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創新招才 合作育才 穩定用才(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③)

發布時間:2022-06-07 16:4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年來,各地企業(ye) 積極履行社會(hui) 責任,努力穩定和擴大就業(ye) 崗位。創新招聘形式,線上線下相結合;增強校企合作,定向培養(yang) 人才;優(you) 化培養(yang) 模式,提高用工針對性……更精準的招聘服務,讓求職更加便捷高效。

  創新招聘形式

  線上線下結合

  “江蘇南京龍鑫在2020年落戶溧水經濟開發區,母公司廣東(dong) 深圳龍電華鑫集團是國內(nei) 鋰電池銅箔行業(ye) 的龍頭企業(ye) ,我們(men) 公司規劃產(chan) 能達5萬(wan) 噸,產(chan) 品定位服務於(yu) 新能源鋰電行業(ye) 高端客戶……”

  南京龍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經理端葛鴻化身“主播”,帶的“貨”是企業(ye) 的崗位。為(wei) 服務今年春招,去年12月,經過招募與(yu) 報名,南京龍鑫成為(wei) 溧水區人社部門首批組織的“直播帶崗”用人單位之一。

  “酒好也怕巷子深。我們(men) 是一家新企業(ye) ,報名參加官方組織的‘直播帶崗’,能夠讓更多求職者了解企業(ye) 。”端葛鴻介紹,公司計劃今年一期工程招聘800人、明年二期工程招聘1500人,主要麵向機械類及材料類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

  這場直播吸引了5萬(wan) 多人觀看,其中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機械工程專(zhuan) 業(ye) 應屆畢業(ye) 生年浩瑋。“聽起來企業(ye) 前景不錯,但不去實地看看,心裏還是不踏實。”小年心裏仍有顧慮。

  為(wei) 解決(jue) 畢業(ye) 生們(men) 的顧慮,今年1月中旬開始,企業(ye) 麵向有集中就業(ye) 意向的高校,組織開展“雲(yun) 開放日”體(ti) 驗參觀活動。“我們(men) 架設多個(ge) 機位,精心設計參觀路線,從(cong) 建設工程到產(chan) 線安裝,從(cong) 員工宿舍到廠區環境,一路介紹一路交流。”端葛鴻說。

  “雲(yun) 參觀”企業(ye) 之後,年浩瑋投出求職簡曆,並在遠程麵試中表現優(you) 異。“不同於(yu) 簡單的線上麵試,有了前兩(liang) 次創新活動打下的基礎,我們(men) 對企業(ye) 有了深入了解,能幫助我們(men) 對口精準就業(ye) 。”小年介紹,寒假結束後他來到企業(ye) 頂崗實習(xi) ,從(cong) 事工藝設備造型工作,拿到畢業(ye) 證後就可以正式入職。

  這是南京各類企業(ye) 履行社會(hui) 責任,圍繞創新產(chan) 業(ye) 、重大工程項目及社會(hui) 民生需求,穩定和擴大就業(ye) 的一個(ge) 縮影。

  一方麵,招聘服務更精準。江蘇鳳凰出版傳(chuan) 媒集團、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等當地企業(ye) ,在企業(ye) 平台及招聘網站發布招聘信息的同時,積極參加人社部門組織的重大項目企業(ye) 直播帶崗、高校畢業(ye) 生網絡招聘會(hui) 等特色活動,並與(yu) 人社部門派出的人社專(zhuan) 員對接、接受一對一用工指導,采取多元渠道吸引不同崗位員工。今年一季度,南京市共舉(ju) 辦招聘活動638場次,吸引1萬(wan) 餘(yu) 家企業(ye) 參加,提供崗位超10萬(wan) 個(ge) 。

  另一方麵,擴大源頭保供給。多家企業(ye) 不僅(jin) 通過“南京都市圈公共就業(ye) 創業(ye) 服務平台”帶動本地就業(ye) ,還提供異地崗位信息、參加赴外招聘。位於(yu) 高淳區的東(dong) 潤集團、冠盛汽配、敖廣集團等企業(ye) 在當地人社部門與(yu) 對口勞務協作地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人社部門溝通協調下,共引進114名柞水籍勞動力,並通過點對點包車、專(zhuan) 人接送、發放招工獎勵補貼等措施,確保員工留得住、用得好。

  共建實訓中心

  深化校企合作

  旋轉、倒車、平移,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新華百貨物流園裏,員工代星正熟練地操作叉車在近20米高的貨架中穿行,提貨、放貨一氣嗬成。上手快,操作熟,入職不久,代星就成了同屆中的翹楚。“在學校就專(zhuan) 項學習(xi) 過,有叉車操作證,看到這些不發怵。”代星說。

  寧夏新華百貨現代物流有限公司是寧夏的頭部物流企業(ye) 。然而長期以來,公司缺乏技能對口的新員工,去職業(ye) 學校專(zhuan) 項招聘,卻發現難以滿足需求。“物流行業(ye) 日新月異,需要員工經常學習(xi) ,掌握新技術、新技能。”公司總經理趙軍(jun) 龍坦言,一些院校重理論、輕實踐,教學設備也比企業(ye) 落後,招聘過來的學生公司還要重新培訓,很影響用工效率。

  “一邊是產(chan) 業(ye) ‘人才荒’,一邊是畢業(ye) 生‘就業(ye) 難’,讓校企雙方的需求難以匹配。”寧夏職業(ye) 技術學院商學院院長陳誌新說。為(wei) 了探索校企合作中的辦學方式與(yu) 物流人才培養(yang) 模式,2019年6月,寧職—新百物流學院掛牌成立,成為(wei) 寧夏首個(ge) 校企共建的物流學院。

  走進物流學院的實訓中心,最吸引人眼球的,是3排橙黃色的全自動化操作立櫃。貨架中,物流管理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戴著安全帽穿梭不停,立櫃旁,叉車、自動揀貨裝置、打包機等教學設備分列擺放。

  這是根據新華百貨物流園複刻出來的訓練基地,代星曾在這裏學習(xi) ,逐漸熟悉了企業(ye) 的工作狀態。在實訓中心,不光校企之間環境高度相似,雙方對學生工作技能的培養(yang) 也步調一致。

  為(wei) 了對有意願進入公司的學生進行專(zhuan) 項培養(yang) ,新華百貨現代物流有限公司開設“聘用班”,派出老員工與(yu) 學校教師共同教學。“企業(ye) 參與(yu) 到人才培養(yang) 過程中,不僅(jin) 能夠豐(feng) 富課程內(nei) 容,還能讓學生及時、準確地把握物流行業(ye) 發展方向。”新華百貨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張萍舉(ju) 例說,“比如叉車操作證,社會(hui) 上持證的工作人員很少,但在學校專(zhuan) 項培養(yang) 後,畢業(ye) 生的證件擁有率能達到一半以上。”

  由於(yu) 在校期間提前學習(xi) 了“物流信息技術”等信息化技能培訓課程,代星很快就從(cong) 業(ye) 務基層進入物流信息管理部門工作,分管公司每天數萬(wan) 件物流單的分配,成了部門業(ye) 務骨幹。

  如今,寧夏校企合作共建了11個(ge) 自治區級“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遴選培育出25個(ge) 自治區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組建了20個(ge) 行業(ye) 職業(ye) 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這些學院,正逐漸成為(wei) 企業(ye) 定點培育人才、提升自身員工綜合能力和職業(ye) 素質的平台。

  企業(ye) 搭建舞台

  發揮人才價(jia) 值

  初夏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白雲(yun) 鄂博礦區,白天烈日炎炎,晚上卻冷風凜冽。晚飯一過,包鋼(集團)公司白雲(yun) 鄂博鐵礦采礦作業(ye) 部技術組的8個(ge) 年輕人急忙換上厚實的工裝,趕往采礦場執行夜間巡檢任務。

  這8個(ge) 人中,李永華是采礦作業(ye) 部技術組的組長,“我們(men) 8個(ge) 人年紀相仿。雖然工作環境比較艱苦,但這樣的磨煉是我們(men) 必須經曆的。對於(yu) 未來的職業(ye) 發展,我們(men) 很有信心。”

  李永華的老家在內(nei) 蒙古清水河縣。2013年,他畢業(ye) 於(yu) 內(nei) 蒙古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zhuan) 業(ye) ,來到了包鋼(集團)公司白雲(yun) 鄂博鐵礦。在這裏,李永華見到了遠程遙控的鑽機、智能化的電鏟、無人操作的大型運礦車,“作為(wei) 采礦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在這樣的礦區工作,是學以致用的好機會(hui) 。能夠接觸到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對我們(men) 能力提升也有很大幫助。”

  “為(wei) 了讓更多年輕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的知識與(yu) 技能發揮最大效用,我們(men) 要為(wei) 他們(men) 搭建實現自我價(jia) 值的平台。”包鋼(集團)公司組織部業(ye) 務主管趙喜勝表示,近年來,包鋼以統招與(yu) 自招相結合方式,製定了“訂單式”培養(yang) 模式,實現了按需培養(yang) 、企業(ye) 錄用,提高了用工針對性、實用性,既緩解了礦山招人難的問題,又緩解了采礦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就業(ye) 難的問題。

  “依托網絡招聘、校園招聘、市場化選聘等多種方式,我們(men) 多層次梳理企業(ye) 未來發展用人需求,實施精細化招聘,對於(yu) 特殊人才按照有關(guan) 政策放寬招聘條件,向高校和社會(hui) 敞開就業(ye) 大門,3年來招聘新員工1700餘(yu) 人。”趙喜勝說。

  如今,李永華每天往返於(yu) 礦坑內(nei) 外,組織協調抽水、排孔、裝藥、爆破等工作。“來到包鋼,就好像又來到了一所大學校。有優(you) 秀的老師傅手把手帶我們(men) ,公司還為(wei) 我們(men) 量身打造技能提升課程,大家一起鑽研討論,改進業(ye) 務。”李永華說。目前,包鋼(集團)公司共有500餘(yu) 人獲得自治區、包頭市各類高層次人才榮譽稱號,31個(ge) 團隊被評為(wei) 國家、自治區、包頭市各類創新創業(ye) 團隊。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6日 12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