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網絡直播打賞的“虛火”該降溫了
在網絡直播中,未成年人保護一直是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近日,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四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劍指網絡直播打賞的不良傾(qing) 向、違規亂(luan) 象,為(wei) 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促進網絡直播行業(ye) 規範有序發展劃出了底線紅線。
關(guan) 於(yu) 網絡直播打賞的討論由來已久。一方麵,作為(wei) 新興(xing) 的網絡娛樂(le) 活動,直播打賞為(wei) 觀眾(zhong) 支持心儀(yi) 主播提供了一種表達方式,吸引更多普通人在網絡上分享生活、展示才藝,促進了直播經濟的繁榮發展。但是另一方麵,網絡直播中主播行為(wei) 失規、打賞行為(wei) 失範、平台責任失位等亂(luan) 象多發頻發,尤其是未成年人心智發育尚不成熟,自控能力還有差距,由巨額打賞滋生的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等觀念,極易引發跟風心理、攀比心態,讓幼小的心靈受到侵蝕和毒害。
事實上,直播打賞的套路並不複雜:觀眾(zhong) 通過直播平台購買(mai) 貨幣或道具,再兌(dui) 換成虛擬禮物贈送給主播,平台最後折算價(jia) 值與(yu) 主播分成。不難發現,“一本萬(wan) 利”的生意經裏,主播和平台都能穩賺,隻有觀眾(zhong) 才是被盯上的“香餑餑”。不僅(jin) 如此,同直播帶貨相比,靠觀眾(zhong) 刷禮物、刷榜單的成本更低、來錢更快,一些違規主播不惜通過“言語刺激”“情感暗示”等軟色情的方式,引誘騙取觀眾(zhong) 消費。長此以往,網絡空間藏汙納垢,直播生態烏(wu) 煙瘴氣,結果必然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誤入歧途。
正因如此,網絡直播打賞的“虛火”該降溫了。此次《意見》可以說利劍出鞘、重拳出擊,對網絡直播中損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行為(wei) 采取了從(cong) 嚴(yan) 從(cong) 重的監管措施。比如,在“禁止未成年人參與(yu) 直播打賞”上,禁止為(wei) 未成年人提供現金充值、“禮物”購買(mai) 、在線支付等各類打賞服務;在“嚴(yan) 控未成年人從(cong) 事主播”上,要求不得為(wei) 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服務;在“規範重點功能應用”上,禁止以打賞額度為(wei) 唯一依據對網絡主播排名、引流、推薦,禁止以打賞額度為(wei) 標準對用戶進行排名,等等。措施之嚴(yan) 格、態度之堅決(jue) ,可見一斑。
也要看到,治理網絡直播打賞亂(luan) 象既要靠“堵”,也要靠“疏”。一些未成年人沉溺網絡、參與(yu) 打賞,與(yu) 父母監管缺失、家庭情感缺憾密不可分。從(cong) 某種程度上說,築牢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籬笆”,一塊木板也不能缺,一塊木板也不能短。既要在政策上加碼,持續提高違法違規成本,讓違背公序良俗的亂(luan) 象不敢發生;也要在情感上加分,不斷提升懂網用網能力,讓影響身心健康的因素不起作用,如此才能構築強有力的全流程全鏈條未成年人保護體(ti) 係。
未成年人朝氣蓬勃,直播經濟方興(xing) 未艾。讓兩(liang) 者相得益彰、共同成長,一個(ge) 清朗的網絡空間不可或缺,更加完善的規範引導勢在必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