遊園核酸點位檢測,約20分鍾便完成檢測。
濠西社區有2800多戶、近6000名居民。雖然社區不大,但小區多。整個(ge) 社區由9個(ge) 小區組成,小區間阡陌交通,共用一個(ge) 大門和主要通行道路。幾個(ge) 小區雖然樓牌號都寫(xie) 著“濠西園××幢”,卻屬於(yu) 不同小區。大一點的小區有32幢居民樓,小一點卻隻有2幢樓。
濠西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葛曉雯介紹,麵對本輪疫情,濠西社區將9個(ge) 小區視為(wei) 同一片區統一管理,保留濠景仁居、濠西支路、萬(wan) 象新路上的出入口,封閉其他出入口。
為(wei) 減少排隊時間,濠西社區製定了分色塊、分時段的檢測法,社區以天元路為(wei) 界分為(wei) 粉色色塊和藍色色塊。粉色區域統一到山芝莊小遊園采樣,藍色區域到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采樣。並以小區或每10幢樓為(wei) 單位劃分檢測時間段。通過這個(ge) 方法,6000多名居民分離到不同時段、不同點位,有效減少大家的排隊和聚集時間。
既收緊卡口,又保留百姓生活空間
“既能有效落實疫情防控,又給我們(men) 老百姓保留了生活空間,安全感和幸福感都有了。”
易家橋社區與(yu) 八廠社區南北相鄰,中間以內(nei) 部支路八廠街分隔。“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居民生活習(xi) 慣,易家橋和八廠向來不分家。”八廠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楊燁說。
新城橋街道創新思路,以虹橋路、青年路、工農(nong) 路、城山路為(wei) 界,將易家橋社區與(yu) 八廠社區打破行政壁壘,“框成一家”。“之前,兩(liang) 個(ge) 社區有四個(ge) 卡口,但因居民眾(zhong) 多、人流量大,不便管理,也極大消耗了人員精力。”易家橋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黃鬱瑉介紹,如今的“裏坊”僅(jin) 保留了工農(nong) 路南川園入口、青年路易家橋街入口兩(liang) 個(ge) 卡口,由兩(liang) 個(ge) 社區分別管理。
“裏坊”內(nei) ,菜市場、小超市、藥店樣樣都有,宛若一個(ge) 小社會(hui) ,既便於(yu) 收緊卡口、統一管理,又便民利民。
“裏坊”設置兩(liang) 個(ge) 固定核酸采樣點位,居民們(men) 可以就近選擇。此外,“裏坊”還設有一便民流動采樣台,兩(liang) 個(ge) 社區各一支隊伍,居民下樓就能做核酸采樣,舒心又方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