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青春向陽而生 疫情之下江蘇高校青年同氣連枝守望相助

發布時間:2022-04-27 15:46:00來源: 新華日報

  4月20日中午,南京中醫藥大學2021級碩士研究生餘(yu) 同學在南京明基醫院成功完成淋巴細胞捐獻,這份珍貴的“生命禮物”將給一名小患者帶去新生的希望。 (學生供圖)

  本輪疫情以來,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學生遊奕軒當起了同班同學小袁的“鋼琴老師”。(學生供圖)

  3月29日以來,江蘇農(nong) 林職業(ye) 技術學院的3名學生組成“理發天團”,累計為(wei) 校內(nei) 200多名師生解決(jue) 了“頭”等大事。(學生供圖)

  疫情放慢了校園的節奏,改變了生活的色彩,但總有一些令人難忘的瞬間,在時光幕布之上標記下閃亮的青春坐標。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疫情襲來,青春不曾褪色;方寸之間,濃濃溫情湧動。抗疫進行時,江蘇高校青年同氣連枝、守望相助,疫情下流動的暖意和力量,格外令人動容。

  在誌願服務中收獲愛與(yu) 暖

  “去年11月捐獻造血幹細胞,但是目前患者病情惡化需要我二次捐獻淋巴細胞,故請假去成都進行捐獻,望批準。”3月23日,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王祥磊老師在處理當天研究生離校申請時,發現一張特殊的請假條,落款為(wei) 醫學院·整合醫學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餘(yu) 同學。

  校紅十字會(hui) 第一時間與(yu) 餘(yu) 同學取得聯係。原來,餘(yu) 同學是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一名誌願者。去年8月,她與(yu) 一名4歲的小患者配型成功,隨後於(yu) 11月成功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時隔半年,正在學校實驗室裏做實驗的餘(yu) 同學收到一條來自四川省紅十字會(hui) 的消息:“餘(yu) 同學你好,之前救助的患者目前恢複得不是太好,可能需要再采集一次淋巴細胞……你考慮一下要不要再救她一次?”

  收到消息,餘(yu) 同學的內(nei) 心五味雜陳。“難受的是小朋友恢複得不好,但我又想,既然需再次捐獻,就還有康複的希望,我希望這次一切順利!”她立刻回複,願意進行第二次捐獻。

  為(wei) 了確保疫情期間學生和受捐者的健康安全,南京中醫藥大學紅十字會(hui) 與(yu) 南京市紅十字會(hui) 、四川省紅十字會(hui) 積極協調,由南京市棲霞區紅十字會(hui) 協助餘(yu) 同學在南京完成體(ti) 檢和捐獻,采集到的淋巴細胞將由專(zhuan) 人送往患者所在醫院。

  4月20日,餘(yu) 同學在南京明基醫院成功完成淋巴細胞捐獻。捐獻之前,她特意給這位“最親(qin) 愛的小朋友”寫(xie) 了一封信:“上天一定是看到你太可愛、太優(you) 秀啦,所以想給現在的你多一點磨難,讓你成長得更加堅韌。希望你一定要堅持,要努力戰勝病魔!我也要謝謝你,命運把我們(men) 聯係在一起,因為(wei) 有你,讓我對未來的生活更加堅定,讓我有更好的精神狀態去服務社會(hui) 。遇見你,是我最幸運的事!”

  誌願同行,微光成炬。疫情期間,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學生劉樂(le) 凡參加了線上心理谘詢誌願服務活動,她服務的對象,是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men) 。剛開始,她有些忐忑不安,擔心因為(wei) 年齡差距,跟電話那頭的人無話可說。隨著電話越打越多,噓寒問暖、閑談家常,她和老人們(men) 成了“知心朋友”。

  與(yu) 82歲張奶奶的聊天,令劉樂(le) 凡印象深刻。“張奶奶用輕快的語調跟我打招呼,說到興(xing) 頭上,她還給我唱了幾首拿手金曲。”令她想不到的是,張奶奶還反過來對她進行“心理疏導”。“我抱怨疫情給我們(men) 帶來的種種不便,張奶奶讓我不要總去想那些錯過的約定,萬(wan) 事要向前看,疫情總會(hui) 過去的,不是嗎?”這種互相安慰的“心理谘詢”,也是一場愛與(yu) 暖的“雙向奔赴”。

  在守望相助中感受別樣溫情

  “樹樹槐花沁韻翔,芬芳四溢滿城香。”4月中旬,又到了槐花飄香的季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光電材料器件與(yu) 物理研究導學團隊課題組的微信群裏,響起導師闞彩俠(xia) 發來的語音:“孩子們(men) ,我給你們(men) 做了一點槐花雞蛋煎餅,雖然我進不去學校,但值班老師一會(hui) 兒(er) 就能送到。”拿到還冒著熱氣的煎餅,物理學院研究生徐娟和同學們(men) 的眼眶濕潤了。也是在那一刻,徐娟感覺到,在學校也有人像母親(qin) 一樣疼愛自己,“這樣的關(guan) 懷和愛意勝過一切言語”。

  徐娟回憶,去年疫情期間,闞彩俠(xia) 每天頂著酷暑給沒能回家的學生們(men) 送餐、送西瓜;線下不能見麵,闞彩俠(xia) 在線上不厭其煩地幫學生們(men) 一遍遍修改論文、指正實驗;不能出校做測試,闞彩俠(xia) 盡力幫學生聯係儀(yi) 器…… “她一直牽掛我們(men) ,總在我們(men) 需要的時候給予關(guan) 心和幫助,這些細碎又溫暖的感動,讓我們(men) 知道,抗疫雖難,但人心很暖。”

  這段特殊的日子裏,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學生遊奕軒有了一個(ge) 新頭銜——“遊老師”。她的學生,就是剛剛轉到班上的同學小袁。轉來之前,小袁學的專(zhuan) 業(ye) 是管理,從(cong) 未接觸過鋼琴。但現在作為(wei) 學前教育專(zhuan) 業(ye) 的學生,不會(hui) 彈鋼琴怎麽(me) 行呢?於(yu) 是,從(cong) 小學習(xi) 鋼琴的遊奕軒變成小袁的老師。

  作為(wei) “遊老師”,遊奕軒很嚴(yan) 厲。基礎的音階一練就是一小時,其間還不斷提醒小袁注意坐姿、要“人琴合一”。課後,也千叮萬(wan) 囑,讓她多練習(xi) 音階轉指,多複習(xi) 學過的知識。小袁也很勤奮,還主動要求額外增加作業(ye) 。在她們(men) 共同努力下,很快,小袁就能完整彈奏《歡樂(le) 頌》。“她的勤奮也鼓勵著我,更加珍惜時光,讓自己變得更好。”遊奕軒說。

  學校封閉管理,急壞了“長發飄飄”的男同學。最近,江蘇農(nong) 林職業(ye) 技術學院的幾位技藝超群的“托尼老師”——畜牧獸(shou) 醫學院的許諾、劉鵬飛,還有新近加入的經濟與(yu) 人文學院的何文濤,引得同學們(men) 慕名而來。3月29日以來,這3名同學組成的“理發天團”,已累計為(wei) 校內(nei) 200多名師生解決(jue) 了“頭”等大事。

  這個(ge) “理發天團”都有些專(zhuan) 業(ye) 基礎——作為(wei) 團隊“總監”,劉鵬飛曾在理發店做過暑期兼職,跟真正的理發師學過手藝;何文濤也在理發店兼職過一年,這次還帶上了自己專(zhuan) 業(ye) 的理發工具;學寵物美容的許諾則有點被“趕鴨子上架”。

  測溫、登記、消毒、排隊、落座、修剪……不到20分鍾,同學們(men) 的發型變得整潔清爽。“看到同學們(men) 滿意的笑臉,我們(men) 很開心,這也算是為(wei) 防疫盡一點綿薄之力。”劉鵬飛說。

  在獨特體(ti) 驗中記錄成長足跡

  從(cong) “線上課堂”到“網絡考試”,從(cong) “雲(yun) 端答辯”到“空中招聘”,從(cong) “隔空合影”到“直播典禮”,畢業(ye) 的種種情景,都因疫情而搬上“雲(yun) 端”。

  “丁小月、李昊楠、蔡書(shu) 禾、王懿璿、蔣東(dong) 浩、胡世龍,答辯合格,通過答辯。答辯教師:鄭曄,答辯教師:化定傑,答辯教師:焦星。恭喜大家,畢業(ye) 快樂(le) !”在眼淚與(yu) 掌聲中,“雲(yun) 端”響起老師的祝福:“我對你們(men) 的祝福,就是想把《人世間》的兩(liang) 句話送給大家:祝你踏過千重浪,能留在愛人的身旁。”近日南京傳(chuan) 媒學院舉(ju) 行的“雲(yun) 答辯”,為(wei) 同學們(men) 大學學習(xi) 生涯畫上溫暖的句號。

  在這個(ge) 特殊的畢業(ye) 季裏,雖期待已久的畢業(ye) 典禮未能如約而至,但對於(yu) 很多師生來說,線上答辯的經曆既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一場獨特而值得回憶的體(ti) 驗。

  4月23日,無錫學院商學院2021級財務管理專(zhuan) 業(ye) 學生蔣馨同樣收獲了一份獨特的“生日記憶”。剛上完最後一節課,她就收到爸爸發來的微信“爺爺奶奶給你做了一桌好菜”,爸爸發來的圖片裏有青椒炒土豆絲(si) 、青豆炒雞蛋、糟扣肉、大骨頭湯……一城之隔,一隔數月,雖然天“隔”一方,爸爸從(cong) 來沒有忘記過她每一個(ge) 重要時刻。

  由於(yu) 疫情,蔣馨沒有辦法在這天買(mai) 到生日蛋糕,但蔣馨和室友發現學校超市裏賣的阿華田蛋糕卷味道不錯,於(yu) 是室友將4塊蛋糕卷壘在一起,再加上一些水果點綴,拚湊成生日蛋糕的樣子。“這是我吃過的最特別的一個(ge) 蛋糕,也是我最忘不了的一個(ge) 生日。”

  莘莘學子異鄉(xiang) 求學,父母牽掛隨行千裏。為(wei) 讓家人放心、讓學生安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用航空與(yu) 飛行學院團委開展了“抗疫正當時,家書(shu) 抵萬(wan) 金”活動。

  “疫情是暫時的,不要焦慮,深呼吸,安下心來,好好享受在學校的時光,利用這些時間完善自己,以後回憶起來不後悔。”

  “聽輔導員說,你又長胖了。媽媽主要擔心你體(ti) 育掛科,所以媽媽希望你要有男子漢的勇氣和毅力,以昂揚姿態和飽滿精神來鍛煉身體(ti) ,為(wei) 未來做一名優(you) 秀飛行員打下堅實的身體(ti) 基礎。”

  “爸爸媽媽作為(wei) 醫務工作者,疫情這一塊交給我們(men) ,學習(xi) 那一塊交給你們(men) ,我們(men) 各司其職,都做最好的自己。”

  “疫情擋不住你前進的腳步,未來的路就在腳下,優(you) 異的學業(ye) 、強健的體(ti) 魄、誌願服務的快樂(le) 、社團活動的探索,這些真實而獨特的體(ti) 驗會(hui) 成為(wei) 你成長的注腳。”

  ……

  暖心家書(shu) ,紙短情長,為(wei) 在校生活增添了暖色調,也讓學子們(men) 更加懂得珍惜與(yu) 感恩。

  是的,疫情偷不走青春的時光,用另一種方式見證愛與(yu) 溫情的力量。那些溫情滿滿的故事、熱淚盈眶的感動、讓人動容的畫麵,激蕩著一顆顆年輕滾燙的心,匯聚成澎湃湧動的青春力量。在這場愛的奔赴中積蓄溫暖和希望,經曆風雨洗禮的青春必將“疫”不可擋!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