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三色”繪就熊貓社區版“富春山居圖”

發布時間:2022-06-29 16:48:00來源: 四川日報

  結合自身區位優(you) 勢、自然稟賦,雅安市滎經縣龍蒼溝鎮萬(wan) 年村逐漸打造出頗具特色的“熊貓社區”——

  6月25日,記者再次從(cong) 成都出發,經雅西高速前往雅安市滎經縣龍蒼溝鎮萬(wan) 年村。雅西高速龍蒼溝收費站站房上,“蹲”著的大熊貓吸引了人們(men) 的目光:白色弧形建築勾勒出圓潤輪廓,還“長”著兩(liang) 隻橙色的耳朵。藍黃交織的站棚點綴著鴿子花,上麵寫(xie) 著“龍蒼溝 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

  看到這個(ge) 標識,就意味著進入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萬(wan) 年村就在這裏。

  自四川正式啟動大熊貓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以來,滎經縣龍蒼溝鎮萬(wan) 年村結合自身區位優(you) 勢、自然稟賦,以建設入口社區為(wei) “主色”,以熊貓文化為(wei) “亮色”,在村民新風尚的“底色”鋪陳下,逐漸打造出頗具特色的“熊貓社區”。

  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要求遵循的一項原則就是:注重保護、體(ti) 現特色。即傳(chuan) 承保護傳(chuan) 統村落民居和優(you) 秀鄉(xiang) 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鄉(xiang) 村特點,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鄉(xiang) 土氣息的鄉(xiang) 村風貌,防止機械照搬城鎮建設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萬(wan) 年村位於(yu) 山坳之中,80%以上的土地位於(yu) 中高山以上,這些大山曾經阻礙製約了當地經濟發展,但如今,這些綠水青山正在成為(wei) 萬(wan) 年村的“富春山”。

  夯實“主色” 擦亮“熊貓社區”金字招牌

  “毛冠鹿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珙桐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從(cong) 雅西高速龍蒼溝收費站到萬(wan) 年村村中心陶家壩是一段4公裏的盤山路,公路兩(liang) 側(ce) 已掛上嶄新的道旗,上麵有“大熊貓和它的朋友”的介紹。

  在道旗指引下,正在變化中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躍然眼前。

  6月25日,雖然是周末,但萬(wan) 年村裏仍是一片忙碌景象。滎經縣大熊貓國家公園龍蒼溝入口社區共建共管共享辦公室(以下簡稱“共建辦”)副主任毛豔燕正在接待來自漢源縣的考察團。

  毛豔燕是滎經縣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3個(ge) 月前開始兼任共建辦副主任,駐點辦公,推動入口社區建設。共建辦的工作人員則是從(cong) 滎經縣多個(ge) 部門調集的精兵強將。

  “從(cong) 龍蒼溝收費站到萬(wan) 年村場鎮,再從(cong) 場鎮到龍蒼溝深處,你們(men) 所見到的這些新布置,是6月初開始施工,13日完成的。”毛豔燕說,目的就是突出這裏的熊貓特色,強化社會(hui) 大眾(zhong) 對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社區的認識。

  作為(wei) 南入口社區的門戶,萬(wan) 年村的打造是重中之重。為(wei) 發揮合力效應,共建辦與(yu) 萬(wan) 年村的黨(dang) 群服務中心合署辦公。該中心的一樓原本是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的展示廳,從(cong) 今年5月開始,滎經縣邀請專(zhuan) 業(ye) 機構設計了全新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滎經展示館”,目前已經進入施工階段,預計9月完工。

  此外,從(cong) 龍蒼溝收費站到萬(wan) 年村場鎮,共建辦還規劃了多組不同形態的熊貓主題雕塑、觀景平台等設施。

  “南入口社區是我省最早啟動建設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社區項目,我們(men) 一定要抓住先機,用好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品牌,把入口社區的‘主色’做出來,讓遊客從(cong) 進入萬(wan) 年村開始,就在大熊貓和它的朋友們(men) 的帶領下,參觀、休閑、旅遊、度假。”毛豔燕說。

  此前一天,6月24日,國家林草局局長關(guan) 誌鷗一行到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調研,專(zhuan) 門來到萬(wan) 年村,對入口社區的建設給予高度肯定。

  提升“亮色” 處處體(ti) 現“與(yu) 熊貓為(wei) 鄰”

  集全縣之力建熊貓社區,各種資源在萬(wan) 年村匯集,“富春山居圖”正逐步呈現。

  萬(wan) 年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西側(ce) 的“熊貓會(hui) 客廳”,已經完成封頂等主體(ti) 工程,按計劃將在年底竣工。

  “‘熊貓會(hui) 客廳’是萬(wan) 年村目前最重要的項目。”萬(wan) 年村第一書(shu) 記畢涵介紹,該項目前期的選址、設計就用了大半年時間,“首要原則是,一定要結合萬(wan) 年村的定位、特點以及自然景觀進行設計。”

  從(cong) 萬(wan) 年村北望,是一座名為(wei) “馬耳”的山,山如其名,奇峰羅列。“馬耳山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內(nei) 大相嶺的餘(yu) 脈,在村民心中的地位也很高。”昂塞迪賽(北京)建築設計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劉亮說,受此啟發,他將“熊貓會(hui) 客廳”屋頂設計成象征山勢的多組大三角,呼應酒店背後起伏的山峰;配套的風雨廊橋則以竹子為(wei) 主要建材,和酒店前方山上的方竹基地對照;多個(ge) 點位設置創意熊貓雕塑,以此告訴大家“大熊貓是這裏的主人,人類是大熊貓請來的賓客”。

  “熊貓會(hui) 客廳”東(dong) 側(ce) 是萬(wan) 年村的“熊貓之眼”房車營地,已在“五一”假期試運營。隨著旅遊旺季的到來,營地專(zhuan) 門配置了供遊客租用的房車。再向東(dong) ,是萬(wan) 年村的集體(ti) 項目“熊貓養(yang) 氧”民宿,整體(ti) 改造已初步完成,內(nei) 部裝修已進入尾聲。繼續向東(dong) ,是為(wei) “熊貓會(hui) 客廳”配套的溫泉工程,已經鑽探到1170餘(yu) 米,較上月掘進400餘(yu) 米。

  變化也來自村民的笑臉。在萬(wan) 年村經營飯店10多年的韓鳳銀發現,到村裏的遊客、考察團越來越多。這個(ge) 月,他以萬(wan) 年村的特產(chan) 竹筍為(wei) 原料,精心研發了“熊貓菜譜”:熊貓清心筍,以時令苦筍製作;南入口口香,是楠竹筍燒肉;溫泉筍湯,則是用筍子煲湯。“菜譜一經推出,受到大家好評,都說有特色。”說罷,韓鳳銀又去招呼客人。

  “作為(wei) 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第一村,萬(wan) 年村就在大熊貓家園的大門口,我們(men) 要擦亮大熊貓這塊金字招牌,讓來到這裏的人都有一種感覺,山居萬(wan) 年村,與(yu) 大熊貓做鄰居。”龍蒼溝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高小鬆如是說。

  凝鑄“底色” 村規民約引領新風尚

  “建公園,南入口。產(chan) 業(ye) 興(xing) ,鄉(xiang) 村旺。”這句話出自萬(wan) 年村現行的村規民約。

  6月25日,萬(wan) 年村黨(dang) 總支在位於(yu) 師家溝的13組舉(ju) 行壩壩會(hui) ,討論修改村規民約。

  “這是第三次修訂,每一次修訂都與(yu) 村裏的發展緊密相關(guan) 。”萬(wan) 年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楊曉林說。

  在2013年蘆山7.0級強烈地震中,萬(wan) 年村老場鎮受損嚴(yan) 重。經過評估,陶家壩區域成為(wei) 異地集中安置點。

  2016年6月,400餘(yu) 戶村民搬入安置樓房。時任村主任陶用湖回憶,當時村民搬到樓房裏最大的問題是“住不慣,垃圾亂(luan) 扔”。村裏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先教育小朋友養(yang) 成正確的衛生習(xi) 慣,通過“小手牽大手”的方式,安置區域的衛生問題逐漸得到解決(jue) 。

  此後,陶家壩逐漸發展成為(wei) 萬(wan) 年村的新中心,村裏製定了第一版村規民約,號召大家和睦相處,保持整潔。

  2017年,四川正式啟動大熊貓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萬(wan) 年村被劃入試點範圍,村民傳(chuan) 統的挖筍以及捕魚等行為(wei) 被禁止。“當時老百姓總結為(wei) ‘不能上山,不能下河’。”陶用湖說,為(wei) 解決(jue) 村民生活、生產(chan) 問題,村裏一方麵引導發展方竹產(chan) 業(ye) ,另一方麵向村民宣講國家公園對萬(wan) 年村及村民未來發展的意義(yi) 。

  隨著入口社區建設的推進,萬(wan) 年村老百姓嚐到甜頭,眾(zhong) 多村民自發成為(wei) 保護大熊貓、保護生態的宣傳(chuan) 員。2020年,村裏順勢修訂形成了現行的村規民約,專(zhuan) 門增加了關(guan) 於(yu) 大熊貓國家公園和入口社區的內(nei) 容。

  “在此後近兩(liang) 年時間裏,村裏發展速度很快,村民增收,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大家覺得有必要在村規民約中體(ti) 現更多萬(wan) 年村和大熊貓、綠水青山的關(guan) 係,所以我們(men) 召開壩壩會(hui) ,聽取大家的意見。”楊曉林說。

  壩壩會(hui) 舉(ju) 辦地師家溝的村民對此也深有體(ti) 會(hui) 。這裏是萬(wan) 年村傳(chuan) 統民居保存較好的一處聚落,但從(cong) 山腳進村有一段泥土路。今年5月,村裏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僅(jin) 用10多天便完成“最後一公裏的路麵硬化”,同時結合舊居風貌打造了生態溝渠、生態小濕地。下一步,萬(wan) 年村還將通過村資公司的力量整合閑置房屋進行民宿改造。

  “如此,既傳(chuan) 承保護傳(chuan) 統村落民居,又推動農(nong) 村美的願景一步步成為(wei) 現實。”楊曉林說,“村規民約是萬(wan) 年村老百姓集體(ti) 認可價(jia) 值觀的體(ti) 現,我們(men) 從(cong) 公園中受益,同時又在保護、建設公園,說到底是在保護我們(men) 生活的家園,所以大家從(cong) 心裏都把自己當作‘公園人’,這也是我們(men) 萬(wan) 年村的‘底色’。”

  □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李鵬王懷 王國平 王代強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