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著力培養高素質體育人才(有的放矢)

發布時間:2022-06-29 16:3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總結表彰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北京冬奧精神是偉(wei) 大實踐孕育的精神標識,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深邃價(jia) 值意蘊,為(wei) 我們(men) 做好新時代體(ti) 育工作、加快推進體(ti) 育高職院校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加快推進體(ti) 育高職院校發展,是建設教育強國、體(ti) 育強國的必然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加快構建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培養(yang) 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推動職業(ye) 教育發展,培養(yang) 出更多體(ti) 育人才,涉及理念轉變、製度創新、體(ti) 係構建、政策配套等各個(ge) 方麵。體(ti) 育高職院校要履行好職責使命,為(wei) 培養(yang) 高素質體(ti) 育技術技能人才貢獻力量。北京冬奧精神生動展現了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極大增強了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彰顯心係祖國、誌存高遠的使命感責任感,展現雍容大度、開放包容的中國氣派,詮釋攻堅克難、堅韌不拔的鬥爭(zheng) 精神,體(ti) 現執著專(zhuan) 注、一絲(si) 不苟的優(you) 秀品質,傳(chuan) 遞協同聯動、緊密攜手的時代強音。做好新時代體(ti) 育工作,加快推進體(ti) 育高職院校發展,需要大力弘揚北京冬奧精神,培養(yang) 更多體(ti) 育人才,激勵他們(men) 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建設優(you) 秀教師隊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好的學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個(ge) 共同特點,都有一支優(you) 秀教師隊伍。對教師來說,想把學生培養(yang) 成什麽(me) 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人。”教育是以心靈喚醒心靈、以精神引領精神、以生命溫暖生命的神聖事業(ye) ,永遠都不能忽視言傳(chuan) 身教的榜樣力量。卓越體(ti) 育人才須以卓越之師育之。北京冬奧精神是體(ti) 育教育工作者的寶貴財富,是體(ti) 育教育工作者砥礪奮進的精神動力。我們(men) 要以北京冬奧精神引導和培養(yang) 優(you) 秀體(ti) 育教師,提升體(ti) 育高職院校教師道德品質素養(yang) 、科學知識素養(yang) 、創新創造素養(yang) ,加快推進體(ti) 育名師、體(ti) 育骨幹教師建設工程,以卓越教師培養(yang) 卓越學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建立健全人才培養(yang) 機製。培養(yang) 體(ti) 育人才,離不開學校、社會(hui) 、家庭、學生個(ge) 人等多方麵共同努力,離不開培養(yang) 機製的建立健全和創新發展。我們(men) 要大力弘揚北京冬奧精神,激發學校、體(ti) 育協會(hui) 、社會(hui) 體(ti) 育俱樂(le) 部、家庭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整合師資、場館、賽事等各方麵資源,形成更為(wei) 科學、更為(wei) 完善的體(ti) 育人才培養(yang) 機製,持續強化傳(chuan) 統優(you) 勢項目培養(yang) ,不斷補齊弱勢項目短板。創新體(ti) 教、體(ti) 醫、體(ti) 藝、體(ti) 產(chan) 、體(ti) 文融合機製,搭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橋梁,健全學知識、研技術、訓技能、賽素養(yang) 、融產(chan) 業(ye) 的培養(yang) 過程。

  努力營造良好育人氛圍。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勝利舉(ju) 辦,舉(ju) 國關(guan) 注,舉(ju) 世矚目,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一道再一次共創了一場載入史冊(ce) 的奧運盛會(hui) ,也為(wei) 體(ti) 育人才培養(yang) 營造了良好氛圍。體(ti) 育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北京冬奧精神在促進體(ti) 育人才全麵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營造有利於(yu) 各類體(ti) 育人才脫穎而出、茁壯成長的良好氛圍,激勵學生刻苦學習(xi) 體(ti) 育技能知識,不斷增強學習(xi) 能力、創新能力、競爭(zheng) 能力,努力提高體(ti) 育技能和綜合素質。打造更高水平的活動教育體(ti) 係,讓學習(xi) 在興(xing) 趣中發生、讓知識在研究中掌握、讓能力在訓練中提高、讓素質在競賽中養(yang) 成,形成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育人氛圍。(作者為(wei) 湖南體(ti) 育職業(ye)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