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治理水平 厚植綠色根基
近年來,我省加強科學治汙能力建設,初步建成了天地一體(ti) 、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並緊盯重要環節、重要工程,不斷提升環境治理水平和能力。
生態環境監測新格局助力治汙
天氣預報裏說的空氣質量指數代表什麽(me) ,PM2.5有什麽(me) 危害,這些數字是如何計算出來的?每天產(chan) 生的生活垃圾最終會(hui) 如何處理,醫療廢物是怎麽(me) 處理的?這些疑問,在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公開時都可以找到答案。
5月31日,臨(lin) 汾市生態環境局、臨(lin) 汾市科學技術協會(hui) 、臨(lin) 汾市科學技術局聯合舉(ju) 辦以“科普臨(lin) 汾行——走進臨(lin) 汾市第三汙水處理廠”為(wei) 主題的環保設施向公眾(zhong) 開放線上直播和線下參觀活動,讓公眾(zhong) 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去了解身邊的環保設施運行情況,進一步增強公眾(zhong) 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知曉度和參與(yu) 度。
直播活動中,主播和講解員帶領線上線下觀眾(zhong) 同步進行參觀和體(ti) 驗,與(yu) 廣大網友通過抖音直播平台進行交流互動,細致入微地講解了臨(lin) 汾市第三汙水處理廠預處理單元、深度處理單元、消毒單元、汙泥處置單元等生產(chan) 工藝流程。活動現場還邀請了臨(lin) 汾市築夢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25名小學生代表同步進行線下參觀。
“下水道的水都排到哪裏了,最後怎麽(me) 處理了?”“髒水怎麽(me) 變幹淨,變幹淨了能喝嗎?”現場不時有網友和小學生發出提問。
“以前隻知道有汙水處理廠,不知道是如何運行的,今天有機會(hui) 通過直播,詳細了解汙水處理過程。”一位網友在彈幕中說。1個(ge) 小時全程在線直播汙水處理廠裏的每個(ge) 處理環節,引來1萬(wan) 多名網友觀看並提問,講解員對網友提問進行了答疑解惑。
近年來,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的作用愈加凸顯,為(wei) 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作出積極貢獻。在前不久舉(ju) 行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hui) 上,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級監察專(zhuan) 員樊占春介紹,近年來,按照國家和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要求,我省堅持全麵設點,全麵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初步建成了天地一體(ti) 、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hui) 參與(yu) 、公眾(zhong) 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新格局。
不斷提升水汙染治理水平
6月2日,在晉中市烏(wu) 馬河治理工程、昌源河治理工程和汾河百公裏祁縣項目區,挖掘機正在不停作業(ye) ,工人們(men) 揮鍬覆土,平整堤壩,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特別是為(wei) 切實推動黃河、汾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久前我省啟動了“清廢行動”。行動中,各地根據無人機、衛星遙感影像和群眾(zhong) 信訪舉(ju) 報推送線索,按照“遙感排查—分批交辦—地方整改—專(zhuan) 家幫扶—遙感再看”的工作模式,對黃河流域固體(ti) 廢物堆放、貯存、傾(qing) 倒和填埋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嚴(yan) 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wei) 。
省生態環境監測和應急保障中心水生態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王愛一介紹,我省將繼續深化“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堅持汙染減排與(yu) 生態擴容兩(liang) 手發力,持續鞏固提升全省水環境質量。
提升水資源管控水平。保障重點河流生態流量,逐步構建汾河等七河流域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水質與(yu) 水量聯動考核機製。推動重點河流生態複流,全力推動汾河太原段九河生態複流、臨(lin) 汾市澮河生態複流,推動實施運城市涑水河—伍姓湖河湖貫通,逐步實現涑水河生態複流。打造太忻一體(ti) 化經濟區楊興(xing) 河、省綜改區瀟河生態廊道建設。推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鼓勵基礎好、積極性高的地市申報國家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提升飲用水水源保護水平。
深化水環境治理能力。強化工業(ye) 廢水深度治理,加快推動省級及以上工業(ye) 園區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推動工業(ye) 企業(ye) 廠區初期雨水收集處理不外排,積極推進化工園區廢水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補齊城鎮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能力短板,對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能力不足或已超過設計處理能力80%的地區實施新建或擴容工程等。
推動水生態保護修複。實施城鎮汙水處理廠尾水生態化治理,大力推進尾水帶保溫措施的人工潛流濕地建設,保障出水穩定達地表水Ⅲ類標準。推動打造生態化治理節點,通過在溝、渠、支流等入幹流入河口處建設堤外人工濕地,解決(jue) 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等。
全麵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2021年,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榮譽的縣區數量為(wei) 曆年新高。
生態文明示範創建是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需要,自2017年開展創建以來,5年間我省右玉縣、芮城縣、沁源縣、沁水縣、蒲縣、陽城縣、安澤縣、平順縣8縣先後被命名為(wei)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右玉縣、沁源縣、沁水縣、蒲縣4縣先後被命名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以下簡稱“兩(liang) 山”基地)。
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董軼茹介紹,下一步,我省將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以及生態環境部關(guan) 於(yu) 生態文明建設有關(guan) 部署要求,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
夯實示範創建細胞工程。全麵規劃、統籌安排,有序開展省級生態文明示範係列創建細胞工程建設,今年起以市、縣為(wei) 重點建設一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加大對我省黃河流域、太忻一體(ti) 化經濟區相關(guan) 縣區的創建培育。同時,建立儲(chu) 備機製,以質為(wei) 先、好中擇優(you) ,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和“兩(liang) 山”基地建設。
加強示範創建幫扶指導。以示範創建為(wei) 突破點,深入市縣認真研判,精心組織,強化服務,督促市縣補短板強弱項,以釘釘子的精神分批分步持續推進創建工作,不斷培育示範新典型。對已獲國家命名的示範區及“兩(liang) 山”基地的示範建設地區持續高標準、嚴(yan) 要求推動工作,力爭(zheng) 成為(wei)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典型示範。
強化示範創建推廣引領。針對不同區域,探索守綠換金、添綠增金、點綠成金等多種“兩(liang) 山”轉化路徑,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加強成功經驗的總結,形成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模式,真正起到做實一小片、引領一大片的作用,推動示範建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果。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我省生態環境部門將不斷提升環境治理水平,繼續努力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記者程國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