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美麗畫卷在神州大地鋪展

發布時間:2022-06-08 16:00:00來源: 人民日報

  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大地披綠,生機盎然……

  沿著環林路,一輛輛運水車駛向沙漠深處,“今年降水較少,最近一段時間,咱們(men) 林場的主要任務是為(wei) 新栽的樹苗澆水。”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wan) 剛說。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郭萬(wan) 剛,是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中郭朝明的兒(er) 子。以“六老漢”為(wei) 代表的一代代林場人,紮根沙漠、治沙造林,如今漫漫黃沙已然鬱鬱蔥蔥……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新時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漢’這樣的當代愚公、時代楷模。要弘揚‘六老漢’困難麵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鬥精神,激勵人們(men) 投身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用力,久久為(wei) 功,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而奮鬥。”

  青山連綿,綠水逶迤。在建設美麗(li) 中國的道路上,生態環境保護先進模範們(men) 持之以恒、不懈奮鬥,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著不平凡的成就。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麗(li) 畫卷在神州大地上不斷鋪展!

  堅決(jue) 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不管麵臨(lin) 什麽(me) 情況,監測數據都不能中斷、不能出錯”

  今年前4月,北京PM2.5濃度為(wei) 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超過30%。“藍天多了,空氣好了,北京的‘顏值’更高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說。

  2013年,我國北方一些地區出現空氣重汙染,當時國內(nei) PM2.5源解析相關(guan) 領域尚為(wei) 空白。劉保獻主動擔當,帶領團隊承擔起這個(ge) 艱巨的任務。剖析汙染物組分,開展化學分析和模型計算……在做了大量工作後,研究出PM2.5中200餘(yu) 種化合物的監測方法。在劉保獻和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北京首個(ge) 自主開發的高密度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投入使用,1000多個(ge) 傳(chuan) 感器覆蓋全市300多個(ge) 街道(鄉(xiang) 鎮),提供的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可以精確到公裏級別。

  劉保獻保持著十餘(yu) 年百萬(wan) 組環境監測數據“零失誤”的紀錄。“監測數據是環境決(jue) 策的依據,不管麵臨(lin) 什麽(me) 情況,監測數據都不能中斷、不能出錯。”劉保獻說。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先進模範們(men) 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環保衛士的責任與(yu) 擔當,保衛藍天、碧水、淨土。

  走上4層樓高的平台,彎腰繞過排氣管道,再爬上兩(liang) 米高的樓梯……福建省廈門市生態環保綜合執法支隊思明大隊主任科員傅冰潔來到一家企業(ye) 廢氣排放口采樣平台,她一邊仔細查看,一邊叮囑一旁的企業(ye) 技術人員……

  生態環境執法監管過程中,爬煙囪、蹚臭水溝是常態,有時還會(hui) 遭遇意想不到的危險。2012年,為(wei) 近距離查看電鍍企業(ye) 廢水處理沉澱池,傅冰潔不慎一腳踏空,小腿被電鍍廢水大麵積灼傷(shang) 。

  20多年來,傅冰潔檢查企業(ye) 近萬(wan) 家次,製作筆錄3000餘(yu) 份,查處環境違法行為(wei) 500多起,宗宗都圓滿結案。“守護好藍天、碧水、淨土,是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她說。去年12月,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chuan) 部評選確定了32名“最美公務員”,傅冰潔獲得這一榮譽稱號。

  用心嗬護生態環境

  “我每天都要巡一遍山,心裏才踏實”

  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裏無人區,趙新錄和隊員又一次踏上巡山路。全國先進工作者趙新錄,是青海省公安廳森林警察總隊可可西裏森林公安局四級高級警長。趙新錄和隊員每次巡山短則一星期,長則半個(ge) 月,要克服高寒缺氧、氣候惡劣等困難。一年裏有8個(ge) 月他們(men) 都在可可西裏巡山或駐站。

  工作日誌上,趙新錄記載下他和隊員們(men) 500多次巡護、80餘(yu) 萬(wan) 公裏的行程。在天寒地凍的荒漠,在步步泥淖的濕地,他們(men) 留下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堅實的腳印……

  可可西裏已經10多年沒有響起盜獵的槍聲。經過各方持續保護,可可西裏藏羚羊種群數量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的不足2萬(wan) 隻恢複至目前的7萬(wan) 多隻。“守護著這片山水,我們(men) 的心願就是萬(wan) 物和諧、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趙新錄說。

  先進模範們(men) 馳而不息,久久為(wei) 功,傾(qing) 力守護綠水青山,築牢國土生態安全屏障。

  一身迷彩服、一雙解放鞋,外加紅袖章和小喇叭,湖南省汝城縣九龍江森林公園九龍瑤族村生態護林員吳樹養(yang) 穿戴整齊,再次出發巡山。九龍瑤族村有8000多畝(mu) 山林,2017年成為(wei) 護林員以來,吳樹養(yang) 持之以恒地認真巡護,管護的林子沒有發生過一起火情火警,也沒有出現過偷砍盜伐、亂(luan) 占林地等現象。

  “一點星火可毀萬(wan) 畝(mu) 森林,防火來不得半點馬虎。我每天都要巡一遍山,心裏才踏實。”吳樹養(yang) 說。每次巡山,他都要跑20多公裏山路。吳樹養(yang) 走遍了林區的角角落落,對林區熟悉得“閉著眼睛都能走出去”。村民們(men) 送他一個(ge) 外號:“活地圖”。

  去年3月,中央宣傳(chuan) 部、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財政部、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在全國遴選出20名“最美生態護林員”,吳樹養(yang) 是其中一員。“這份工作我要一直幹下去,守護這片山林,守護好我們(men) 的綠水青山。”吳樹養(yang) 說。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先進模範們(men) 用心用情嗬護生態環境,提升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為(wei) 神州大地不斷綠起來、美起來做出突出貢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林子生態效益好了,經濟效益也要上來,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能致富”

  “經過10多年的努力奮鬥,餘(yu) 村山更綠了,水更淨了,天更藍了,群眾(zhong) 更富了,我們(men) 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的綠色發展之路。”“改革先鋒”、浙江省安吉縣餘(yu) 村黨(dang) 支部原書(shu) 記鮑新民說。

  上世紀80年代,餘(yu) 村“石頭經濟”紅紅火火,卻導致青山不見了、綠水不見了。為(wei) 了恢複綠水青山、守住金山銀山,鮑新民帶領村民們(men) 關(guan) 閉礦山和水泥廠,大力發展生態旅遊,走出一條從(cong) “賣石頭”到“賣風景”的綠色發展新路。

  如今的餘(yu) 村,村強、民富、景美、人和,成為(wei)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一個(ge) 範例。“作為(wei) 見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的餘(yu) 村人,我們(men) 要做這一理念的堅定踐行者、先行示範者,讓這個(ge) 重要理念在更多的地方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鮑新民說。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先進模範們(men) 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讓綠水青山變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

  治沙,治窮,致富。40多年來,“七一勳章”獲得者、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十裏沙村黨(dang) 總支原書(shu) 記石光銀,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治沙造林,在毛烏(wu) 素沙漠南緣築起長百餘(yu) 裏的“綠色長城”。“林子生態效益好了,經濟效益也要上來,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能致富。”石光銀說。

  種好“致富林”的同時,石光銀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向多元經營要效益。他帶動當地建設千畝(mu) 樟子鬆育苗基地、千畝(mu) 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和5萬(wan) 畝(mu) 生態林,興(xing) 辦10多個(ge) 項目,惠及1000多戶農(nong) 戶,沙區群眾(zhong) 年人均收入過萬(wan) 元。

  石光銀信心滿滿:“我們(men) 要將治沙造林與(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進一步融合,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