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政隆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郵電大學調研:勇擔使命 勇立潮頭 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本報訊 (記者 黃偉(wei) ) 6月14日,省委書(shu) 記吳政隆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調研科技創新、大學生就業(ye) 等工作。他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和總書(shu) 記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胸懷“兩(liang) 個(ge) 大局”、牢記“國之大者”,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教育方針,大力推動高等教育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和“雙一流”建設,培養(yang) 造就更多堪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棟梁之才,在堅持立德樹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上再創佳績,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國家重點實驗室要發揮好科技創新“國家隊”主力軍(jun) 作用,堅持“四個(ge) 麵向”,勇擔使命、勇立潮頭、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為(wei) 全省扛起新使命、譜寫(xie) 新篇章,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信息化領域成為(wei) 全球競爭(zheng) 的戰略高地。南京郵電大學有機電子與(yu) 信息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重大創新需求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吳政隆來到實驗室,詳細了解研究方向、關(guan) 鍵科學問題、“卡脖子”技術攻關(guan) 、創新成果以及與(yu) 企業(ye) 合作模式等情況。他指出,要瞄準未來科技和產(chan) 業(ye) 發展製高點,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在關(guan) 鍵核心領域實現更多重大突破,著力打造有機電子領域創新高地。要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快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在成果產(chan) 業(ye) 化上狠下功夫,助力全省打造信息通信、集成電路與(yu) 新型顯示等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吳政隆來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結構力學及控製國家重點實驗室,詳細了解水伏效應的原理及成果轉化、超聲電機在航天領域應用等情況,勉勵大家聚焦國家戰略,勇於(yu) 創新突破,以匠心鑄就大國重器,為(wei) 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建設航天強國再立新功。在與(yu) 青年科研人員深入交流後,吳政隆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的重要回信,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生逢偉(wei) 大時代,是人生之幸,更是當代青年之幸,希望大家牢記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以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為(wei) 自覺追求,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敢啃“硬骨頭”、勇闖“無人區”,逐夢星辰大海,在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展現擔當作為(wei) 。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每到一處,吳政隆詳細了解畢業(ye) 生就業(ye) 情況。今年有多少畢業(ye) 生、已落實畢業(ye) 去向的有多少、還有哪些困難需要協調解決(jue) ?吳政隆與(yu) 高校和省有關(guan) 部門負責同誌深入交流後指出,要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把穩就業(ye) 作為(wei) 重中之重,著力擴崗位、強技能、優(you) 服務,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e) 觀、擇業(ye) 觀,積極為(wei) 畢業(ye) 生創新創業(ye) 就業(ye) 創造良好條件,尤其要把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ye) 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作為(wei) 重點幫扶對象,強化針對性措施。吳政隆還實地了解校園疫情防控和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他說,師生安全事關(guan) 千家萬(wan) 戶幸福。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持續加強實驗室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守護好校園一方淨土,讓學生家長放心、讓社會(hui) 各界放心。
調研中,吳政隆充分肯定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長期以來為(wei) 江蘇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他指出,今年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辦70周年、南京郵電大學創辦80周年。省委、省政府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學校發展。立足新起點,希望兩(liang) 所高校堅持黨(dang) 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堅持為(wei) 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服務,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紮根中國大地、植根江蘇沃土、錨定世界一流,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培養(yang) 大批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創造無愧於(yu) 時代、無愧於(yu) 人民、無愧於(yu) 曆史的嶄新業(ye) 績。
省領導潘賢掌、馬欣參加調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