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試點“限時長”道路停車 平均控製在2小時以內
近日發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明確,停車管理將區分居住停車、出行停車,堅持區域差別化發展原則,在城市不同圈層範圍采取不同的供給和管理策略,緩解居住停車壓力。
記者注意到,本市將試點開展限時長道路停車位管理,鼓勵短時停車,道路出行停車平均時長控製在2小時以內(nei) 。
道路停車位控製在10萬(wan) 個(ge) 以內(nei)
一方麵,緩解居住停車壓力;另一方麵,也要抑製出行停車需求。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實現道路停車改革全覆蓋,並在此基礎上實行車位總量控製,建立年度評估機製,根據評估結果定期對既有道路停車位進行調整。
到2025年,全市道路停車位總量控製在10萬(wan) 個(ge) 以內(nei) 。
在出行停車需求的調控方麵,將試點開展限時長道路停車位管理,鼓勵短時停車,道路出行停車平均時長控製在2小時以內(nei) 。
另外,發揮駐車換乘停車場“截流”作用,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本市將修編駐車換乘停車場專(zhuan) 項規劃,並與(yu) 街區控規、軌道線網規劃對接。結合既有軌道線路補建、改擴建一批駐車換乘停車場。結合軌道交通在建線路、公共交通樞紐的發展,新增一批駐車換乘停車場。探索利用既有社會(hui) 公共停車場承擔駐車換乘功能。到2025年,P+R停車設施規模達到1.5萬(wan) 個(ge) 。
違停執法實現晝夜全覆蓋
停車執法將更加嚴(yan) 格。規劃特別提到,要持續加大違法停車執法力度,逐步實現公共空間執法全覆蓋,提高執法頻率,實現晝夜停車執法全覆蓋,進一步壓縮“免費”停車空間。
研究違法停車“隨手拍”鼓勵機製,調動群眾(zhong) 監督積極性,充分發揮停車管理員、街道網格員、綜合執法隊伍作用,利用“隨手拍”提供執法線索。強化科技支撐,推動道路停車電子收費視頻設備接入交管執法係統,實現執法功能。加強非現場執法設備建設,擴大利用既有“雪亮工程”、屬地綜合監控等各類視頻資源,提高違法停車非現場執法覆蓋麵。
共享泊位力爭(zheng) 達到10萬(wan) 個(ge)
為(wei) 進一步釋放停車資源潛能、盤活存量,本市將研究出台共享停車鼓勵政策,引導社會(hui) 停車資源向周邊居民提供居住停車服務,拓展共享停車資源,逐步過渡到市場化自發共享停車。
到2025年,全市共享停車泊位力爭(zheng) 達到10萬(wan) 個(ge) 。對居住區及周邊閑置或利用率較低的居住停車設施,將按照“一庫一策”原則提升利用效率。
同時,將停車治理納入社區治理體(ti) 係。充分發揮社區、業(ye) 主委員會(hui) 、物業(ye) 管理委員會(hui) 的協調作用,建立與(yu) 居民共商、共治、共建、共享機製。建立信息發布渠道,將共享車位、道路車位等各類停車資源向居民發布。
商業(ye) 區辦公區試點動態價(jia) 格
停車價(jia) 格方麵,本市將定期評估道路停車位現行收費政策與(yu) 實施效果,加強路外停車收費價(jia) 格監測,統籌路內(nei) 、路外價(jia) 格關(guan) 係,優(you) 化停車收費分區、計費單元、價(jia) 格標準等,建立與(yu) 路外停車市場化相協調的、更為(wei) 精細的道路停車收費製度。在商業(ye) 區、辦公區等出行停車集中區域試點實施道路停車收費價(jia) 格動態調整。
研究出台停車設施與(yu) 便民服務設施、公交場站、公園綠地等複合土地利用辦法。研究在胡同區開展區域化停車試點。進一步加強臨(lin) 時停車場用地統籌,各區、街道(鄉(xiang) 鎮)梳理轄區內(nei) 零散用地、閑置土地、儲(chu) 備用地、邊角地、拆違騰退等土地資源,製定年度供地計劃並滾動更新。
本市還將采用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等方式靈活供地,引導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停車設施投資建設。鼓勵規模化建設運營,通過允許設立便民設施、廣告等支持政策,提升設施綜合收益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