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鄉村氣象新 農民日子美(譜寫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2-04-25 15:3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廣袤田疇間,農(nong) 民種地挑上“金扁擔”。

  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峨山鎮沈弄村,金晨蔬果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汪軍(jun) 打開手機查看土壤肥力,“水稻田裏安裝了物聯網,點點鼠標就能種地!”

  融融春光裏,一幅幅產(chan) 業(ye) 興(xing) 、農(nong) 民富、農(nong) 村美的新畫卷徐徐鋪展。

  “現在村裏水、電、路都很好,環境也美,大家都有事做,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我們(men) 趕上了好時代。”山西省臨(lin) 汾市汾西縣僧念鎮段村村民蔡文明說。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要強,農(nong) 業(ye) 必須強;中國要美,農(nong) 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nong) 民必須富。”“全黨(dang) 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nong) ’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重中之重,舉(ju)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之力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富裕富足。”

  “三農(nong) ”向好,全局主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的重中之重,組織實施了人類曆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穩步提升,糧食總產(chan) 連續站穩1.3萬(wan) 億(yi) 斤台階,脫貧攻堅取得全麵勝利,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麵貌煥然一新。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更加高質高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現代高效農(nong) 業(ye) 是農(nong) 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ge) 路子走下去,讓農(nong) 業(ye) 經營有效益,讓農(nong) 業(ye) 成為(wei) 有奔頭的產(chan) 業(ye) 。”“要深入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chan) 。”

  進入新時代,農(nong) 業(ye) 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wei) 結構性矛盾。各地區各部門深入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效益和競爭(zheng) 力,我國從(cong) 農(nong) 業(ye) 大國向農(nong) 業(ye) 強國大步邁進。

  調好方式,農(nong) 業(ye) 上演“動力變革”。

  植保無人機低空掠過,霧化後的藥物均勻噴施在麥苗上,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襄陽綠穀豐(feng) 現代農(nong) 業(ye) 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馬紅光掩飾不住興(xing) 奮:“有了智慧農(nong) 機助力,1萬(wan) 畝(mu) 有機小麥種起來不費勁。”

  希望的田野上,科技動能激蕩。全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目前超過72%,比2012年提高近15個(ge) 百分點,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農(nong) 業(ye) 發展動力日益強勁。

  調優(you) 結構,沃野刷新“綠色底色”。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樟山鎮榮興(xing) 家庭農(nong) 場基地裏,負責人陳呈禮正管護砂糖橘,樹下黑麥草長得正旺,“種草養(yang) 牛,牛糞肥田,通過立體(ti) 種植、循環種養(yang) ,農(nong) 場年收入從(cong) 80萬(wan) 元增加到200萬(wan) 元。”

  綠色種養(yang) 讓農(nong) 業(ye) 的生態底色越發鮮亮。全國主要農(nong) 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6%,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認證的農(nong) 產(chan) 品數量累計超過5.9萬(wan) 個(ge) 。我國在確保“米袋子”的同時,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保障“菜籃子”“果盤子”等有效供給。食物品種更多,質量更優(you) ,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多元的消費需求和從(cong) “吃得飽”到“吃得好”的消費升級需求。

  調順體(ti) 係,產(chan) 業(ye) 實現“全鏈增值”。

  從(cong) 銷售鮮果到深加工成果汁、橘餅、精油、果酒等10餘(yu) 種產(chan) 品,再到“三峽橘鄉(xiang) ”田園綜合體(ti) 裏三產(chan) 融合發展,在重慶市忠縣新立鎮,柑橘產(chan) 業(ye) 不斷“裂變”,釋放出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強勁動能。

  縱向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橫向拓展農(nong) 業(ye) 功能,全環節升級、全價(jia) 值提升、全產(chan) 業(ye) 融合,成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新趨勢。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營業(ye) 收入達18.1萬(wan) 億(yi) 元,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產(chan) 值與(yu) 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的比值提高到2.48。

  美麗(li) 鄉(xiang) 村更加宜居宜業(ye)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持續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li) 鄉(xiang) 村,為(wei) 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要建立健全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ti) 製機製,推動公共服務向農(nong) 村延伸、社會(hui) 事業(ye) 向農(nong) 村覆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聚焦群眾(zhong) 急難愁盼,把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wei) 提升農(nong) 民生活品質的重大工程,加快補齊農(nong) 村公共服務短板,廣袤鄉(xiang) 村麵貌一新。

  鄉(xiang) 村建設行動深入推進,美麗(li) 鄉(xiang) 村更宜居。

  一大早,內(nei) 蒙古自治區興(xing) 安盟突泉縣寶石鎮寶龍村村民劉玉琴到村衛生室針灸治療。“以前看病要去80多公裏外的縣醫院,現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好醫生,真是太方便了。”村醫李朝輝是突泉縣培養(yang) 的首批“本土名醫”,縣裏兩(liang) 次送他外出進修,過硬的醫療技術更好滿足了村民就醫需求。

  越來越多的鄉(xiang) 村“硬件”“軟件”同步強化,鄉(xiang) 親(qin) 們(men) “環境美”“生活美”同享。目前全國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村容村貌明顯提升。農(nong) 村互聯網普及率較10年前提升了33.9個(ge) 百分點。鄉(xiang) 親(qin) 們(men) 出行、看病、上學、辦事都更加方便。

  資源要素加速匯集,鄉(xiang) 村發展更有活力。

  浙江省杭州市餘(yu) 杭區徑山鎮徑山村裏,茶香陣陣。“春茶上市,吸引了很多遊客。”返鄉(xiang) 創業(ye) 的村民章紅豔笑吟吟地說,這陣子她家的民宿入住率超過了80%,春茶都不夠賣。徑山村以茶興(xing) 業(ye) ,打造旅遊品牌,開發文創產(chan) 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xiang) 創業(ye) ,好幾家公司前來投資興(xing) 業(ye) ,曾經的貧困村一躍成為(wei) “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億(yi) 元村”。

  徑山村是個(ge) 縮影。舉(ju) 措更有力,合力更強大,越來越多的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chan) 要素加速匯聚,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強勁動能,去年全國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新創業(ye) 人員達1120萬(wan) 人。一個(ge) 個(ge) 村莊產(chan) 業(ye) 興(xing) 了,環境美了,人氣旺了。

  農(nong) 民生活更加富裕富足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產(chan) 業(ye) 是發展的根基,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鄉(xiang) 親(qin) 們(men) 收入才能穩定增長。”“要積極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方便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業(ye) ,讓群眾(zhong) 既有收入,又能兼顧家庭,把孩子教育培養(yang) 好。”

  殷殷囑托,春風化雨。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拔節生長,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持續發力,農(nong) 民增收後勁越來越足。

  清洗、分選、打包、裝車……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官池鎮石槽村綜合服務交易中心裏一派忙碌。“這裏安排了170多位村民就業(ye) ,線上加線下銷售蘿卜,光線上一年就能售出2000萬(wan) 斤。”石槽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秦中良難掩自豪地介紹。在官池鎮,一根小蘿卜創造出一個(ge) 年產(chan) 值超18億(yi) 元的大產(chan) 業(ye) ,帶動6000餘(yu) 人就業(ye) 。

  廣袤鄉(xiang) 村,一個(ge) 個(ge) 小特產(chan) 做成大產(chan) 業(ye) 。全國累計培育80個(ge) 年產(chan) 值超100億(yi) 元的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30個(ge) 年產(chan) 值超100億(yi) 元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120個(ge) 年產(chan) 值超10億(yi) 元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創建3673個(ge) “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興(xing) 產(chan) 業(ye) 、促就業(ye) ,全國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917元增加到2021年的18931元。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以前辦宴席,光包子就得做10多種,現在各家派一名代表參加酒席,嚴(yan) 禁鋪張浪費,大家都拍手叫好!”青海省海東(dong) 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白莊鎮乙日亥村村民韓毛掃說。循化縣移風易俗,紅白喜事儀(yi) 式簡辦蔚然成風,大操大辦少了,鄉(xiang) 情鄉(xiang) 誼濃了。

  在湖南攸縣,通過門前小書(shu) 屋、小廣場、小講堂,把文化服務送到農(nong) 民家門口;在陝西安康,新民風建設讓農(nong) 民“人情份子”支出下降七成;在甘肅金昌,“好婆媳、好鄰裏點讚”等文明實踐倡導新風尚。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全國所有行政村都有了農(nong) 家書(shu) 屋、電子閱覽室和文化活動室,各地優(you) 化公共文化產(chan) 品供給,鄉(xiang) 村煥發文明新氣象,廣大農(nong) 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feng) 富。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5日 06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