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號院裏的“鄰裏議事會”
初夏。太原市迎澤區橋東(dong) 街道並四社區新生裏89號院,文化長廊裏支起了三張“議事桌”。兩(liang) 側(ce) 長廊不夠坐,前排“見縫插針”擺上了小馬紮,來自街道社區、物業(ye) 、居民和政協委員等各方麵的代表圍坐在一起,“鄰裏議事會(hui) ”開場了。
“小區地下室積水問題大家都知道,怎麽(me) 修?誰來修?今天大家來議一議。”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兼居委會(hui) 主任崔榮一開場就直奔主題。
“地下室的門不開,太潮,門開了,一層的味兒(er) 很大。”“要我說,就得把管道徹底檢修一下,不能光做麵子。”對於(yu) 日夜生活在這裏的居民而言,積水、漏水問題是心頭解不開的疙瘩。
機電宿舍小區建於(yu) 1991年,1棟樓,4個(ge) 單元,67戶,200多位居民。嚴(yan) 重的積水和異味,讓小區環境、生活感受大打折扣。
2021年11月,社區“兩(liang) 委”換屆,新班子把解決(jue) 地下室積水、漏水問題當成“開門第一事”。沒過多久,水抽幹了。可為(wei) 啥漏水?
經過多方查找,原來是小區化糞池堵塞造成的汙水外溢。即便每次一下雨就抽水,隱患依舊存在。一提這個(ge) “老大難”問題,小區居民直皺眉。
迎澤區政協委員梁廣鋒接過居民的話茬,“眼看雨季不遠了,我提個(ge) 小建議,能不能請專(zhuan) 家給咱們(men) 評估一下,看看到底怎麽(me) 改,拿出合理的方案來。”
小區住戶不多,物業(ye) 是否願意出麵維修?迎澤區房產(chan) 管理中心主任吳正綱算起了“長遠賬”,“企業(ye) 運營要經濟效益,也要考慮長期的社會(hui) 效益,多方麵綜合考量。”
從(cong) 維修辦法到實施細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問題“拉扯”的很細、很實在。
經過協商,小區物業(ye) 經理李仁波最後表了態,“初步定在端午節前後,我們(men) 進場改造化糞池滲漏問題,爭(zheng) 取20天左右修複完畢。”
“物業(ye) 服務好居民的同時,居民也願意交納合理的物業(ye) 費用,我們(men) 會(hui) 進一步征求雙方意見,到時候咱們(men) 繼續協商。”崔榮笑著說。
就這樣,開到居民家門口的協商會(hui) ,讓解決(jue) “老大難”問題找到了突破口。2021年以來,太原市政協在山西省內(nei) 先行先試,打造集協商、參與(yu) 、服務、監督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製度化“有事來商量”協商平台364個(ge) ,開展各類協商284次。目前,縣(市、區)、鄉(xiang) 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協商平台體(ti) 係在基層逐漸延伸拓展,成為(wei) 聯係群眾(zhong) 的紐帶、凝聚共識的渠道,基層協商成果更多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
“歡迎來協商”“晉情來協商”“陽光協商”“小事大情共協商”“清風徐來共協商”……一年來,太原市政協加強頂層設計和指導,各縣區積極探索,培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協商品牌,名稱各有不同,協商的都是老百姓的身邊的急難愁盼。
如今,太原市十區(縣)都已建立專(zhuan) 門協商平台,一場場協商進社區、進鄉(xiang) 村、進現場,把老百姓的煩心事化解在了家門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