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揚州:端出新時代的“三頭宴” 講述好運河新故事

發布時間:2022-06-23 15:56: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古運河畔的皮市街充滿市井氣息。 人民網 張玉峰攝

古運河畔的皮市街充滿市井氣息。 人民網 張玉峰攝

  北京炒肝、天津炸糕、淮安茶饊、揚州燙幹絲(si) 、蘇州三蝦麵、杭州小籠包……6月17日上午,為(wei) 期一周的2022中國揚州淮揚菜美食節暨第四屆中國早茶文化節在瘦西湖畔開幕,眾(zhong) 多運河沿線城市紛紛端上“地標美食”,讓八方食客大呼過癮。

  大運河,一條文化帶,也是一條美食帶。作為(wei) 運河原點城市、世界美食之都,揚州淮揚菜聞名遐邇,“三頭宴”便是其中代表。

  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蟹粉獅子頭……千百年來,運河滋養(yang) 兩(liang) 岸人民,推動南北交融,繁榮城市經濟,從(cong) 多滋多味的運河美食,便可品味出多姿多彩的運河文化。

  以河相連,因河而融,與(yu) 河共生。八年前的今天,由揚州牽頭,沿線35座城市做成一件大事——2014年6月22日,卡塔爾首都多哈,在第38屆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會(hui) 議上,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

  申遺成功後,如何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這條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運河,是擺在所有運河城市麵前的考題。而今,揚州端出了一道新時代運河“三頭宴”:立足於(yu) “古運河”的曆史文化源頭、“新運河”南水北調東(dong) 線地理源頭,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生態保護中勇挑重擔、示範帶頭。

  統籌打造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讓古運河重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護佑一江清水向北流;與(yu) 中外城市深化交流合作、文化互鑒,構建世界運河城市命運共同體(ti) ……牢記諄諄囑托,不負殷殷期望,扛起“國之大者”,“好地方”揚州正在講述運河新故事。

 運河畔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齊立廣攝

運河畔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齊立廣攝

  讓古老運河“活”起來

  曆史文化源頭勃發青春脈動

  “三頭宴”,色最重、形最憨、味最濃、食之最滑爽者,當數扒燒整豬頭。擅做此菜的淮揚大廚說,要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濃香醇厚而不失其味,刀工和火候是關(guan) 鍵。

  “文”火慢燉。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大運河,亦如此。

  船行古運河,駛過東(dong) 關(guan) 古渡,西轉而入,便是北護城河。夏日炎炎,沿河北岸的文匯閣、冶春、天寧寺、486非遺集聚區等,重建、修葺、改造多點進行。在這個(ge) 運河文化遺產(chan) 的集聚地,揚州正以精雕細刻的刀工、“文”火慢燉的火候,建設北護城河沿線文旅集聚區,打造“古運河重生”的首發線路。

  “活態”是大運河申遺成功的加分項,也是揚州在大運河保護中一以貫之的理念。

  保護好運河文化,要守其形。

  從(cong) 牽頭申遺起,揚州對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價(jia) 值,理解愈發透徹,行動愈發慎微,保護愈發果決(jue) ——全市所有建設項目,凡涉及大運河遺產(chan) 保護區域以及曆史遺存保護區域的,規劃部門必須書(shu) 麵征求文物部門意見,必須先考古、後建設。

  申遺成功後,揚州在大運河沿線城市中率先公布實施政府規章《大運河揚州段世界文化遺產(chan) 保護辦法》,編製完成《揚州運河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總體(ti) 策劃》,其頂層設計均圍繞一個(ge) 內(nei) 核,即在遵循《保護世界文化與(yu) 自然遺產(chan) 公約》基礎上,以文旅融合發展為(wei) 方向,多層麵、多角度對運河遺產(chan) 資源進行保護利用。

  傳(chuan) 承好運河文化,要揚其魂。

  揚州城南,運河三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標誌性工程——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建成開放一年。“明代萬(wan) 曆年間,揚州知府郭光複率領水工沿河舍直改彎,形成曲折的‘三灣’,用增加河道長度和彎度的方式來抬高水位和減緩流速,解決(jue) 了漕運難題,被世人讚為(wei) ‘三灣抵一壩’……”中高考結束,一批批青少年走進這座博物館“打卡”,了解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豐(feng) 富的文物結合“5G+VR”技術,沉浸式的互動體(ti) 驗,這座以運河為(wei) 主題的博物館,以迥異於(yu) 傳(chuan) 統博物館的陳列、參觀方式,將大運河最為(wei) 顯著的“活態”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建成開放一年來,其接待參觀者已達118萬(wan) 多人次。

  無獨有偶。去年4月,揚州運河大劇院開始試運營,一年多來共舉(ju) 辦各類演出和公益活動200餘(yu) 場,接待觀眾(zhong) 10萬(wan) 餘(yu) 人次,不僅(jin) 滿足了揚州市民高層次的文化藝術需求,更成為(wei) 展示運河文化活力和魅力的重要窗口。

  一館一院,閱盡運河千年。開放、創新的展陳演出方式,何嚐不是揚州活態傳(chuan) 承運河文化的生動實踐。

  利用好運河文化,要美其味。

  左手咖啡、右手手機,品傳(chuan) 統小吃、看非遺文創,一路自拍玩不停……今夏,古運河畔的皮市街、仁豐(feng) 裏火出了圈。非遺融入生活,自帶煙火氣、文化味,讓遊客直呼“真香”。

  正在建設中的北護城河沿線文旅集聚區,涵蓋藝術博物館、演藝中心、文創設計基地、藝術品巡展及拍賣、美食街、酒吧街等多種業(ye) 態,建成後將成為(wei) 揚州新的文化商業(ye) 地標。

  文化是詩,旅遊是遠方。從(cong) 不缺少運河文化和旅遊資源的揚州,把“文旅融合發展,打造文化繁榮、文旅共興(xing) 的‘好地方’”寫(xie) 進2022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以期運河的“詩和遠方”在曆史古城交相輝映,綻放耀眼光芒。

  古老的大運河,在她的發端之地,正勃發“重生”的青春脈動。6月5日,長江與(yu) 運河交匯處的施橋船閘,船舶通過量108.7萬(wan) 噸。經過航道“三改二”和去年底完成的“長江口門工程”改造,運河揚州段年貨運量超過3.5億(yi) 噸,達到曆史最高紀錄。遙想“漕運咽喉千帆過”的盛景,怎不令人感慨這黃金水道和經濟長廊的歸來與(yu) 勃興(xing) 。

  一江清水向北流

  生態紅線守護南水北調東(dong) 線地理源頭

  好水養(yang) 好魚,好魚做好菜。要把一道拆燴鰱魚頭做得“皮糯膩滑入口粘、湯汁稠濃味道鮮”,揚州人會(hui) 首選高郵湖大花鰱。

  炎炎烈日下,碧綠的湖麵,一條大魚翻起水花,透過清澈的湖水,魚身上的淡黑斑紋清晰可見。“這是花鰱在打水呢!”在巡視船上,高郵湖生態漁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光聖指著水麵說,作為(wei) 江淮生態大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wei) 涵養(yang) 生態、保護水質,近年來高郵湖實施封湖禁漁,同時在部分水域以“人放天養(yang) ”的模式,生態養(yang) 殖有“環保魚”之稱的花鰱。“我們(men) 一般冬季才開捕,去年一網下去有近10萬(wan) 斤。想吃到高郵湖大花鰱做的鰱魚頭,再等等嘍!”

  湖水南下,沿著淮河入江水道通過夾江,在三江營匯入長江。三江營,因長江、夾江、太平江匯集而得名,這裏是南水北調東(dong) 線起點江都水利樞紐的取水源頭。

  走進位於(yu) 廣陵區頭橋鎮的三江營濕地公園,隻見一棵棵水杉、楊柳綠影婆娑,一隻隻白鷺展翅而飛。“以前這裏可不像話,舊船廠、廢碼頭,油汙遍地、汙水橫流……”頭橋鎮“兩(liang) 山辦”主任徐子忠,曾任夾江入江流經的最後一個(ge) 行政村——九聖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他對三江營濕地公園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

  “上世紀90年代,地處長江邊的九聖村大搞工業(ye) 經濟,造船業(ye) 首當其衝(chong) ,村裏先後引入東(dong) 昇船廠、金三角船廠,但經濟火起來的背後,卻付出了環境汙染的沉重代價(jia) 。”徐子忠說,轉機發生在21世紀初,伴隨著南水北調東(dong) 線工程開工、揚州市第五水廠落戶,一場場關(guan) 停並轉汙染企業(ye) 的戰役在“源頭”三江營打響。“從(cong) 2009年起,我們(men) 先後關(guan) 停了兩(liang) 家造船廠、一家‘漁家樂(le) ’,還有長江邊的三家特水養(yang) 殖場,並在造船廠舊址上開始大規模複綠。”

  2017年,揚州市委、市政府踐行“兩(liang) 山”理念,以三江營生態濕地保護片區為(wei) 核心,統籌推進生態修複、環境提升、田園風光塑形、特色園區打造等,成功創成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省級濕地公園。今年,三江營濕地公園二期工程提上議事日程,爭(zheng) 創國家級濕地公園。“把這片水源地保護好,自己喝著才放心,送水北上才安心。”徐子忠說。

  護佑一江清水向北流,揚州不僅(jin) 要保護好取水源頭,還承擔著境內(nei) 沿輸水線全程守護的重任。

  “我們(men) 跟蹤監測近10年,南水北調東(dong) 線工程揚州幹線水質全部穩定在Ⅱ-Ⅲ類,符合或優(you) 於(yu) 北送標準。”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揚州分局局長王永東(dong) 說。

  問“渠”哪得清如許?一條由南向北縱貫揚州的江淮生態大走廊可以作答。

  近年來,揚州以南水北調東(dong) 線“清水通道”為(wei) 主軸,在江蘇省率先規劃建設1800平方公裏的江淮生態大走廊,推動實施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護等八大工程。

  “截至去年底,揚州共完成44個(ge) 行業(ye) 1904處汙染源的現場排查、監督監測和達標評估,整治‘散亂(luan) 汙’企業(ye) 1031家,高寶邵伯湖養(yang) 殖麵積從(cong) 最高峰的19.5萬(wan) 畝(mu) 壓縮至8.7萬(wan) 畝(mu) 。”揚州市生態環境局生態處處長孫江介紹。

  統計數據顯示,南水北調東(dong) 線工程自2013年10月通水以來,已向北輸送清水544億(yi) 立方米。

  今年4月28日,在南水北調東(dong) 線工程供水補充下,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

航拍揚州運河大劇院。孟德龍攝

航拍揚州運河大劇院。孟德龍攝

  構建跨國界交流互鑒紐帶

  新時代“三頭宴”品之有味、香飄四海

  蟹粉獅子頭,因外形如雄獅之頭得名。

  這道佳肴,相傳(chuan) 始於(yu) 隋唐。讓人不禁好奇的是,獅子並非中國“特產(chan) ”,一道自古相傳(chuan) 的淮揚菜為(wei) 何會(hui) 以其“冠名”?

  這要從(cong) 古代揚州的地理、經濟地位說起。隋唐時期,依托運河與(yu) 長江這一黃金交匯點,揚州成為(wei) 東(dong) 南第一大都會(hui) 、對外交流的門戶,各國使者、商旅雲(yun) 集,奇珍異寶、珍禽異獸(shou) 匯聚。想來,彼時的揚州人自是見過獅子,才會(hui) 想出“獅子頭”的菜名。

  運河通江達海,海洋溝通世界,造就了揚州自古以來包容開放的城市特質。近年來,揚州秉承“創新創造、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使大運河再次成為(wei) 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紐帶。

  WCCO,江蘇省唯一一家國際性民間社會(hui) 組織。自2009年在揚州成立以來,WCCO每年參與(yu) 舉(ju) 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邀請全球運河城市集中展示、交流、傳(chuan) 播文化,共商共建共享運河保護與(yu) 發展路徑。

  再過5天,2022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將在揚州舉(ju) 行。國內(nei) 外運河城市代表、運河領域專(zhuan) 家學者將會(hui) 聚一堂,圍繞“運河城市遺產(chan) 保護與(yu) 可持續發展”主題碰撞智慧的火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feng) 富。

  美國東(dong) 部時間6月17日上午,第193屆費城花卉展中國文化節“中國日”活動舉(ju) 行。作為(wei) 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園林城市,揚州應邀參與(yu) 活動,吸引眾(zhong) 多美國遊客觀賞,贏得廣泛讚譽。這是繼2021年4月至10月成功舉(ju) 辦世界園藝博覽會(hui) 之後,揚州園林藝術再次參與(yu) 國際間文化交流。就在一年前,在揚州世園會(hui) ——一場以運河、園藝、美食、曆史為(wei) 紐帶的世界名城聚會(hui) 上,25個(ge) 國外城市和國際組織展園、26座國內(nei) 城市和企業(ye) 展園、13個(ge) 江蘇城市展園聯袂登台,吸引近220萬(wan) 人次四海賓朋共度精彩紛呈的好時光。

  如何以運河為(wei) 媒講述揚州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揚州巧借優(you) 秀文藝作品,令新時代的“三頭宴”香飄四海。

  2018年10月,中國·揚州首屆運河主題國際微電影展在揚州舉(ju) 行頒獎晚會(hui) 。影展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影片1837部,這是積極探索推動大運河曆史文化資源保護傳(chuan) 承利用的“中國行動、江蘇實踐、揚州案例”。

  今年6月19日,第二屆中國·揚州“運河清風”微電影大賽頒獎活動開啟線上首播,在1605部參賽作品中,119部獲獎作品脫穎而出。

  “好的作品能夠時刻給人以警示,正是這些作品,讓我們(men) 深深地感受到廉潔的重要性,感受到運河文化的厚重。”大賽終評委、中國電影集團藝術委員會(hui) 主任江平說。

  回首往昔,肩負時代使命的揚州用一個(ge) 又一個(ge) 創新創造,把揚州方言轉換成世界語言,將精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新時代“三頭宴”正如此——它讓我們(men) 以一個(ge) 精巧的角度,回望一座城市的運河文化記憶;也讓我們(men) 在一個(ge) 更加清晰的坐標下,開始一段新的征程。(李繼業(ye) 周明濤 一言 王鵬 劉賀 胡儉(jian) 周晗 張玉峰)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