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澱生態修複記(人民眼·生態治理)
5年前,中共中央、國務院決(jue) 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白洋澱也由此迎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係統性生態治理。
如今,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水質發生曆史性變化。記者從(cong)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白洋澱澱區整體(ti) 水質為(wei) 三類,主要指標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同比分別下降16.8%、16.1%和30.4%。至此,白洋澱水質從(cong) 2017年的劣五類全麵提升至三類,進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白洋澱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143個(ge) 澱泊星羅棋布,3700條溝壕縱橫交錯,對維護華北地區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yi) ,被譽為(wei) “華北之腎”。但一段時間以來,地處大清河流域“九河下梢”的白洋澱,也曾遭遇“口渴”、汙染等威脅。
雄安新區囊括白洋澱整個(ge) 水域。2017年2月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實地考察雄安新區建設規劃時專(zhuan) 程前往白洋澱。考察中,總書(shu) 記強調,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澱修複好、保護好。將來城市距離白洋澱這麽(me) 近,應該留有保護地帶。要有嚴(yan) 格的管理辦法,絕對不允許往裏麵排汙水,絕對不允許人為(wei) 破壞。
2019年1月16日,在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談到雄安新區下大氣力處理城和澱的關(guan)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起選址的考慮:“當時選址在這,就是考慮要保護白洋澱,而非損害白洋澱。城與(yu) 澱應該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加強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成為(wei)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關(guan) 鍵環節。
2018年4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對〈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的批複》提出:“加強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同步加大上遊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逐步恢複白洋澱‘華北之腎’功能”。
河北省委、省政府隨後印發的《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明確以水麵恢複、水質達標、生態修複為(wei) 目標,提出白洋澱生態用水保障、流域綜合治理、澱區生態修複、保護與(yu) 利用等方麵的要求和舉(ju) 措。
經過短短幾年治理,白洋澱水質持續改善,“華北之腎”功能加快恢複。
2021年8月1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次會(hui) 議審議的國務院關(guan) 於(yu) 雄安新區和白洋澱生態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在各方麵共同努力下,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實現了《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明確的階段性目標。”
日前,記者來到白洋澱,探尋“華北明珠”重放光彩背後的故事。
水麵恢複,讓水多起來
實施退耕還澱,建立多水源補水機製,澱區水位穩定保持在7.2米左右,麵積從(cong) 約170平方公裏恢複至293平方公裏左右
晨光熹微,朝霞映水,小艇緩緩撥開細浪,駛向白洋澱深處的雄安新區安新縣安新鎮王家寨村。王家寨四麵環水,村民們(men) 分散居住在一個(ge) 主島和17個(ge) 小島上,以水為(wei) 路,以舟代步。68歲的王家寨村村民陳景花笑容滿麵,向乘客自豪地介紹著家鄉(xiang) 。她從(cong) 小生長在漁民之家,對這一澱清淩淩的水格外有感情。
“春放魚鷹夏撒網,秋天的螃蟹簍裏藏。”陳景花說,王家寨人靠水吃水,世代捕魚為(wei) 生。她至今難忘的是,小時候和夥(huo) 伴們(men) 在澱裏劃船,渴了摘片荷葉圍成碗狀,舀起清冽的水就喝。
上世紀70年代後,由於(yu) 氣候幹旱、上遊來水減少、工農(nong) 業(ye) 用水量增加等原因,白洋澱水位持續下降、大旱幹澱現象頻發,澱底沙土成片裸露。原本四麵環水的王家寨,周邊成為(wei) 一片旱地。陳景花一度每天挑著擔子去村口的深水井裏打水。
“澱幹了,魚沒了。”陳景花和丈夫主要靠編蘆葦席掙錢養(yang) 家,不少漁民則在幹涸的澱內(nei) 種植高粱、西瓜等作物,收成不理想,許多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
遭遇幹澱“口渴”的,不隻是王家寨。雄安新區設立前,白洋澱澱區麵積縮小至約170平方公裏。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實施退耕還澱,澱區逐步恢複至360平方公裏左右。建立多水源補水機製,統籌引黃入冀補澱、上遊水庫及本地非常規水資源,合理調控澱泊生態水文過程,使白洋澱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
由安新縣城向西,穿越一個(ge) 個(ge) 村莊,便來到白洋澱首個(ge) 入澱河口人工濕地——府河河口濕地。抬眼眺望,陽光下,大片繁盛的草木與(yu) 縱橫交錯的水道交織,不時傳(chuan) 來陣陣鳥鳴。“這裏現在是白洋澱重要的生態屏障。雄安新區設立以前,這是一大片農(nong) 地。”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局長趙憲偉(wei) 介紹,從(cong) 2019年開始,雄安新區實施退耕還澱,逐步恢複澱泊水麵。截至2021年底,全區稻田、藕田退耕還澱15.05萬(wan) 畝(mu) ,旱田退耕還澱11.9萬(wan) 畝(mu) 。
為(wei) 白洋澱“解渴”,離不開生態補水。2018年4月至6月,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向白洋澱實施生態補水,白洋澱及其上遊河道獲生態補水1億(yi) 立方米。2019年2月1日,隨著白洋澱引黃泵站3台水泵陸續啟動,引黃入冀補澱工程開始以每秒15立方米的流量向澱區內(nei) 輸水。工程自河南省濮陽市渠村引黃閘取黃河水,經過482公裏長途奔流,每年可向白洋澱補水1.1億(yi) 立方米。
水到還需“渠”成。2018年起,河北省持續開展清理河湖亂(luan) 占、亂(luan) 采、亂(luan) 堆、亂(luan) 建問題專(zhuan) 項行動,對白洋澱全部補水河道及140條50公裏長度以上河流河道實施全麵清理整治,累計清除河道垃圾1100萬(wan) 立方米,拆除各類違建1241處,取締非法采砂場105處,清除樹障2.13萬(wan) 畝(mu) 。
“合理規劃路線,提升補水效率。”河北省保定市水利局建設與(yu) 管理處幹部杜闖介紹,沙河、唐河等入澱河流河道寬、線路長,市水利局在規劃補水線路時,適當取道沙河幹渠、唐河幹渠等人工渠道,代替原有河道向下遊補水,補水線路裏程縮短,補水損耗大幅降低。
走近水流湍急的保定市順平縣唐河幹渠,5米寬的渠道底部和兩(liang) 側(ce) 已由混凝土和水泥砌石硬化,兩(liang) 岸安裝了隔離網和防護欄,防止傾(qing) 倒垃圾、私自截留引水。下遊進入保定市區前,幹渠又改走地下暗管。“路線全程硬化或封閉,防止滲漏,減少蒸發,輸水效率遠高於(yu) 露天沙化的河道。”杜闖說。
目前,河北省已完成府河、孝義(yi) 河、瀑河等白洋澱上遊280公裏補水河道綜合整治。
汩汩清流入澱來,澱中村重煥生機。如今的王家寨碧水連天,鳥飛魚躍。春來,蘆芽吐翠,萬(wan) 物複萌;夏至,紅蓮綠葦,蛙鼓鳥鳴;秋到,蘆花飛舞,天藍水清;冬臨(lin) ,大雪滿澱,別具風情。最令陳景花欣慰的是,多年不見蹤跡的鱸魚、鰟鮍魚、黑魚重現白洋澱,王家寨再現水鄉(xiang) 漁村、荷塘葦海的往昔景象。
據介紹,河北省水利部門統籌黃河水、長江水和水庫水等多源補水渠道,2018年以來累計入澱水量26.66億(yi) 立方米,澱區水位穩定保持在7.2米左右,麵積由約170平方公裏恢複至293平方公裏左右。與(yu) 此同時,通過白洋澱控製工程向下遊河道(趙王新河)放水1億(yi) 立方米以上,有效改善了白洋澱的水動力和水循環。
水質達標,讓水清起來
內(nei) 源治理與(yu) 外源截汙並重,103個(ge) 澱中村、澱邊村的生活汙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雄安新區水產(chan) 養(yang) 殖和規模畜禽養(yang) 殖場全部退出
入夏的白洋澱,水麵波光粼粼,蘆葦搖曳生姿,小艇泊靠在王家寨碼頭後,一座集裝箱大小的汙水處理裝置映入眼簾。“汙水淌進去,清水流出來。”王家寨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軍(jun) 介紹,這座可移動式汙水處理裝置日處理量達80噸,相當於(yu) 一座小型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的尾水水質優(you) 於(yu) 河北省一級A汙水排放標準,可通過壓力泵導排到澱區之外,用於(yu) 安新縣生態公園綠化和農(nong) 業(ye) 灌溉。
步入農(nong) 家小院,陳景花走進廚房洗碗刷鍋,泛著白色泡沫的餐廚廢水順著水槽流入下水道,最終匯入村頭的汙水處理裝置。陳景花說,王家寨過去沒有汙水處理設施,生活汙水直排入澱,影響白洋澱水質,村子附近水域呈黃綠色。
雄安新區雄縣、容城、安新3縣共有103個(ge) 澱中村、澱邊村,總人口約24.5萬(wan) 。據保定市原環保局統計,雄安新區成立前,澱中村、澱邊村的氮、磷輸入量分別占流域總輸入量的1/4和1/3。
2019年初,雄安新區對澱中村、澱邊村實施汙水、垃圾、廁所一體(ti) 化綜合治理,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等形式,引進北京排水集團組建河北雄安北排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為(wei) 王家寨因地製宜配建了3座汙水處理站和9座水衝(chong) 式公廁。在改造原有排水管線的基礎上,施工人員結合王家寨中間高、四周低的地形特點,繞島一周布置收水管線,村民生活汙水可全部收集,流入小型汙水處理站集中處理。
“迄今,白洋澱103個(ge) 澱中村、澱邊村的生活汙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39個(ge) 澱中村的59座生活汙水處理站尾水全部導出澱外資源化利用。”趙憲偉(wei) 說,截至2021年底,雄安新區全域576個(ge) 村莊實現生活汙水治理全覆蓋,入澱河流沿線村莊生活汙水得到有效管控。
上承九河、下注渤海,白洋澱屬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係,流域麵積3萬(wan) 多平方公裏,涉及30多個(ge) 縣(市、區)。修複白洋澱,必須推進上下遊、左右岸、澱內(nei) 外等全流域治理和保護。《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堅持流域‘控源—截汙—治河’係統治理,實施入澱河流水質目標管理,全麵治理工業(ye) 汙染源,強化城鎮、鄉(xiang) 村汙水收集處理,有效治理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打造良好河流生態環境,確保入澱河流水質達標。”
“內(nei) 源治理與(yu) 外源截汙並重。”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何立濤介紹,雄安新區與(yu) 上遊保定市協同製定產(chan) 業(ye) 政策。2017年以來,白洋澱全流域排查取締汙染企業(ye) ,完成流域內(nei) 37個(ge) 省級以上工業(ye) 園區的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雄安新區水產(chan) 養(yang) 殖和規模畜禽養(yang) 殖場全部退出。與(yu) 此同時,汙水處理能力持續提標擴容,截至2021年底,保定市日汙水處理能力達175萬(wan) 噸,比2015年增加47%。
202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白洋澱流域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掛牌成立,在全流域設置61個(ge) 考核監測斷麵,建設42座水質自動監測站,上遊各市對流域內(nei) 全部入澱排口及852家重點監控涉水企業(ye) 安裝汙水在線監控設施,織密流域監測網絡。
2017年劣五類、2018年五類、2019年四類,多管齊下,白洋澱水質逐年改善。2021年,白洋澱澱區及上遊有水入澱河流水質全部達到三類及以上標準,為(wei) 近年來最好水平。
水清葦綠引客來,王家寨的農(nong) 家樂(le) 和水上旅遊項目更紅火了。村民辛春花家的餐桌上擺滿了大青蝦、嘎魚等特色水產(chan) ,她正熱情張羅著招待遊客。“白洋澱治理前,魚蝦總是有股土腥味兒(er) 。現在水清了,魚蝦也鮮美了。”今年62歲的辛春花21年前利用自家小院開起了農(nong) 家樂(le) ,那時的白洋澱水質條件差,大旱幹澱時有發生,遊客時有時無,生意不溫不火。如今,王家寨的民宿數量已從(cong) 當初的6家發展到30多家。辛春花的兒(er) 子辭去在北京的工作,回來幫忙,一家人將民宿辦得有聲有色。
“大澱風光好,水是生財寶,我們(men) 一定要保護好它。”王軍(jun) 說,2020年起,王家寨的柴油船逐步更換為(wei) 節能環保的天然氣船。
生態修複,讓水活起來
清理澱底淤泥,建成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濕地,野生鳥類數量不斷增加
巨大的螺旋絞刀頭探入澱底,將黑色淤泥切割、攪動、打散……在安新縣白洋澱生態清淤三期工程現場,一艘20多米長的綠色絞吸船正在作業(ye) 。在離心泵的作用力下,淤泥被吸入半米粗的全封閉排泥管道,之後將送至10餘(yu) 公裏外的集中作業(ye) 區淨化處理。
“一艘絞吸船,每小時連水帶泥清理2700立方米。”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朱寶鋒說,當地農(nong) 民養(yang) 魚、種藕,長期投放餌料和農(nong) 藥,導致澱底淤泥汙染嚴(yan) 重,水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恢複退化區域的原生水生植被,促進水生動物土著種增殖和種類增加,恢複和保護鳥類棲息地,提高生物多樣性,優(you) 化生態係統結構,增強白洋澱生態自我修複能力。”
雄安新區成立後,在白洋澱退出養(yang) 殖、清理網箱養(yang) 魚基礎上,著力集中清理澱底淤泥,探索開展生態修複。2019年至2020年,雄安新區試點開展兩(liang) 期2.42平方公裏生態清淤工程,並委托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組織編製了《2020年白洋澱內(nei) 源汙染治理擴大試點實施方案》,治理魚塘169個(ge) ,處理塘水367萬(wan) 立方米,拆除堤墊45.7萬(wan) 立方米,種植沉水植物277.35萬(wan) 平方米。
2021年,雄安新區穩步推進白洋澱生態清淤三期工程,清淤麵積達209平方公裏,覆蓋約2/3的白洋澱水域。今年4月25日,隨著最後一個(ge) 重汙染魚塘治理完畢,白洋澱生態清淤三期工程一標段清淤任務順利完成,清淤總量173.24萬(wan) 立方米。預計到6月底,累計清除底泥350萬(wan) 立方米。
“清走淤泥,恢複生態。”朱寶鋒說,對清淤後的區域,實施自然修複,栽種穗花狐尾藻、輪葉黑藻、竹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同時增殖放流螺螄、湖蚌和底棲性魚類。截至2021年底,白洋澱流域累計實施增殖放流苗種2.7億(yi) 單位以上。
白洋澱地處九河下梢,把住上遊來水“入關(guan) 口”是改善水質的關(guan) 鍵。府河是白洋澱入澱河流中3條常年有水河流之一。2019年9月,雄安新區啟動府河河口濕地工程建設,濕地占地麵積約4.23平方公裏,是目前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濕地。
“所謂‘功能’,主要就是淨化水質。”趙憲偉(wei) 說,工程采用近自然生態治汙模式。上遊入澱河水進入濕地後,首先經過前置沉澱生態塘,降低進水懸浮物濃度;隨後進入潛流濕地,通過三級床體(ti) 中的基質—微生物—植物共同作用,對汙染物實施強化淨化;最後經過水生植物塘,對水質進行再次提升,保障出水水質達標。
步入府河河口濕地工作站,一排排玻璃缸映入眼簾,裏麵是各種姿態不同的水生植物,這是項目團隊從(cong) 白洋澱區域優(you) 選出的適宜品種。趙憲偉(wei) 說,濕地淨化過程全部采用植物、微生物、底棲動物等生化方式處理,不添加任何藥劑。特別是1.31平方公裏的水生植物塘,栽植了30多種適宜性水生植物,形成近自然水生生物群落,進一步降低水中的汙染物。
行走在府河河口濕地土堤上,由大小不一、質地不同石子鋪墊的一畦畦濕地床體(ti) 裏,一叢(cong) 叢(cong) 水生植物開始冒出新芽,隨著水流節奏湧蕩的藻類清晰可見。記者隨手用礦泉水瓶灌取了半瓶渠中之水,透過陽光,瓶中的水質清澈透亮。據統計,自2020年6月府河河口濕地調試運行以來,已經執行過數十次導排淨水行動,入澱汙染物中氨氮平均去除率達到40%,總磷平均去除率達50%,有效淨化了水質。
舉(ju) 起望遠鏡,隻見遠處入澱河道裏成群野鴨正在戲水,不時還有翩翩起舞的白鶴飛過水麵。“白洋澱蓄水麵積增加,水質不斷改善,為(wei) 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趙憲偉(wei) 說,以前白洋澱入澱水量小、水位低,一入冬基本上就結冰了,現在即便隆冬時節也有部分水麵可供鳥類棲息。
據統計,截至今年1月底,白洋澱野生鳥類數量達到237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白枕鶴、青頭潛鴨等10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水雉、黑翅鳶等41種。與(yu) 雄安新區設立前相比,野生鳥類數量增加30多種。
“白洋澱生態保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績,但也麵臨(lin) 一些突出短板和弱項,比如,補水主要依靠引黃入冀、南水北調等外調水,對外依存度偏高,難以長期持續。”何立濤說,我們(men) 將深入開展白洋澱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修複,大力實施白洋澱生態補水與(yu) 節約用水工程,建立健全流域協同治理工作機製等,打造白洋澱優(you) 美生態環境,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li) 雄安。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7日 1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