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推行“一庫四聯盟”就業服務機製改革
“多虧(kui) 人社局在人力資源信息庫裏發現我,並主動向我介紹了高校畢業(ye) 生創業(ye) 擔保貸款相關(guan) 政策,幫助我公司渡過難關(guan) 。”錢龍是一名高校畢業(ye) 生,自主創辦了一家主營地暖設備的公司,但隨著訂單量的增多,公司出現了資金短缺等問題。這時,人社部門相關(guan) 工作人員在人力資源信息庫裏,發現錢龍是高校畢業(ye) 生創業(ye) 者,立馬主動聯係提供幫助。
錢龍提到的“人力資源信息庫”,是我市為(wei) 全麵提升就業(ye) 服務質量,探索實施的“一庫四聯盟”就業(ye) 服務機製改革中的“一庫”,而“四聯盟”則分別指就業(ye) 服務聯盟、培訓聯盟、創業(ye) 聯盟和人力資本聯盟。
“‘一庫’是基礎,‘四聯盟’是具體(ti) 舉(ju) 措。”市人力社保局相關(guan) 負責人解釋說,人力資源信息庫抓取人力資源信息數據錄入且分析,通過重點人群標識配合就業(ye) 創業(ye) 工作的開展,與(yu) “四聯盟”實現信息互通。
據了解,在此次機製改革中,重慶人社部門建立起集“大統籌、大數據、大平台”為(wei) 一體(ti) 的就業(ye) 服務體(ti) 係,通過數字思維、智慧賦能、科技助力,引領全市就業(ye) 工作高質量發展。2021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ye) 75.1萬(wan) 人,同比增長14.5%,主要指標恢複到疫情前水平。
統籌資源整合
均等化享有公共就業(ye) 服務
“我們(men) 希望發揮‘一庫四聯盟’資源整合作用。”市人力社保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立足重慶集大城市、大農(nong) 村於(yu) 一體(ti) 的基本市情,充分發揮公共和市場作用,統籌公共就業(ye) 服務政策、製度、資源、力量,不斷延伸服務觸角。
具體(ti) 來講,為(wei) 破除城鄉(xiang) 公共就業(ye) 二元結構壁壘,我市完成了城鄉(xiang) 就業(ye) 政策統籌改革,區域內(nei) 勞動者享受均等的就業(ye) 服務和就業(ye) 政策。
同時,推進公共就業(ye) 服務標準化試點,所有公共就業(ye) 服務事項實現“三級四同”。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著力破除機製壁壘,實現失業(ye) 登記、職業(ye) 介紹、職業(ye) 指導等6項公共就業(ye) 服務事項川渝“跨省通辦”。
在九龍坡區有20餘(yu) 個(ge) “推才寶”家門口就業(ye) 服務驛站,通過線上智能匹配、線下職業(ye) 指導老師互動、共享勞務經紀人協作的方式,打通家門口就業(ye) “最後一公裏”。
就業(ye) 服務驛站其實是我市統籌就業(ye) 服務力量的一個(ge) 載體(ti) 。
為(wei) 健全公共就業(ye) 服務體(ti) 係,我市分層級建設集就業(ye) 崗位、創業(ye) 工位、培訓資源、招聘服務於(yu) 一體(ti) 的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ye) 基地、就業(ye) 創業(ye) 服務超市、流動就業(ye) 服務站,打造城區步行15分鍾、鄉(xiang) 村輻射5公裏的便民就業(ye) 服務圈。
“全市1.4萬(wan) 名勞務經紀人、1000餘(yu) 名職業(ye) 指導師、900餘(yu) 名創業(ye) 導師等隊伍,均實行入庫管理、平台運營。”該負責人說,按照人力資源信息庫“按需派單”,專(zhuan) 業(ye) 化服務隊伍“精準接單”,服務對象“反饋評單”的方式,提升就業(ye) 服務的精準性、便捷度,推動實現更加充分就業(ye) 。
此外,為(wei) 統籌服務資源,我市圍繞主導產(chan) 業(ye) 和33條產(chan) 業(ye) 鏈等重點產(chan) 業(ye) ,摸清崗位信息,緊盯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脫貧人口、退役軍(jun) 人、退捕漁民等重點群體(ti) ,摸清人員需求,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行業(ye) 協會(hui) 等社會(hui) 力量作用,提供多元化就業(ye) 幫扶,拓展對接渠道,促進人崗精準匹配。
大數據資源聚合
就業(ye) 服務更高效便捷
“為(wei) 發揮‘一庫四聯盟’資源聚合作用,我們(men) 建立了全市人力資源全員信息庫,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健全人力資源數據生成、更新、運用機製,促進供需有效對接。”該負責人透露,目前,我市已建立擁有2100多萬(wan) 勞動力的人力資源信息庫,並分類建設專(zhuan) 項信息庫,多維度、多層次進行數據統計,為(wei) 開展就業(ye) 形勢分析、政策研究製定、服務質量提升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同時,實時共享社保參保、就失業(ye) 登記、就業(ye) 政策辦理等內(nei) 部信息,定期交換市場監管、公安、統計、教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外部門數據,實現人員信息自動更新。
此外,為(wei) 促進“一庫”數據與(yu) “四聯盟”資源有效銜接,做到線上線下“齊頭並進”,在線下,我市對有就業(ye) 意願的,開展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ye) 指導,推薦至少3個(ge) 針對性就業(ye) 崗位;對有培訓需求的,推介至少3個(ge) 培訓課程或項目;對有創業(ye) 需求的,提供創業(ye) 培訓、開業(ye) 指導、融資服務等“一條龍”創業(ye) 服務;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實現就業(ye) 的,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托底安置。
線上,通過發揮“重慶智能就業(ye) ”招聘、培訓、創業(ye) 、政策經辦4大係統作用,推動“人找政策”“人找服務”向“政策找人”“服務找人”轉變,2021全年智能推送崗位、培訓信息17.8萬(wan) 條,受理政策經辦30.4萬(wan) 人次。
組建大平台
促進就業(ye) 服務多元化
據介紹,我市通過精準搭建用工、創業(ye) 、培訓等服務平台,構建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的多元化服務供給體(ti) 係,提高就業(ye) 服務有效性。
比如,在創業(ye) 服務平台方麵,我市整合政策、載體(ti) 、導師、人才、資金、項目、賽事等創業(ye) 資源,提供全程化、精細化創業(ye) 服務,提升創業(ye) 服務質量和創業(ye) 成功率。
在用工服務平台方麵,我市則聚焦主導產(chan) 業(ye) 、新興(xing) 業(ye) 態、專(zhuan) 精特新、平台經濟等不同類型,整合公共人力資源市場、經營性人力資源機構資源,組建重點企業(ye) 服務專(zhuan) 員隊伍,實現用工需求精確掌握、人員招募高效對接、企業(ye) 用工錯峰調劑。
而在培訓服務平台方麵,我市通過整合職業(ye) (技工)院校、培訓機構、人力資源機構等資源,以重點產(chan) 業(ye) 用工、重點群體(ti) 就業(ye) 需求為(wei) 導向,開發培訓工種,以精準培訓服務助力勞動力技能提升和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實現更高質量就業(ye) 。
據介紹,下一步,我市將立足市場化情況下就業(ye) 工作新定位,深入推進“一庫四聯盟”工作,充分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實現精準對接,為(wei) 服務對象提供全方位、精準化、智能化的就業(ye) 創業(ye) 服務,促進就業(ye) 創業(ye) 服務資源共享、互聯互通,提升服務效能,以優(you) 質高效的就業(ye) 服務助力就業(ye) 工作高質量發展。
延伸閱讀>>>
“一庫四聯盟”這樣配置
●人力資源信息庫:包含重慶市戶籍16周歲以上勞動力、市外戶籍來渝就業(ye) 人員基礎信息庫和農(nong) 民工、高校畢業(ye) 生、專(zhuan) 技人才、技能人才等專(zhuan) 項信息庫,摸清摸準各類人員的基礎信息和服務需求,實行常態化動態更新。
●就業(ye) 服務聯盟:采集企業(ye) 用工需求數據,搭建求職招聘平台,實時發布企業(ye) 崗位需求,與(yu) 人力資源信息庫中有就業(ye) 意願的人員有效匹配,精準推送崗位信息,保障重點企業(ye) 用工需求。
●創業(ye) 聯盟:整合創業(ye) 資源,匯聚創業(ye) 力量,為(wei) 人力資源信息庫中有創業(ye) 意願的人員和優(you) 質創業(ye) 項目提供全程化、精細化服務,提升創業(ye) 服務質量和創業(ye) 成功率,發揮創業(ye) 帶動就業(ye) 的倍增效應。
●培訓聯盟:整合全市優(you) 質培訓資源,聚焦重點產(chan) 業(ye) 和重點群體(ti) ,摸清培訓需求,按需開展培訓,聯動培訓就業(ye) ,強化監督管理,提升服務能力,促進培訓鏈、就業(ye) 鏈、人才鏈、產(chan) 業(ye) 鏈有機融合。
●人力資本聯盟:整合知名高校與(yu) 科研院所、科技公司、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知名企業(ye) 等五方力量,搭建政府、企業(ye) 、人才、人力資源機構共享的互動平台,為(wei) 人才、資本、技術等創新要素高效配置提供良好環境,提供人才工作支撐、產(chan) 業(ye) 分析與(yu) 決(jue) 策、雙招雙引、科技成果轉換、揭榜掛帥等服務。
朱朝燕 圖片由市人力社保局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