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護“流動的文化”?杭甬對話“同一條運河”
寧波主會(hui) 場“運河市集”展示龍舟雕刻技藝。唐嚴(yan) 攝
“寄語飛南歸北雁,大河頭尾是家川”。位於(yu) 中國大運河最南段、長200多公裏的浙東(dong) 運河,起於(yu) 杭州錢塘江渡口,終於(yu) 寧波甬江入海口,把杭州、寧波這兩(liang) 座地緣相近、文緣相通、人緣相親(qin) 、經濟相融的城市,緊緊聯係在一起。
如何唱好杭州和寧波的“雙城記”?6月22日上午,作為(wei) 第二屆浙江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chan) 宣傳(chuan) 周活動的重頭戲之一,2022浙東(dong) 運河杭甬對話活動,在寧波江北慈城、杭州蕭山衙前這兩(liang) 個(ge) 充滿特色的運河聚落同步舉(ju) 行。
“雲(yun) 端”對話,眾(zhong) 智齊匯
本次活動采取線上直播對話形式,杭甬兩(liang) 地專(zhuan) 家及學生代表“雲(yun) ”聚一堂,展現兩(liang) 個(ge) 城市豐(feng) 富的地域特點與(yu) 文化特質,探討如何推動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傳(chuan) 承和利用,共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大運河(寧波段)是自然江河與(yu) 人工塘河並行結合、複線運行,在整個(ge) 中國大運行體(ti) 係中獨一無二,充分體(ti) 現了寧波地區古代航運體(ti) 係的獨特性。”寧波市文化遺產(chan) 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江懷海介紹,近年來,寧波創造性地提出“一脈三片多組團多線路”的空間發展格局,同步推進水利水運、沿線交通、遺產(chan) 保護、文化傳(chuan) 承、生態建設等係列工程,打造了一條“林水相依、綠廊相連、文脈相承”的大運河綠色長廊,實現了經濟、社會(hui) 、生態效益多贏共享。
“運河市集”,風情萬(wan) 種
6月22日,杭甬兩(liang) 地學子通過沉浸式文旅項目、文化地圖等方式,帶領線上線下觀眾(zhong) 深入寧波江北慈城與(yu) 杭州蕭山衙前,探尋大運河文明。
為(wei) 呼籲更多人加入保護大運河文化遺產(chan) 的隊伍,杭甬兩(liang) 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門還向寧波外國語學校、寧波市江北區外國語藝術學校、寧波光華學校和杭州市衙前鎮初級中學頒發“小河長聯盟學校”匾額,並向部分學生頒發了“小河長”證書(shu) 。
杭甬兩(liang) 地聯合創作的主題曲《同一條運河》也在本次活動中首次唱響。“千年運河千年流,碧玉環中藏清流;千年運河千年修,桃花渡裏出遠岫……”質樸傳(chuan) 神的歌詞、悠揚動聽的旋律,贏得了觀眾(zhong) 的一致好評。
2022年浙東(dong) 運河杭甬對話活動形式多樣。兩(liang) 地聯合打造了“運河市集”,寧波主會(hui) 場展示了非遺項目越劇、箜篌等,杭州分會(hui) 場則展示了蕭山非遺花邊、農(nong) 民畫等,吸引了線上線下觀眾(zhong) 競相圍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