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記者探訪管控區:民生保障按下"加速鍵" 居民買菜就醫不犯愁

發布時間:2022-05-16 16:31: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5月14日電 (董兆瑞 張昱)近日,海澱區北太平莊街道轄區出現多例陽性病例,為(wei) 遏製疫情擴散蔓延,保障群眾(zhong) 健康安全,經市區疾控部門研判,對北太平莊街道部分區域實行臨(lin) 時管控。從(cong) 2022年5月12日6時至5月19日6時(暫定),對地鐵13號線(不含)-西直門北濱河路(不含)道路沿線以東(dong) 、新街口外大街(不含)以西、學院南路(不含)以南、德勝門西大街(不含)以北實行臨(lin) 時管控。

  區域臨(lin) 時管控後,人員流動慢下來了,但北太平莊街道的疫情防控與(yu) 民生保障工作,卻按下了“加速鍵”。如何買(mai) 菜?怎樣就醫?14日上午,記者來到北太平莊街道實行臨(lin) 時管控措施的天兆家園社區,探訪這些居民最關(guan) 心的問題。

  “掃碼就可以下單!”管控同時守穩“菜籃子”

  天兆家園社區位於(yu) 西直門北大街西側(ce) ,記者看到,路口處已設置硬質隔離,管控區內(nei) 秩序井然,管控區外快遞外賣配送不停。上午9點多,一輛超市發萬(wan) 泉莊店的保供車開到了天兆家園門口,裏麵裝滿了居民線上訂購的生活物資。

超市保供車開到管控小區門口。人民網 董兆瑞攝

  “這兩(liang) 天居民線上訂購的以蔬菜為(wei) 主,每天在三、四百單左右。”超市發萬(wan) 泉莊店店長呂含英告訴記者,“原本計劃是每天上下午各送一趟,但訂單較多,我們(men) 隻要是裝滿一車就送一趟。”

  呂含英表示,為(wei) 了保障管控區居民的生活需求,這幾天超市加大了蔬菜等的儲(chu) 備量,工作人員們(men) 卸貨要到半夜12點,第二天早上5點又要到店進行訂單分揀、打包等工作。“雖然從(cong) 早忙到晚,但能為(wei) 居民們(men) 出一份力,我也感到欣慰。”她說。

  記者注意到,供應給管控區居民的蔬菜不僅(jin) 新鮮、種類豐(feng) 富,而且價(jia) 格實惠。呂含英說:“超市發每天都有10種特價(jia) 菜,今天小油菜1.69元/斤、胡蘿卜1.8元/斤,1塊多2塊多一斤的蔬菜品種很多,物美價(jia) 廉。”

  據了解,為(wei) 保障管控區居民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必需品采購不受影響,北太平莊街道連夜與(yu) 物美超市、超市發等單位聯係對接保供需求,逐一落實與(yu) 管控社區對接的超市門店,要求備足豐(feng) 裕貨品、保證充足運力,確保一天至少兩(liang) 個(ge) 時段集中配送。

  天兆家園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石淼介紹,在天兆家園社區各個(ge) 單元門門口都打印張貼有物美和超市發的購物二維碼,掃碼下載APP即可手機下單購買(mai) 生活必需品。社區還通過公眾(zhong) 號、微信群等線上渠道開展宣傳(chuan) ,並分享簡單實用的手機下單操作流程視頻,讓之前不會(hui) 網上訂購的居民也能實現“碼”上下單。

  “這是我的家!”多方力量服務家園“心距離”

  “社區有兩(liang) 千八百餘(yu) 人,麵積大,還有哇沃生活廣場等商區。”石淼介紹,“我們(men) 需要每天出動一組醫務和工作人員為(wei) 商區提供核酸檢測采樣,還要就人員管理和生活保障等方麵與(yu) 商區物業(ye) 公司積極開展對接。”

  “但我們(men) 社區的最大的難點還是在於(yu) ‘最後一百米’。”石淼告訴記者,“從(cong) 西直門北大街西側(ce) 就已經被劃進了管控區,但從(cong) 路口還需沿著西兆路走一段距離,才能抵達小區大門,部分快遞、外賣配送員還是存在‘彈窗’顧慮的。”

小區用貨架搭起“防火牆”。人民網 董兆瑞攝

  為(wei) 了盡可能避免快遞小哥、外賣員等外部人員和居民直接接觸,靠近管控區造成“彈窗”等問題,管控範圍設置硬質隔離、小區門口拉起警戒線、用貨架搭起“防火牆”,天兆家園小區的門口,從(cong) 管控區外沿到社區內(nei) 部區域,因地製宜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劃分。

  “快遞和外賣送到管控區門口,接下來的交給我們(men) !”社區誌願者路紅英集中將這一時間段的快遞和外賣拉至小區門口的貨架處,短短半小時,這樣的“轉運”她已經來回了五趟。據介紹,保供單位的“物資直通車”憑借“工作證”“保障證”雙證,能直達小區門口卸貨,而居民在其他平台下單的快遞、外賣,就由物業(ye) 工作人員和誌願者一起,擔當起了這最後一百米“擺渡人”的角色。

  “我家就在後麵這棟樓,我是北太人,保護好‘大家’,就是守護好‘小家’。”劉征也是誌願者隊伍的一員。作為(wei) 北京市委黨(dang) 校的下沉幹部,五一期間,她便放棄休假,疫情排查、秩序引導、登記掃碼……衝(chong) 在社區最需要的地方。疫情發生後,居家辦公工作量並沒有減少,但她的業(ye) 餘(yu) 時間多數奉獻給了誌願服務。在將兩(liang) 個(ge) 孩子托付給家裏老人照顧後,她便挑起了物資配送的“擔子”。“盡量確保居民第一時間拿到,嚴(yan) 格做好自身防護,沒什麽(me) 好怕的!”挨家挨戶為(wei) 居家隔離人員配送生活必需品,成了她的日常。

  像劉征一樣,還有市區馳援幹部123人、“雙聯係”下沉幹部91人,他們(men) 同地區機關(guan) 幹部、社區工作者、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者和各方社會(hui) 力量一起,化身“引導員”“宣傳(chuan) 員”和“保障員”,用守望相助匯聚抗疫“暖心流”。

  “真是及時雨!”送醫、問診,醫療保障“不打烊”

  “病瞧上了!謝謝!”家住天兆家園小區9號樓的韓阿姨讓女兒(er) 代為(wei) 轉達了她的感激之情。韓阿姨今年71歲,因為(wei) 膽囊炎,腹部正中間和右側(ce) 疼得厲害,這管控第一天,外出就醫的“大難題”就擺在了麵前。“當時我和家人到處聯係,都沒有合適的醫院接收,幸好‘小燕子’幫我通過街道聯係到了海澱醫院,還為(wei) 我安排了床位。”韓阿姨口中的這個(ge) ‘小燕子’,是天兆家園社區的社工王燕,她也是這次臨(lin) 時管控的“就醫工作專(zhuan) 人”之一。

  “小區管控,解決(jue) 居民的醫療需求是重中之重,一定不能耽誤!”據了解,麵對此次疫情管控區域範圍大、高齡老人多等問題,北太平莊街道向前一步,按照指揮部統一部署,第一時間成立了管控區醫療保障小隊,擬定就醫購藥工作流程,每日摸排“重點關(guan) 照對象”並更新信息台賬。同時,創新工作方法,對管控區17個(ge) 社區建立由專(zhuan) 業(ye) 醫生、街道負責人以及管控小區“就醫工作專(zhuan) 人”組成的就醫聯絡群,“線上+線下”全方位提供保障,高效、規範、及時滿足管控區居民醫療需求。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