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讀物

發布時間:2022-05-28 09:5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宣部理論局組織撰寫(xie) 的《百年大黨(dang) 麵對麵》一書(shu) ,既用理論思維深化曆史認識、把握曆史規律,又用鮮活語言把曆史寫(xie) 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全書(shu) 夾敘夾議、有質有文,是推進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讀物。

  提綱挈領。百年黨(dang) 史時間跨度大,人物事件紛繁複雜。以有限的篇幅把黨(dang) 的曆史講清楚,讓專(zhuan) 家學者不覺得淺、普通讀者不覺得深,十分考驗作者的功力。該書(shu) 著眼大曆史、圍繞大主題、把握大邏輯,抓住曆史發展的主脈絡,收到了提綱挈領、綱舉(ju) 目張的效果。比如,在講述10年坎坷崎嶇的土地革命戰爭(zheng) 史時,該書(shu) 緊扣“尋路”這一關(guan) 鍵線索,回顧一幕幕“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的曆史大劇”,進而從(cong) 理論和實踐的雙重維度生動再現“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是如何一步步探索出來的;在講述14年艱難曲折的抗日戰爭(zheng) 史時,該書(shu) 抓住“為(wei) 什麽(me)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抗日戰爭(zheng) 的中流砥柱”這一根本線索,深刻闡明我們(men) 黨(dang) 對抗戰勝利作出的偉(wei) 大貢獻,有力駁斥曆史虛無主義(yi) 的錯誤論調,讓人讀後能夠準確把握黨(dang) 的曆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

  富有新意。曆史上那些有永恒意義(yi) 的事物從(cong) 來不乏解讀,但一個(ge) 時代需要有一個(ge) 時代的新眼光和新思考。韓愈在《答李翊書(shu) 》中寫(xie) 道:“當其取於(yu) 心而注於(yu) 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該書(shu) 一個(ge) 難能可貴之處恰恰在於(yu) 富有新意,呈現許多新的語言、新的觀點。無論是“《決(jue) 議》可謂是當代中國的‘資治通鑒’”,還是“曆史大勢浩浩湯湯,引領而望沛莫能禦”;無論是“革命是曆史的火車頭,是推動社會(hui) 劇烈變動的根本力量”,還是“舊製度的罪惡有多麽(me) 滔天,摧毀舊製度的社會(hui) 革命就有多麽(me) 劇烈”;無論是“曆史發展不斷向前,猶如一波浪潮高過一波浪潮”,還是“偉(wei) 大的劇總是高潮迭起,一個(ge) 高峰接著一個(ge) 高峰”。書(shu) 中這樣新意迭見的句子俯拾皆是,相信能極大引起讀者的閱讀興(xing) 趣。

  有質有文。好的黨(dang) 史著作要有血有肉,內(nei) 容不能空洞,語言不能生硬。就言之有物而言,該書(shu) 既尊重曆史事實,講出了“是什麽(me) ”;又堅持以史明理,講清了“為(wei) 什麽(me) ”,使讀者既能明晰曆史發展的過程,又能洞悉曆史發展的規律。比如,在回答“為(wei) 什麽(me) 說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時,該書(shu) 從(cong) “原創性思想博大精深”“變革性實踐影響深遠”“突破性進展前所未有”“標誌性成果舉(ju) 世矚目”四個(ge) 方麵,給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就言之有文而言,該書(shu) 在措辭上注重考究凝練、要言不煩。“千秋偉(wei) 業(ye) 百年華章”“山河為(wei) 證歲月為(wei) 名”“九州激蕩四海升騰”……單看這些標題就讓人眼前一亮,文氣躍然紙上。再以“萬(wan) 山磅礴必有主峰”這一章開頭為(wei) 例:“‘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是誰在‘喚醒中國’?是什麽(me) 力量讓莽莽神州生機勃發、洪流奔湧?山川不語、江河無聲,但天地可鑒、日月可昭”,提筆就用很精彩的話把主旨帶了出來,節奏明快、引人入勝。可以說,該書(shu) 在內(nei) 容上真實客觀、意涵豐(feng) 富,在行文上大開大合、妙筆生花,體(ti) 現了理論性與(yu) 生動性、曆史價(jia) 值與(yu) 文學價(jia) 值的有機統一。

  夾敘夾議。敘是議的基礎,議是敘的深化。曆史是由事實構成的,擺清事實才能講清道理,黨(dang) 史觀點要通過敘事來表達;曆史又是斑斕而豐(feng) 富的,有興(xing) 衰成敗、有榮辱得失,寫(xie) 黨(dang) 史也須恰當評論,筆端要常帶感情。該書(shu) 既不是一味記敘,也沒有單純議論,而是敘中有議、議中有敘,把觀點明朗化、將說理深刻化。比如,在回答中國為(wei) 什麽(me) 會(hui) 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時,該書(shu) 先以這是因為(wei) 我們(men) “沒收官僚資本歸國家所有”“利用和限製私營工商業(ye) 的發展”“提高土改後農(nong) 村經濟的經營效率”“麵臨(lin) 著嚴(yan) 峻複雜的國際環境”等大量史實敘述為(wei) 客觀依據,再進一步以點睛之筆深化認識:“曆史合力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匯聚,共同推動新中國朝著社會(hui) 主義(yi) 方向前進。”

  讀罷全書(shu) ,感到它呈現給我們(men) 的既是一部攻堅克難、熱血沸騰的曆史,也是一部催人奮進、感人至深的曆史,相信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從(cong) 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正如書(shu) 中所言:“過去已去,未來已來。我們(men) 已經被曆史所書(shu) 寫(xie) ,我們(men) 必將書(shu) 寫(xie) 新的曆史。”

  (作者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6日 第 09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