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近三年毒品犯罪案件數量總體下降

發布時間:2022-06-22 10:56:00來源: 北京日報

  昨天,北京三中院通報了近三年涉毒品犯罪案件審理情況。記者從(cong) 新聞發布會(hui) 上了解到,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三中院轄區(朝陽、通州、順義(yi) 、懷柔、平穀、密雲(yun) 6區)共審結毒品犯罪案件290件,判處毒品犯罪分子400餘(yu) 人,其中三中院判處涉毒品犯罪分子88人,判處十五年及以上有期徒刑(含數罪並罰)的18人。數據顯示,毒品案件數量總體(ti) 上較2020年前有所下降。三中院表示,將嚴(yan) 厲打擊走私、販賣、運輸、製造大宗毒品等源頭性犯罪,嚴(yan) 懲累犯、再犯等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對毒品犯罪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懲治力度不減。

  跨境大宗毒品犯罪案件減少

  三中院介紹,2020年審結毒品犯罪案件115件,同比減少38.8%;2021年審結毒品犯罪案件154件;今年1至5月審結毒品犯罪案件21件,同比減少62.8%。

  2020年至2022年5月,三中院轄區內(nei) 審理跨境毒品犯罪案件僅(jin) 7件。三中院副院長王海虹表示,在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下,傳(chuan) 統的隨身攜帶、人體(ti) 藏毒、跨境物流等境外毒品流入方式均得到更嚴(yan) 厲的管控,跨境大宗毒品犯罪案件相對較少。

  從(cong) 毒品來源上看,境內(nei) 來源主要涉及雲(yun) 南、廣東(dong) 、湖北、四川等地,部分境內(nei) 毒品犯罪案件涉案毒品的源頭也為(wei) 境外地區,境外毒品來源地主要包括緬甸、泰國等東(dong) 南亞(ya) 國家,以及美國、巴西等美洲國家。“境外毒品依然持續向我國滲透。”王海虹說。

  超6成涉毒案依托互聯網實施

  三中院轄區近三年來審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中,超6成依托互聯網實施。利用物流或快遞運輸、交付毒品,也成為(wei) 近幾年毒品犯罪的又一明顯特點。在三中院審理的一起運輸毒品案中,犯罪分子利用物流運輸貨物,在貨物箱內(nei) 夾帶毒品,從(cong) 雲(yun) 南發至北京,民警從(cong) 貨物的包裝箱夾層內(nei) 起獲淡黃色粉末塊16塊,經鑒定,含有毒品海洛因共計5600餘(yu) 克。

  “毒品交易聯絡以及毒資支付、毒品交付的網絡化,使毒品交易的人、資、貨相互分離,打破了傳(chuan) 統毒品犯罪層層傳(chuan) 遞的傳(chuan) 統鏈條模式,使毒品犯罪不再局限於(yu) 相對固定的範圍內(nei) ,加速毒品傳(chuan) 播蔓延,同時容易產(chan) 生大宗毒品犯罪案件,社會(hui) 危害性極大。”王海虹分析。

  新型毒品種類繁多隱蔽性強

  從(cong) 毒品種類來看,涉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大麻類毒品犯罪案件依舊占絕大多數,同時近年出現的氯胺酮(K粉)、甲卡西酮、MDMA(搖頭丸)、麥角二乙胺(LSD)、丁丙諾啡等各種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仍然存在,還出現使用苄基異丙胺這類性狀與(yu) 冰毒極為(wei) 相似的物質冒充毒品進行販賣的案件。新型毒品偽(wei) 裝性更強。“比如LSD通常被製成溶劑後吸附在紙上,製作成郵票的樣子,還有的新型毒品在傳(chuan) 播過程中被製作成食品。”王海虹說。

  此外,向吸毒人員販賣少量毒品的零散販賣毒品行為(wei) ,仍舊是毒品犯罪的主要形式,毒品直接進入終端消費環節。近三年審理的毒品案件中,10克以下的零包販賣毒品案件數為(wei) 172件,占全部毒品案件的59.3%。

  法官提醒公眾(zhong) ,要積極提高識毒、拒毒、防毒意識,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築牢拒毒防毒的思想防線,樹立健康的人生信念,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