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丨江蘇啟東倪伯蒼家庭:服務網格 情暖鄉鄰
《人民日報》2022年5月18日12版 版麵截圖
原題:入戶走訪、調處糾紛、幫扶群眾(zhong) ,江蘇啟東(dong) 倪伯蒼家庭——
服務網格 情暖鄉(xiang) 鄰
全國“最美家庭”是什麽(me) 模樣?在江蘇省啟東(dong) 市海複鎮廟基村,倪伯蒼家的8間平房,掩映在周邊鄰裏的各式樓房中。乍一看並不起眼,甚至略顯落伍,卻是全村乃至全鎮最熱鬧、最有人氣的地方。
要問為(wei) 啥?來看看就知道。
屋外,是一個(ge) 個(ge) 法治宣傳(chuan) 欄,有法律知識、防詐騙提醒;簷下,掛著“倪伯蒼工作室”“金牌調解室”“網格活動中心”“家長學吧”“少先隊活動基地”等大大小小32塊銅牌;屋內(nei) ,除了3間房供倪伯蒼夫婦和女兒(er) 女婿自住外,其他5間都被改建為(wei) 公共區域:東(dong) 邊第二間是閱覽室,共有4500冊(ce) 書(shu) 籍、12種報刊;南邊3間打通為(wei) 黨(dang) 群活動室和網格活動室,有電腦、電視機、放映機和供30人開會(hui) 的桌椅,連同旁邊1間公廁,每天免費開放,村民可以隨時進出。
74歲的倪伯蒼和72歲的妻子陳玉蘭(lan) ,平日裏沒有“上下班時間”。他們(men) 倆(lia) 一個(ge) 是村第一網格黨(dang) 小組組長,一個(ge) 是網格信息員,負責1個(ge) 網格、1條街道、1家銀行、2所學校、8個(ge) 村民小組。每天早晨5點起床,做完家務、喂完家畜,不到8點,他們(men) 就開始到網格中入戶走訪,調處糾紛、幫扶群眾(zhong) ,隻要有需要,哪怕深夜也隨叫隨到。
從(cong) 2012年擔任網格員開始,倪伯蒼共記錄下80萬(wan) 餘(yu) 字的民情日記,寫(xie) 滿了39本日記本:
“2015年1月13日,23組施毅常年不在家,交養(yang) 老金不方便,幫他代交。”
“2017年8月26日,幫助20組失業(ye) 在家的小李到海上搞生產(chan) ,介紹他愛人到超市工作。”
“2021年1月9日,23組老楊家和20組老朱家發生土地糾紛,成功進行了調解。”
…………
從(cong) 日記上看,一年365天,處理的大小“事務”不下400件。倪伯蒼介紹,寫(xie) 日記有3個(ge) 功能,一是當備忘錄,提醒自己要做的事情,二是總結經驗教訓,更好地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排憂解難,三是作為(wei) 村史檔案記錄下來。
倪伯蒼告訴記者,調解的矛盾糾紛主要有幾類:婚姻家庭矛盾、土地糾紛、鄰裏矛盾。在村裏,老人小孩多,也是他倆(lia) 最為(wei) 關(guan) 心的。
倪伯蒼夫婦以“家長學吧”為(wei) 陣地,探索出“三進三請”工作法:一進課堂,向幼兒(er) 園、小學生宣講交通法規;二進校門口,利用家長接孩子前的間隙,宣講家庭教育促進法;三進農(nong) 戶,與(yu) 關(guan) 工委的同誌一起家訪,了解孩子們(men) 的生活狀況和思想動態;一請小學生來家裏,參觀法治宣傳(chuan) 長廊;二請法院法官,專(zhuan) 業(ye) 給家長講解保護婦女兒(er) 童方麵的法律法規;三請教子有方的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分享活動。
廟基村14組有個(ge) 女孩,2019年3月遇到了人生的重大轉折:父親(qin) 因罪獲刑,母親(qin) 離家出走、音訊全無,相依為(wei) 命的祖父母年過八旬,身體(ti) 不好、經濟困難,女孩成了“事實孤兒(er) ”。
夫妻倆(lia) 再次分工明確、“並肩作戰”。倪伯蒼搜集女孩的情況,向民政部門反映,又請來檢察院和婦聯幫忙,給孩子辦了低保,並從(cong) 學校獲得每學期1000元的助學金,還發動全村一起籌集善款。妻子陳玉蘭(lan) 則安撫女孩的情緒、傾(qing) 聽女孩的心聲,逢年過節還帶著學習(xi) 用品、日用品前去慰問。現在,女孩已考上了大專(zhuan) ,學習(xi) 積極向上,生活中也常懷感恩之心。
身教重於(yu) 言傳(chuan) ,倪家的女兒(er) 女婿在企業(ye) 擔任中層幹部,支持父母的公益事業(ye) 。倪伯蒼一家人熱情細致,溫暖鄉(xiang) 鄰。好家風引領了好村風。“不僅(jin) 倪家自家注重家風家教,家庭融洽、生活和睦,而且還帶動了周邊千百個(ge) 家庭。”村民徐成嶽告訴記者。10年來,倪伯蒼夫婦先後為(wei) 村民排憂解難1200多次;辦實事2000餘(yu) 項;代辦各種手續1000餘(yu) 次;調解矛盾糾紛1000多件,其中婚姻家庭類矛盾近300件;處理重大、惡性事件和矛盾20餘(yu) 次;開展誌願幫扶活動500餘(yu) 次。倪家成為(wei) 村民們(men) 公認的“最美家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