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譜寫新篇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金融是實體(ti) 經濟的血脈,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金融要把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麵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改革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到去年末,我國金融業(ye) 機構總資產(chan) 達381.95萬(wan) 億(yi) 元,社會(hui) 融資規模存量為(wei) 314.13萬(wan) 億(yi) 元,對實體(ti) 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yu) 額達191.54萬(wan) 億(yi) 元,有力支持了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回歸本源,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浙江省雲(yun) 和縣誠創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裏,高精度數控加工設備一字排開,圓滾滾的軸承套圈產(chan) 品從(cong) 自動生產(chan) 線上魚貫而出。這個(ge) 小小套圈作為(wei) 進口替代產(chan) 品,廣泛應用於(yu) 國內(nei) 航空航天、汽車、機床等領域。但為(wei) 了研發新產(chan) 品,公司董事長徐華高一度很苦惱:“研發費用越來越高,但由於(yu) 沒有新增抵押物,貸款申請不下來。”
了解到企業(ye) 需求後,郵儲(chu) 銀行雲(yun) 和支行第一時間上門服務,不到一周時間,企業(ye) 就獲得了900萬(wan) 元信用貸款,為(wei) 研發和擴產(chan) 加足馬力。
不斷創新的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助力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金融業(ye) 堅持回歸本源,把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多金融資源湧向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實體(ti) 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為(wei) 科技創新提供新引擎。為(wei) 支持實體(ti) 經濟轉型升級,銀行業(ye) 大幅增加對先進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去年製造業(ye) 中長期貸款餘(yu) 額增速為(wei) 31.8%。同時,科技金融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蓬勃發展。
截至2021年末,全國銀行業(ye) 金融機構設立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科技金融專(zhuan) 營機構共959家,同比增長14.4%。今年,央行通過科技創新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ye) 的支持力度,采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製,為(wei) 高新技術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ye) 、製造業(ye) 單向冠軍(jun) 企業(ye) 等科技企業(ye) 提供利率1.75%、總額度為(wei) 2000億(yi) 元的再貸款支持。
——為(wei) 綠色發展提供新動力。南京江北新區濱江岸邊,一江碧水與(yu) 綠草繁花相映成畫。很難想象,現在的“生態秀帶”,幾年前還是“工業(ye) 鏽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當地政府決(jue) 心對該片區實施生態修複,但項目投資巨大、改造周期長,光靠財政資金難以完全覆蓋,需要引入金融支持,帶動各類社會(hui) 資金共同投入。
“我們(men) 提供了中長期優(you) 惠信貸資金,以市場化的方式支持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國家開發銀行江蘇分行客戶經理許德旺說,2020年以來,國開行已向這一片區長江大保護項目授信83億(yi) 元,目前已累計投放超50億(yi) 元。
不僅(jin) 是綠色貸款,綠色債(zhai) 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碳金融產(chan) 品也在不斷發展,綠色金融市場體(ti) 係逐步豐(feng) 富完善。截至2021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yu) 額15.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3%,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綠色債(zhai) 券餘(yu) 額1.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3.2%,居全球第二。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開市,首個(ge) 履約周期順利收官,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yi) 噸,居全球首位。
——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送上“及時雨”。近年來,我國金融係統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ye) 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普惠小微貸款呈現量增、麵擴、價(jia) 降的局麵,為(wei) 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能。截至2021年末,普惠小微貸款餘(yu) 額19.2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7.3%;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ye) 貸款平均利率為(wei) 4.93%,比2020年全年水平下降22個(ge) 基點。
為(wei) 切實解決(jue) 小微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20年6月1日,人民銀行創設兩(liang) 項直達實體(ti) 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業(ye) 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ye) 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運用央行資金激勵銀行對普惠小微貸款“應延盡延”,大幅增加信用貸款投放。今年1月,央行按照市場化方式對兩(liang) 項直達工具進行接續轉換,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ye) 支持力度。
開拓創新,基本建成現代金融體(ti) 係
“已經下參苗了!”看著海邊一片齊齊整整的網箱,遼寧大連瓦房店市西楊鄉(xiang) 渤海漁村海參參農(nong) 李家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去年他還在為(wei) 資金犯愁:“以前圈養(yang) 海參容易受氣候水溫影響,海參產(chan) 量質量都不高,我想改用低風險、高質量的網箱養(yang) 殖,需要投入不少錢。”
針對參農(nong) 們(men) 的需求,光大銀行大連分行成立工作小組,與(yu) 大連市農(nong) 業(ye) 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專(zhuan) 屬產(chan) 品“連參保”,讓農(nong) 戶無需抵押就能獲得資金支持。
近年來,金融服務“直通車”越來越多、越開越快,讓金融服務直達百姓身邊、金融活水直通田間地頭。目前,我國基本建成了以服務實體(ti) 經濟為(wei) 目標、便民利民的金融服務體(ti) 係。
——服務領域更寬廣。金融係統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存款貸款、支付清算等基礎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普惠性走在世界前列。我國目前已實現基本金融服務城鄉(xiang) 全覆蓋,移動支付普及率和規模位居全球首位。
——服務體(ti) 係更完備。目前,我國金融業(ye) 已形成了覆蓋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期貨等領域,種類齊全、競爭(zheng) 充分的金融機構體(ti) 係,金融配置資源能力進一步增強,種類齊全、功能完整、合理分工、相互補充、競爭(zheng) 充分的現代金融體(ti) 係初步形成。
——服務手段更智能。浙江永康唐先鎮唐先四村,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塊神奇的門牌。有資金需求隻要掃一掃“智慧門牌”,就會(hui) 有農(nong) 業(ye) 銀行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在農(nong) 業(ye) 銀行客戶經理的推薦下,當地果農(nong) 施成武通過“惠農(nong) e貸”,當天就拿到了7萬(wan) 元線上信用貸款,建起柑橘“紅美人”的種植大棚,不再擔心凍災影響豐(feng) 收。
數字技術、金融科技為(wei) 金融業(ye) 賦能,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等技術開展智能風控,減少對抵押物的依賴,大大提高了市場主體(ti) 尤其是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和農(nong) 戶融資的便捷性、可得性。
與(yu) 時俱進,全麵深化改革開放
一處處實驗室、測試車間、物流區逐漸成形,未來將有不同型號和功能的工程車在這裏完成研發、檢驗、測試……在陝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的工地上,工程建設熱火朝天。去年,同力股份成為(wei) 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ye) ,創新發展開啟加速度。
“北交所為(wei) 我們(men) 創新型中小企業(ye) 開辟了通往資本市場的新通道,上市指標多元化、更有包容性,上市也更快了,我們(men) 從(cong) 申報到成功上市不到半年時間。”公司董事會(hui) 秘書(shu) 楊鵬告訴記者,有了上市融資的支持,公司的整車研發和測評的技術中心能夠提前一年投產(chan) ,預計能夠提升產(chan) 能50%。
科創板順利推出、北交所成功設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資本市場改革蹄疾步穩,成為(wei) 我國金融業(ye) 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的生動縮影。
——金融改革全麵深化。近年來,我國金融要素市場化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突破進展,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2017年11月,經黨(dang) 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hui) 成立,統籌金融改革發展與(yu) 監管的重大事項,提升了金融監管權威性和有效性。
——金融開放不斷擴大。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金融業(ye) 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基本建立了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的管理製度,對內(nei) 外資一視同仁,大幅擴大金融業(ye) 對內(nei) 對外開放,雙向開放的金融體(ti) 係加速成形。
金融業(ye) 快速發展,金融產(chan) 品日益豐(feng) 富,金融服務普惠性增強,金融改革有序推進,金融體(ti) 係不斷完善……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金融業(ye) 正奮力邁向高質量發展,努力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再立新功。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16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