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科技賦能智慧津城建設

發布時間:2022-06-28 14:2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們(men) 的樣機順利完成了搭火作業(ye) 。” 榮獲“時代楷模”稱號的國網天津電力濱海公司員工張黎明,回憶起這段經曆仍激動不已。2019年,全球首台基於(yu) 人工智能技術的全自主配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在天津上崗作業(ye) ,降低了人身安全風險,提升了工作效率。

  以張黎明為(wei) 首的國網天津電力研發團隊持續創新攻堅,先後突破視覺識別、運動控製、環境建模等諸多關(guan) 鍵核心技術,實現了人工智能配網帶電作業(ye) 技術迭代式跨越。當前,該機器人已推廣至20個(ge) 省份,累計開展帶電作業(ye) 1.7萬(wan) 餘(yu) 次;立項該領域首個(ge) IEEE國際標準,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標準空白。“目前正著手將配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的技術經驗融入到‘魯班工坊’的課程當中,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張黎明說。

  得益於(yu) 配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的產(chan) 業(ye) 化生產(chan) ,其所搭載的輕量化機械臂、視覺傳(chuan) 感器等先進設備也實現了廣泛應用。在天津津門湖新能源車綜合服務中心,車主泊好車後,就有充電機器人“揮”著機械手臂快速“走”來,模擬人手動作、調整力矩大小,將充電槍精準插入車輛充電口,全過程僅(jin) 需幾十秒,讓車主體(ti) 驗智能、快捷的別樣充電之旅。

  智慧能源技術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方麵同樣大放異彩。生態城供電服務中心屋頂的148塊光伏板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為(wei) 解決(jue) 城市空間資源緊張這一製約分布式能源發展的痛點,創新部署全國首個(ge) 電—光—熱建築一體(ti) 化供能係統,將太陽能同時轉化為(wei) 電能和熱能,將太陽能綜合利用率由目前普遍的20%提升至65%。”該項目負責人、國網天津濱海公司員工李禹曈說。

  未來,隨著智能化設備在新型電力係統中得到更多應用,電力科技將更好地服務百姓智慧低碳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5日 第08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