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金融業:融入新發展格局 服務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李博)“過去五年是首都金融業(ye) 發展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全市金融資產(chan) 超過180萬(wan) 億(yi) 元,金融業(ye) 作為(wei) 第一大支柱產(chan) 業(ye) ,在首都發展中承擔著重要使命。”北京市第十三次黨(dang) 代會(hui) 代表、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文紅說,麵對疫情衝(chong) 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今年一季度,北京市金融業(ye) 實現增加值1896.9億(yi) 元,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20.2%,發揮了對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
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不斷強化。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運行,積極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截至目前,上市公司數量已突破100家。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掛牌,對營造良好金融法治環境具有重要意義(yi) 。存款保險公司、國家金融基礎數據庫、網聯清算有限公司、金融網關(guan) 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等國家金融基礎設施在北京設立。
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作用進一步增強。北京建立了由融資擔保平台、小微金融綜合服務平台、不良資產(chan) 處置機構、續貸機製、債(zhai) 券融資、支持企業(ye) 上市、信息對接機製等構成的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工作體(ti) 係,率先建成集首貸、續貸、確權融資、知識產(chan) 權融資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貸款服務中心,建立抗疫紓困的金融服務快速響應機製,形成“暢融工程”、“鑽石工程”、“紓困直通車”等金融服務品牌,實體(ti) 經濟獲得金融支持的便利度、可得性顯著提升。
金融業(ye)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北京高標準推進“兩(liang) 區”建設,合格境內(nei) 有限合夥(huo) 人(QDLP)、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ti) 係率先啟動,創業(ye) 投資和股權投資份額轉讓複製推廣至全國。金融街論壇升格為(wei) 國家級論壇,連續兩(liang) 年舉(ju) 辦全球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會(hui) 議,北京金融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金融營商環境持續優(you) 化。在全國率先建立動產(chan) 擔保統一登記係統,實現機動車、船舶、知識產(chan) 權擔保信息統一查詢,在2020年營商環境評價(jia) 中,北京“獲得信貸”指標躍居全國第一。
首都金融新增長極穩步發展。金融科技創新引領,率先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全國首個(ge) 國家級金融科技與(yu) 專(zhuan) 業(ye) 服務創新示範區、金融安全產(chan) 業(ye) 園區正式揭牌,金融科技監管創新試點(“監管沙箱”)和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率先落地。綠色金融保持優(you) 勢,北京綠色信貸、綠色債(zhai) 券規模均居全國首位,碳市場試點碳配額成交均價(jia) 穩居全國第一。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建設初見成效,財富管理等新業(ye) 態正在城市副中心加速發展。
堅決(jue) 維護首都金融安全穩定。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和國務院賦予的地方金融監管職責,推動出台《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依法加強地方金融組織屬地監管。強化金融風險屬地處置責任,嚴(yan) 格防範、有序處置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為(wei) 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首都金融人才隊伍建設邁上新台階。構建多維度人才工作品牌矩陣,不斷優(you) 化金融人才發展環境,積極參與(yu) 北京人才高地建設,深入實施“人才金融”和“全流程金融人才服務體(ti) 係”建設,在全國率先建立證券、期貨、基金“三位一體(ti) ”金融領域國際執業(ye) 資格認可機製。2020年疫情期間,充分發揮“人才金融”作用,為(wei) 創業(ye) 人才及其創辦企業(ye) “雪中送炭”,發放57筆“人才貸”貸款,授信21.6億(yi) 元。
展望今後五年工作,李文紅表示,首都金融業(ye) 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首都新發展格局,聚焦服務實體(ti) 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等重大任務,以優(you) 異成績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