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紮實推進鄉村全麵振興】讓農村“兩無”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發布時間:2022-04-21 16:35:00來源: 山西日報

  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去年以來,大同市探索實施農(nong) 村“頤養(yang) 工程”,為(wei) 農(nong) 村老年人特別是無人照料、生活困難的老人提供多樣化、針對性強的保障性養(yang) 老服務,提升“兩(liang) 不愁”保障水平,從(cong) 最薄弱環節築牢夯實防止返貧致貧的底線。

  聚焦鞏固成果的基本點

  在雲(yun) 州區小王村,提起脫貧戶王英山,村民都說老漢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日子過得很節儉(jian) 。但節儉(jian) ,並不是王英山的本意。今年92歲的王英山說:“到了這個(ge) 年紀,錢也不是萬(wan) 能的。”算收入,王英山每個(ge) 月有低保金、養(yang) 老金、高齡補貼、土地流轉費、退耕還林補貼等,加起來也有1000多元。但因年老體(ti) 衰、腿腳不便,花錢倒成了件難事。

  王英山也有兒(er) 女,“不是兒(er) 女不孝順,而是實在沒辦法。”王英山說,大女兒(er) 嫁得遠,快70歲了,目前臥病在床;二女兒(er) 前兩(liang) 年因病去世;兒(er) 子身體(ti) 有病需要別人照顧。現在,老人還時常牽掛著兒(er) 女,想把錢省下來接濟他們(men) 。

  小王村曾是個(ge) 建檔立卡貧困村,2018年脫貧。常住人口隻有120戶232人,其中60周歲以上老人占比達到45%。全村像王英山這樣的“兩(liang) 無”(無人照料、子女無贍養(yang) 能力)老人及失能、半失能殘疾人有18戶22人。如何鞏固這個(ge) 群體(ti) 的收入,提升他們(men) 的生活保障水平?雲(yun) 州區去年對全區農(nong) 村60周歲以上老人的家庭、經濟、生產(chan) 生活、健康等狀況進行全麵摸底調查,建立以高齡、特困、失能、殘疾等為(wei) 主的農(nong) 村留守老人信息檔案,並分類建檔立卡,定期更新,實現動態化管理。

  “農(nong) 村‘兩(liang) 無’老人是全市防止返貧監測幫扶的重點難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hui) 議專(zhuan) 題研究解決(jue) 這部分群體(ti) 的生活保障問題。”大同市委常委、副市長龔孟建介紹,去年大同市把農(nong) 村養(yang) 老與(yu)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結合起來,探索實施農(nong) 村“頤養(yang) 工程”。去年下半年,大同市出台了《大同市農(nong) 村“頤養(yang) 工程”實施方案》,針對農(nong) 村“兩(liang) 無”老人等極易返貧致貧的特殊群體(ti) ,探索構建縣鄉(xiang) 村三級農(nong) 村養(yang) 老保障體(ti) 係,用針對性養(yang) 老服務解決(jue) 他們(men) 保障難、健康難、關(guan) 愛難等難題。相比於(yu) 傳(chuan) 統的農(nong) 村養(yang) 老工程,“頤養(yang) 工程”服務對象更為(wei) 精準。

  “服務對象針對60周歲及以上的無生活自理能力且子女無法照料或無贍養(yang) 能力的特困人員、低保戶、防止返貧監測戶等,以及70周歲以上的獨居老人等。”大同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謝誌海介紹時特別明確:子女有贍養(yang) 能力的要以子女贍養(yang) 為(wei) 主,防止“頤養(yang) 工程”福利化。

  找準服務保障的發力點

  3月22日一大早,小王村村民白福芝,一手拎著飯盒,一手拎著包袱,來到王英山的家裏。

  打開飯盒,一碗小米粥、一碟涼菜、一個(ge) 大包子;打開包袱,裏麵裝著洗幹淨的衣物,那是前天從(cong) 王英山家中拿走的幾年未洗過的髒棉襖、髒被罩。

  “趕緊趁熱吃,你要的藥我給你帶來了,一次一片,一天三次,飯後吃。”說話間,白福芝從(cong) 兜裏掏出一瓶藥。“吃完後把飯盒收好,我一會(hui) 兒(er) 過來拿。”囑咐完,白福芝啟動了電動三輪車,車廂裏還有其他17戶“兩(liang) 無”老人的早餐和洗幹淨的衣物等。

  白福芝是小王村“關(guan) 愛服務站”聘請的工作人員。2021年9月,小王村在村委會(hui) 成立服務站,用村級光伏電站收益開發5個(ge) 公益崗位,專(zhuan) 門為(wei) 村內(nei) 18戶22位“兩(liang) 無”老人提供服務,保障他們(men) 的正常生活。

  走進服務站,剛剛結束早餐配送工作的廚房內(nei) 正在準備午餐食材;洗衣室內(nei) 兩(liang) 台洗衣機嗡嗡作響,旁邊堆滿了老人們(men) 待洗的衣物;兩(liang) 位工作人員正準備前往老人家去打掃衛生……

  老人不用出門,服務進到家門,這就是大同市“頤養(yang) 工程”的“小王村模式”。

  駐村第一書(shu) 記楊芳介紹,服務站成立以來,緊緊圍繞老人們(men) 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難事、急事,用服務保障他們(men) 的基本生活。

  貼心的服務,改變著“兩(liang) 無”老人們(men) 的生活。翻開《大同市農(nong) 村“頤養(yang) 工程”實施方案》,裏麵明確了6項服務內(nei) 容:助救服務、助餐服務、助醫服務、助潔服務、助購服務、助娛服務。“對於(yu) 這些老人來說,送錢送物不如提供好服務。”謝誌海介紹,幫就要幫到實處、幫到群眾(zhong) 最需要的地方。

  “敬老恤孤仁政好,善養(yang) 孝親(qin) 感黨(dang) 恩”。這副春聯,是10餘(yu) 位居住在雲(yun) 州區瓜園村“關(guan) 愛服務中心”的老人們(men) 自發找人寫(xie) 的。今年80多歲的郭翠花老人說,自從(cong) 搬進中心,“鋪的棉、蓋的棉,天天就像過大年……”

  與(yu) “小王村模式”不同,瓜園村把村委會(hui) 閑置房屋改造成一個(ge) 小型的“養(yang) 老院”,全村10餘(yu) 位老人集中搬遷到“養(yang) 老院”居住生活。“這裏能夠為(wei) 老人們(men) 提供餐飲、保潔等10項常規性服務。”雲(yun) 州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尚謙介紹,“關(guan) 愛服務中心”為(wei) 老人們(men) 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還與(yu) 鎮衛生院合作,邀請醫生定期來給老人檢查身體(ti) ,老人們(men) 若突發疾病,“關(guan) 愛服務中心”會(hui) 將其送往縣級以上醫院診治。

  “年紀大了哪兒(er) 都不想去,在這裏住的都是鄉(xiang) 裏鄉(xiang) 親(qin) ,想回家看看抬腳就到,生活更自由。”郭翠花說,在這裏吃穿不愁,還有人照顧,簡直像住進了“幸福院”。

  在實施“頤養(yang) 工程”中,大同市充分考慮基層實際和群眾(zhong) 意願,確定了6種服務模式:集中供養(yang) ,探索建立吸納低保或低保邊緣老年人入住集中供養(yang) 機構的補貼製度;日間照料,對有一定自理能力、子女日間不便照顧的老年人,進行日間照料;定期巡訪,組織隊伍開展助醫、送餐、保潔、救治、陪護等服務;結對幫扶,探索建立市縣成熟的養(yang) 老服務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對農(nong) 村頤養(yang) 服務站進行結對幫扶機製;鄰裏照護,發揮黨(dang) 員、先進模範、星級文明戶示範作用,通過誌願服務、結對照護等方式對孤寡老人開展養(yang) 老服務;社會(hui) 養(yang) 老,對年齡較大、有入住意願的非特困人員,可幫其聯係社會(hui) 養(yang) 老機構吸納入住。“基層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模式,群眾(zhong) 根據自己意願選擇服務。”謝誌海介紹,無論何種模式,都要確保建成一個(ge) 用好一個(ge) ,讓“頤養(yang) 工程”真正成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有效抓手。

  把握持續運營的平衡點

  “關(guan) 愛服務中心”如何製定收費標準?

  350元——這是瓜園村村“兩(liang) 委”多次開會(hui) 研究、核算成本後定下的每月收費標準。“從(cong) 投入成本來說,場所是用之前閑置的村委會(hui) 辦公場所改建,3名管理人員是用村級光伏電站收益設置的公益崗。”瓜園村“關(guan) 愛服務中心”負責人仝計清說,綜合算下來,350元是能夠保障持續運營的,村集體(ti) 也不會(hui) 有太大的負擔。

  “國家的政策好,我有低保、養(yang) 老金,鎮裏發展黃花產(chan) 業(ye) ,我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也有收益,所以每月350元生活費能負擔得起。”老人閆映廷說,沒有黨(dang) 和政府,哪裏去找這樣的好事!

  在脫貧攻堅期間,大同市在貧困村大力發展光伏扶貧,讓村集體(ti) 經濟有了穩定收入。雲(yun) 州區光伏扶貧電站總規模達1.26萬(wan) 千瓦,80個(ge) 村集體(ti) 經濟平均增收80.35萬(wan) 元。這為(wei) 大同市實施“頤養(yang) 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撐。

  雖然要為(wei) 22位老人送服務上門,但每年20多萬(wan) 元的村級光伏收益,讓小王村“關(guan) 愛服務站”每人每月的收費標準隻有270元。“我們(men) 用村級光伏收益開發了5個(ge) 公益崗,每個(ge) 公益崗每月工資800元。”楊芳介紹,服務站最大的支出就是公益崗位的工資,村集體(ti) 收入完全可以負擔。

  謝誌海介紹,在資金籌措上共有6種方式,包括落實農(nong) 村養(yang) 老機構省市縣三級財政建設補助和運營補貼政策;過渡期內(nei) 從(cong) 市縣銜接資金中列支一定比例一次性支持農(nong) 村“頤養(yang) 工程”;爭(zheng) 取中央和省級專(zhuan) 項彩票公益金用於(yu) 農(nong) 村養(yang) 老工作,市級彩票對農(nong) 村養(yang) 老事業(ye) 重點傾(qing) 斜;村級可利用光伏收益設置養(yang) 老服務公益崗和補貼頤養(yang) 服務站運營費用;鼓勵設立“孝養(yang) 基金”,重點補貼村級頤養(yang) 服務站;引導社會(hui) 力量等投入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事業(ye) 。

  為(wei) 了控製運營成本但不降服務水平,雲(yun) 州區楊莊村村“兩(liang) 委”在建設運營“關(guan) 愛服務中心”時,精打細算。把“關(guan) 愛服務中心”搬進村委會(hui) 閑置的房屋內(nei) ,接通村委會(hui) 辦公場所暖氣管道,由兩(liang) 位村“兩(liang) 委”幹部擔任護理員,同在一個(ge) 院內(nei) 的鄉(xiang) 村醫生讓老人看病買(mai) 藥更方便。“村裏有製作假花的傳(chuan) 統,我們(men) 還計劃讓老人們(men) 參與(yu) 進來,不僅(jin) 能讓他們(men) 活動活動手腳,還能增加他們(men) 的收入。”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趙國潤說,現在老人們(men) 爭(zheng) 相報名參加。

  補齊農(nong) 村養(yang) 老短板、實現老人老有所養(yang) 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guan) 鍵之舉(ju) 。今年大同市要建設50個(ge) “頤養(yang) 之家”,2023年力爭(zheng) 讓“頤養(yang) 之家”全覆蓋,實現農(nong) 村老年人應養(yang) 盡養(yang) 。“我們(men) 要抓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曆史機遇,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努力讓農(nong) 村‘兩(liang) 無’老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龔孟建說。(王健任)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