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未來可期!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鄉(xiang) 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nong) 村公共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取得積極進展,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顯著加強,農(nong) 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從(cong)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強調把鄉(xiang) 村建設擺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到2021年、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作出了具體(ti) 部署,再到此次《方案》首次明確了鄉(xiang) 村建設行動的任務書(shu) 和路線圖,彰顯了黨(dang) 中央對鄉(xiang) 村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傳(chuan) 遞出我國重農(nong) 強農(nong) 的堅定決(jue) 心和堅強信心。
鄉(xiang) 村建設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近年來,我國持續改善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條件,村莊基礎設施顯著改善,鄉(xiang) 村麵貌發生巨大變化。但也要看到,我國農(no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ti) 係還不健全,部分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與(yu) 農(nong) 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差距。為(wei) 此,《方案》提出了12項重點任務,從(cong) 優(you) 化布局鄉(xiang) 村生活空間,因地製宜界定鄉(xiang) 村建設規劃範圍,到加強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路、旅遊路、資源路建設,促進農(nong) 村公路與(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發展;從(cong) 在條件適宜地區探索建設多能互補的分布式低碳綜合能源網絡,到實施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行動……一係列基礎性、長期性部署安排,既統籌兼顧,又重點發力,在保障基本功能的同時,通過“硬件”“軟件”一起抓,解決(jue) 農(nong) 民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涵蓋了鄉(xiang) 村建設的方方麵麵,進一步明確鄉(xiang) 村建設建什麽(me) 、怎麽(me) 建、建成什麽(me) 樣,指導鄉(xiang) 村建設行動紮實穩妥推進,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穩步前進。
鄉(xiang) 村建設就是為(wei) 農(nong) 民而建。鄉(xiang) 村建設的基本目標之一是改善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條件,努力讓農(nong) 民就地逐步過上現代文明生活。《方案》提出,政府引導、農(nong) 民參與(yu) 相結合。這就要求,既要堅持為(wei) 農(nong) 民而建,充分尊重農(nong) 民意願,保障農(nong) 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又要廣泛依靠農(nong) 民、教育引導農(nong) 民、組織帶動農(nong) 民搞建設,不搞大包大攬、強迫命令,不代替農(nong) 民選擇。歸根結底,各級政府要尊重鄉(xiang) 村發展規律,始終把維護農(nong) 民利益放在首位,一切圍繞農(nong) 民利益來謀劃和實施,不搞花架子、不走新形式。堅持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完善農(nong) 民參與(yu) 機製,把農(nong) 民群眾(zhong) 滿意不滿意、高興(xing) 不高興(xing) 、答應不答應作為(wei) 衡量工作的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情況千差萬(wan) 別,鄉(xiang) 村建設要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結合農(nong) 民群眾(zhong) 實際需要,不搞齊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無效投入,不搞大拆大建,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鄉(xiang) 土氣息的鄉(xiang) 村風貌,防止機械照搬城鎮建設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因此,各地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要謀定而後動,堅持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分類推進,做到事事有規可循,一張藍圖繪到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鄉(xiang) 村建設是一項係統性工程,涉及點多麵廣,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擰成一股繩,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既盡力而為(wei) 又量力而行,幹一件成一件,紮紮實實把《方案》貫徹好落實好,為(wei) 建設宜居宜業(ye) 美麗(li) 鄉(xiang) 村提供有力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