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炎帝故裏 奮進高平】“四張名片”耀古今

發布時間:2022-04-27 11:18: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巍巍太行腹地,滔滔丹河縱貫。高平,中國上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風雲(yun) 激蕩幾千年,在這裏積澱下宏厚的曆史傳(chuan) 奇和人文財富,造就出“神農(nong) 炎帝故裏”“長平之戰發生地”“中國古建博物館”“上黨(dang) 梆子之鄉(xiang) ”四張閃亮的文化名片。

  善於(yu) 繼承才能善於(yu) 創新。近年來,高平深入挖掘 “四張名片”曆史內(nei) 涵,不斷叫響叫亮典雅大氣、底蘊深厚、韻味流長的“古韻長平”閃亮品牌。

  一碑一陵 鑄就尋根問祖聖地

  八百裏太行山雄奇險峻,巍巍羊頭山是炎帝的故裏。據隋開皇五年(585)《寶泰寺碑》載:“羊頭山,神農(nong) 獲嘉禾之地”。相傳(chuan) 中華始祖炎帝在這裏播五穀、製耒耜、教稼穡、嚐百草、療醫疾、創琴樂(le) 。作為(wei) 神農(nong) 炎帝故裏,高平擁有著最為(wei) 富集的神農(nong) 炎帝文化密碼。在這片黃土地上,始祖炎帝為(wei) 華夏後裔開創了燦爛的農(nong) 耕文明。

“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海峽兩(liang) 岸神農(nong) 炎帝民間拜祖大典現場。

  近年來,高平市深度挖掘炎帝文化,已連續成功舉(ju) 辦六屆“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海峽兩(liang) 岸神農(nong) 炎帝經貿文化旅遊招商係列活動。高平炎帝陵被授予“海峽兩(liang) 岸交流基地”“中國華僑(qiao) 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神農(nong) 炎帝文化研究基地”,成為(wei) 海內(nei) 外華夏兒(er) 女尋根問祖的聖地。

  以拜祖活動為(wei) 平台,打造全球華人精神家園的同時,各類“學術研討會(hui) ”“高端論壇”,多層次的兩(liang) 岸經貿交流、招商推介,兩(liang) 岸青少年籃球、棒球友誼賽……不斷豐(feng) 富的內(nei) 容形式,讓神農(nong) 炎帝文化不斷發揚光大,讓高平成為(wei) 增進華夏兒(er) 女情感認同和心靈契合的重要紐帶。

  2019年,高平首次開展炎帝神尊赴台巡境賜福活動,9天時間巡境台北、新北、桃園、高雄等12個(ge) 市縣。每到一處,兩(liang) 岸同胞都會(hui) 互訴衷腸、互道平安。全程參與(yu) 巡境活動的米東(dong) 明說,“傳(chuan) 承炎帝文化、弘揚炎帝精神,我們(men) 就是要在增強兩(liang) 岸同胞感情認同、服務對台工作上作出高平貢獻。”

  一兵一卒 閃爍兩(liang) 千年刀光劍影

  兩(liang) 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秦趙兩(liang) 國為(wei) 爭(zheng) 奪上黨(dang) 地區,在高平這片土地上爆發了我國古代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場大決(jue) 戰——長平之戰。

  穀口村位於(yu) 高平市西北,為(wei) 長平之戰中秦將白起坑殺40萬(wan) 趙國降卒之處,又名殺穀。相傳(chuan) ,唐玄宗李隆基在上黨(dang) 做潞州別駕巡視高平時,仿佛看到哀嚎遍野,觸目傷(shang) 心,遂令高平縣修建廟宇以祭祀戰爭(zheng) 亡靈,骷髏廟由此而來。這也是全國僅(jin) 存的一處祭祀戰爭(zheng) 的廟宇。

長平之戰發生地。

  2021年,高平市投資200多萬(wan) 元,啟動實施了骷髏廟的維修和保護工程。在原有建築基礎上,先後對骷髏廟正殿的屋頂、配殿的牆壁、山門的台階、寺廟的基礎進行了全麵修繕和加固,並在東(dong) 西廂房布置了四個(ge) 《長平之戰》曆史展室。經過三個(ge) 多月的保護性修繕,穀口村骷髏廟修繕完成,重現古建築昔日的風采。

  鼓角爭(zheng) 鳴聲去遠,狼煙散盡城樓。時光流轉,歲月更迭,米山鎮、穀口村、大糧山、高平關(guan) 、古光狼城等五十多處遺跡留存至今。長平古戰場以其獨特的文化資源優(you) 勢,構築了高平旅遊開發的嶄新框架。近年來,高平市不斷加強文物文化資源保護傳(chuan) 承,規劃建設長平之戰曆史文化公園,讓文物文化資源煥發出新時代價(jia) 值風采。

  一磚一瓦 浸潤八百年傳(chuan) 奇風雨

  古建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輝煌曆史。在高平這塊曆史悠久的土地上,遺存有豐(feng) 富生動的古建築,因而被譽為(wei) “中國古建博物館”。

  漫步開化寺,樓台殿宇依勢而建,與(yu) 蒼鬆翠柏相掩映,與(yu) 山岡(gang) 清泉相依偎,風景分外宜人。殿內(nei) 梁架鬥栱上的彩繪古錢紋、海石榴、龍牙蕙草等,與(yu) 宋《營造法式》中的彩畫作紋樣極為(wei) 一致。寺內(nei) 壁畫是現存麵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寺觀壁畫,其厚重的曆史價(jia) 值和精湛的藝術價(jia) 值令人驚歎。

  在高平,除了可以欣賞開化寺宋代壁畫,驚歎“壁畫界的清明上河圖”,你還可以觀摩羊頭山北魏石窟,領略早期佛像的清風瘦骨;凝視鐵佛寺彩塑,一睹彩塑之冠、二十四諸天的風采;仰望宋代最早建築崇明寺的鬥拱飛簷,感受唐風宋製、“斷梁”結構的天下無雙;走近我國現存最古老、唯一的金代戲台,聆聽千年風雅宋金……

中國曆史文化名村——良戶村。

  目前,高平登記在冊(ce) 的不可移動文物有1574處。其中,國保22處、省保22處、晉城市保109處、高平市保33處,僅(jin) 宋金時期的古建築就超過長江以南的總和。而且,高平古村落古民居保存完整,規模大、數量多,目前有國家級曆史文化名村5個(ge) ,中國傳(chuan) 統古村落56個(ge) 。在這片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裏就有1.7處文物,密度之大,在全國也十分罕見。

  高平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堅持保護與(yu) 開發並重、傳(chuan) 承與(yu) 融合並舉(ju) ,積極探索文物保護與(yu) 利用新途徑,持續在挖掘文物文化價(jia) 值上下功夫,讓人們(men) 看見高平曆史、留住高平記憶。

  一唱一和 激越三百年戲曲文脈

  2021年9月28日,高平舉(ju) 行上黨(dang) 梆子劇目《紙上談兵》啟動儀(yi) 式,這是戲曲界的一大盛事,也是高平文化事業(ye) 發展的一件大事。《紙上談兵》以“長平之戰”為(wei) 背景,通過上黨(dang) 梆子的藝術形式,揭示“紙上談兵”以致誤國誤民的深刻教訓。《紙上談兵》是對“長平之戰發生地”和“上黨(dang) 梆子之鄉(xiang) ”這兩(liang) 大文化名片進行創新交融的一次探索。

全國現存最早的二郎廟金代戲台。

  上黨(dang) 梆子音調高亢明朗,粗獷樸實,音樂(le) 曲調豐(feng) 富,音響強勁,直觀地反映出人們(men) 的情感,彰顯了崇尚英雄豪傑、高揚民族正氣的審美情趣。作為(wei) 上黨(dang) 梆子之鄉(xiang) ,高平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這裏村村有戲台、人人會(hui) 梆子。從(cong) 1991年至今,5名上黨(dang) 梆子演員先後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西溝女兒(er) 》《深山臘梅》《太行娘親(qin) 》等現代經典劇目更是讓人沉醉。

  近年來,高平市高度重視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發展,規劃建設了琺華傳(chuan) 統工藝園、潞綢創新技藝園、上黨(dang) 梆子傳(chuan) 承演藝園,叫響叫亮“高平三寶”,讓“上黨(dang) 梆子之鄉(xiang) ”這張文化名片更加熠熠奪目。

  一個(ge) 擁有靈魂的城市,就擁有了發展的根本;一個(ge) 擁有靈魂的城市,也必將擁有美好的未來。高平將繼續深入挖掘“四張名片”的內(nei) 容,豐(feng) 富曆史內(nei) 涵,講好高平故事,辦好神農(nong) 炎帝係列活動,大力推進炎帝文化旅遊區和長平之戰曆史文化公園建設,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體(ti) 係,挖掘古建、彩塑、壁畫等資源,全力打造亮點頻現的全域旅遊新格局。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