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海外版:一江碧水一江情

發布時間:2022-06-21 11:1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6月21日08版 版麵截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6月21日08版 版麵截圖

  2014年以來,四川省宜賓市大力實施長江生態綜合治理,統籌推進沿長江生態修複、老工業(ye) 企業(ye) 搬遷、棚戶區改造、汙染治理、沿線道路改造、綠道和親(qin) 水休閑空間建設。圖為(wei) 經過綜合治理後的宜賓三江匯流處。曾 朗攝(人民圖片)

湖北武漢長江大橋,在晚霞的映照下,與(yu) 長江構成一幅美麗(li) 的畫卷。趙廣亮攝(人民圖片)

  近年來,安徽省馬鞍山市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複,加快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綠色成為(wei) 馬鞍山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圖為(wei) 馬鞍山秀山生態園白鷺飛翔,景色秀麗(li) 。陳亞(ya) 東(dong) 攝(人民圖片)

  地處長江南通段岸邊的狼山國家森林公園瀕臨(lin) 長江、山水相依,是地處城市中心附近的國家森林公園,經過多年的生態修複,這一地區森林覆蓋率超過了80%,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改善。圖為(wei) 江蘇省南通市狼山國家森林公園及長江沿江夏日美麗(li) 景色。許叢(cong) 軍(jun) 攝(人民圖片)

  原題:生態優(you) 先 綠色發展

  一江碧水一江情(長江巡禮⑤)

  三江口位於(yu) 四川省宜賓市主城區境內(nei) 長江、金沙江、岷江交匯處,因金沙江、岷江在此匯合,長江至此始稱“長江”,宜賓也被譽為(wei) “萬(wan) 裏長江第一城”。

  在宜賓市江安縣,有一支長江鱘專(zhuan) 職協助巡護隊,其中4名隊員是轉產(chan) 的退捕漁民。巡護隊協助當地漁政執法部門,清漂治汙,打擊非法捕撈。昔日打魚人,如今成了長江生態係統的守護人。在宜賓,跑綠道、吹江風、看江魚成為(wei) 城市生活的新時尚。市民興(xing) 奮地感歎道:“現在魚兒(er) 膽子越來越大,經常遊到淺灘上來。”

  恢複長江生態功能,改善長江生態環境,方能讓一江碧水永向東(dong) 流。近年來,沿江11省市堅持生態優(you) 先,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同築牢長江生態屏障,逐步恢複長江生態功能,讓一江碧水重現生機活力。

  治汙:

  把好閘門 壓實責任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下,一艘貨輪緩緩駛過,尾部卻冒出陣陣黑煙。這一場景被遙感監測係統抓拍並回傳(chuan) 到管理平台,經檢查核實後,貨輪所屬公司收到一份《船舶黑煙汙染防治建議書(shu) 》,令其整改。

  在長江江蘇段,利用“電子眼”監控船舶尾氣汙染成為(wei) 防治船舶汙染的有效手段。包括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在內(nei) 的6座江上大橋已設置23套硫含量監測、黑煙抓拍等船舶尾氣排放監測設備,有助於(yu) 精準鎖定高汙染船舶,從(cong) 源頭處防治航運汙染。

  相較於(yu) 工業(ye) 、農(nong) 業(ye) 、生活汙染,長江上的船舶汙染更具隱蔽性、流動性和隨意性。除了尾氣,船舶垃圾、含油汙水等汙染物也需要專(zhuan) 門的接收、轉運和處理。管好這些“移動汙染源”,是治理長江水汙染問題的重要一環。

  2019年4月,長江三峽通航綜合服務區正式啟動運行。3年間,服務區對待閘船舶實施防汙專(zhuan) 項檢查,積極倡導“船上儲(chu) 存、交岸處理”的水汙染物“零排放”模式。為(wei) 防止船主利用船舶的應急閥門偷排汙水,服務區對過閘船舶的應急旁通閥進行鉛封,已累計實現3500餘(yu) 艘過閘船舶的“零排放”。

  長江治汙不僅(jin) 要封緊船舶排汙口,更要摸清遍布全流域的入河排汙口。據了解,長江入河排汙口總體(ti) 上呈現出混排多、收集少、盲區多、規範少的複雜性。不查清排汙口的基本底數,明確責任主體(ti) ,控製汙染物入河總量就無從(cong) 談起。

  2019年2月,重慶作為(wei) 全國首批試點地區率先開展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在試點過程中,逐漸摸索出“探、查、測、報”的排查機製:先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等高科技手段“探”出隱蔽排汙口;再進行人工徒步實地勘測,“查”明排汙口位置;通過現場采樣快檢,結合實驗室分析,“測”出排水水質;當有汙水流經區域段時,市民可以立即上“報”生態環境部門,便於(yu) 及時處理。

  在“人機互補”的全麵排查下,重慶有序推進排汙口的分類、監測、溯源和整治工作。2021年,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總體(ti) 為(wei) 優(you) ,排汙口整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成為(wei) 重慶勇擔長江生態保護修複“上遊責任”的亮眼成績。

  生態環境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稱,截至2021年底,發現長江入河排汙口60292個(ge) ,排汙口監測工作基本完成,初步理清了汙水排放來源。下一步,各地要按照“誰汙染、誰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則,逐一確定排汙口責任主體(ti) ,建立責任主體(ti) 清單,從(cong) 水體(ti) 生態環境功能出發,明確排汙口設置管理要求,進行分類整治。

  治岸:

  騰籠換鳥 複綠於(yu) 人

  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湖北宜昌位於(yu) 長江上遊和中遊的分界處,是連接著三峽庫區與(yu) 壩區的生態敏感點。然而,在長江宜昌段200多公裏的岸線上,曾經分布著長達1000多公裏的化工管道。

  “化工圍江”不隻是宜昌一地的生態創傷(shang) 。曆史數據顯示,長江經濟帶曾以21%的土地承載著全國30%的石化產(chan) 業(ye) ,長江沿岸重化工業(ye) 產(chan) 量一度占到全國的46%,集聚了全國43%的廢水。

  騰退化工生產(chan) 岸線、修複沿岸生態環境勢在必行。自2017年起,宜昌開始對134家沿江化工企業(ye) 開展“關(guan) 改搬轉”工作,下決(jue) 心做到“人清、設備清、垃圾清、土地清”。截至今年3月,這項工作已按計劃完成,實現沿江1公裏範圍內(nei) 化工企業(ye) “清零”。

  在宜昌市猇亭區,昔日熱電廠的煙囪、化工廠的廠房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棵銀杏、廣玉蘭(lan) 和紅楓勾勒出的沿江生態綠道。與(yu) 綠道相融的,是一家傳(chuan) 統化工企業(ye) “煥新”後的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

  “關(guan) 改搬轉”不僅(jin) 帶來了生態“留白”,還倒逼化工企業(ye) 放棄粗放的發展模式,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邁向綠色發展之路。在姚家港化工園內(nei) ,以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工為(wei) 主體(ti) 的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產(chan) 業(ye) 正在興(xing) 起,20條成熟的產(chan) 業(ye) 鏈閉環已經形成,年處理10萬(wan) 噸的工業(ye) 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建成投產(chan) ,基本實現了廢物“全利用”和“零排放”。

  從(cong) “工業(ye) 鏽帶”到“生態秀帶”,長江岸線上的美麗(li) 蝶變正在發生。在江蘇南通,南通港整體(ti) 搬遷,沿江數百家“散亂(luan) 汙”企業(ye) 有序退出。經過3年的大規模生態修複,南通臨(lin) 江的五山地區已形成景觀植被,有效促進長江岸線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yang) ,實現了“山畔嬉江水、江上攬五山”的生態修複目標。

  截至2021年底,長江幹流累計騰退岸線長度162公裏,完成灘岸複綠麵積1225萬(wan) 平方米。濱江見江,近水親(qin) 水,已經成為(wei) 沿江居民幸福生活的常態。

  治漁:

  退捕轉產(chan) 生態惠民

  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實行“十年禁漁”,數十萬(wan) 漁民退捕上岸,讓水生態遭到嚴(yan) 重破壞的母親(qin) 河休養(yang) 生息。

  一年多過去,“江中精靈”們(men) 頻頻現身,傳(chuan) 來了長江水生態加速恢複的好消息:在江西南昌,野生動物保護人員拍攝到江豚產(chan) 仔的視頻畫麵,成年江豚環遊在幼仔周圍,自在嬉戲;在“魚米之鄉(xiang) ”洞庭湖,20年未見的鳤魚也重現身影。

  長江禁漁是件大事,關(guan) 係漁民的生計,代價(jia) 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態保護是值得的。作為(wei) 長江流域首條實施全麵禁漁的一級支流,赤水河魚類資源量達到禁捕前的1.95倍,特有魚類種數也由禁捕前的32種上升至37種。當地漁民退捕後,依托茅台鎮的優(you) 勢辦起了酒廠,生活水平較禁捕前也有了一定改善。

  對於(yu) 在水裏討生活的漁民來說,舍船上岸並非一個(ge) 容易的決(jue) 定,隻有做好退捕漁民的就業(ye) 幫扶和安置保障工作,才能讓他們(men) 安心地開啟新生活。

  在安徽馬鞍山,“捕轉養(yang) ”成為(wei) 一項獨具特色的扶持政策。在“捕轉養(yang) ”基地,供電、供水、自動投喂等設施一應俱全,有專(zhuan) 業(ye) 人員提供養(yang) 殖技術指導,漁民們(men) 可以承包水麵,養(yang) 殖螃蟹、龍蝦、鱸魚等水產(chan) 。這不僅(jin) 讓退捕漁民有了生計,還讓他們(men) 走上了新的致富路。

  2021年,沿江10省市16.45萬(wan) 需轉產(chan) 就業(ye) 的退捕漁民實現應幫盡幫,符合參保條件的22.18萬(wan) 退捕漁民實現應保盡保,就業(ye) 率、參保率均達到100%。這為(wei) 長江“十年禁漁”第一年起好步、管得住提供了有力支撐。

  如今,禁漁之計正在同水體(ti) 修複的“妙策”相結合,利用水生生物的生態過程,逐步提升長江流域河湖生態係統的穩定性。

  在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的水麵上,漂浮著一座滿是方格的“綠島”。這些方格裏的“住戶”,是無土栽培的水芹菜、空心菜等蔬菜作物。蔬菜在生長過程中能夠直接吸收湖區水體(ti) 中的氮磷元素,緩解湖水富營養(yang) 化問題,提升水質;其根係又能為(wei) 野生魚類提供產(chan) 卵空間,保護湖區生物多樣性。當地村民的有機蔬菜越賣越紅火,“綠島”周圍的水生態環境也越來越美麗(li) 。

  漫江碧透東(dong) 流去,魚躍岸綠人亦歡。隨著“十年禁漁”的生態紅利不斷湧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日漸深入人心,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複的成果將更加豐(feng) 碩。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