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杜甫草堂學杜甫,詩裏心裏是百姓
人民網成都5月18日電 (劉海天)今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在成都杜甫草堂,4場活動同日舉(ju) 行,展現出“博物館的力量”。展覽、講座、沙龍……通過這些活動,人們(men) 仿佛與(yu) 千年前的偉(wei) 大詩人杜甫有了心靈的交匯。
詩意般美麗(li) 的杜甫草堂。人民網 劉海天攝
妙染墨逸,金石燦爛。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和《青少年書(shu) 法報》社主辦的“花重錦官城——李妙染書(shu) 畫印作品展”,於(yu) 18日起在杜甫草堂詩書(shu) 畫院美術館開展。展覽展出了李妙染先生書(shu) 畫印作品50餘(yu) 件,書(shu) 畫印齊全,作品內(nei) 容和形式不拘一格,既有精品小件,又有大篇佳作,給人以美的享受。
在杜甫草堂體(ti) 會(hui) 杜甫詩句“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人民網 劉海天攝
18日上午10時,四川大學教授何一民在草堂仰止堂開展“司馬相如與(yu) 文翁關(guan) 係再辨析——兼論漢代蜀地文化名人大家輩出的原因”主題講座。巴山蜀水,人傑地靈,名人大家曆代輩出,其中原因何在?著名漢賦家司馬相如為(wei) 大家所熟知,可是除了他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今人熟知的又有多少相關(guan) 事跡?講座上,專(zhuan) 家縱論巴蜀文化,趣話文翁相如,帶領遊客徜徉於(yu) 文學藝術的海洋。
杜甫草堂博物館內(nei) 景。人民網 劉海天攝
也在18日上午10時,“草堂一課·聽名師說通識教育公益課堂第三講”在草堂書(shu) 院學術報告廳開講。博物館是時間的橋梁,溝通著過去與(yu) 未來;博物館是空間的橋梁,連接著國際各端。國際博物館日,聽一場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李倩倩以“作為(wei) 橋梁的博物館”為(wei) 題的講座,和草堂博物館的約會(hui) 就從(cong) 這門課開始。
一首《成都府》,千秋繪蓉歌。這是杜甫來到成都寫(xie) 下的第一首詩歌,如今已經流傳(chuan) 甚廣。18日下午,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與(yu) 《草堂》詩刊主辦的“草堂讀詩——曆史與(yu) 現代的相遇”文化沙龍將在草堂藝術中心·草堂咖啡舉(ju) 辦。沙龍上,不僅(jin) 可以聽到《杜甫研究學刊》編輯對杜詩《成都府》的深入解讀,還能伴著咖啡餘(yu) 香,在娓娓的誦詩聲中,感受詩意浪漫。
杜甫草堂在國際博物館日開展講座活動。人民網 劉海天攝
與(yu) 傳(chuan) 統邂逅,與(yu) 詩意相遇,與(yu) 詩聖神交,與(yu) 自然和諧。在國際博物館日,杜甫草堂舉(ju) 辦的活動有著像杜甫一樣的情懷,心心念念還是百姓人群。
草堂花開,詩意自來。人民網 劉海天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