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與香港合作交流成果持續推進兩地發展

發布時間:2022-06-30 10:03:00來源: 新華日報

  7月1日,香港將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紀念日。

  從(cong) 揚子江畔到獅子山下,吳儂(nong) 軟語和嶺南小調同聲合韻;從(cong) 長三角到大灣區,長江水與(yu) 香江浪波瀾與(yu) 共。

  江蘇與(yu) 香港的合作交流源遠流長,蘇港合作交流成果持續推進兩(liang) 地發展,不斷惠及兩(liang) 地人民。茉莉紫荊交相輝映,共同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力量。

  行穩致遠,經貿密切合作互利共贏

  2021年12月,港華智慧能源與(yu)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智慧能源產(chan) 業(ye) 基地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江蘇是我們(men) 投資合作規模最大、發展最好的省份,未來將拓展數字經濟等新興(xing) 合作領域。”港華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暨營運總裁邱建杭說。

  香港是江蘇第七大貿易夥(huo) 伴、第一大外資來源地、最大境外投資目的地,雙方經貿合作涵蓋現代服務業(ye) 、科技研發、物流運輸、信息谘詢、金融保險、證券服務、旅遊和服務外包等多個(ge) 產(chan) 業(ye)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香港在江蘇省累計直接投資項目32691個(ge) ,實際利用外資金額2233.9億(yi) 美元,江蘇省經核準在香港設立境外投資企業(ye) (機構)1966家,中方協議投資額248億(yi) 美元。

  為(wei) 全麵推進與(yu) 香港互利合作,江蘇積極出台措施優(you) 化涉港營商環境。2020年1月,江蘇在全國率先出台《關(guan) 於(yu) 深化蘇港澳多領域合作若幹措施》(簡稱“26條措施”),成為(wei) 促進蘇港澳三地優(you) 勢互補、互利共贏、深化合作的有力舉(ju) 措。“26條措施”出台後,在香港各界引發熱烈反響。時任香港江蘇社團總會(hui) 會(hui) 長唐英年這樣評價(jia) :“26條措施”涵蓋貿易、金融、投資、科研、創新、基建、教育、公益、人才等多個(ge) 領域,兼顧企業(ye) 及個(ge) 人,為(wei) 蘇港澳三地全方位交流合作鋪平了道路。香港中華總商會(hui) 永遠名譽會(hui) 長蔡冠深表示:“26條措施”覆蓋領域廣、創新多、力度強,有助進一步深化推動蘇港澳三地優(you) 勢互補、互利共贏。

  此外,江蘇陸續成立省涉港澳法律專(zhuan) 家服務團、南京港澳仲裁院、省港商投資企業(ye) 服務協會(hui) 等機構,均為(wei) 國內(nei) 首創。這些舉(ju) 措有利於(yu) 香港企業(ye) 融入江蘇發展大局,拓展新的發展領域,增強香港投資企業(ye) 的整體(ti) 競爭(zheng) 力。

  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房地產(chan) 服務商之一,戴德梁行於(yu) 2008年在南京設立分公司。戴德梁行在江蘇的核心業(ye) 務涵蓋物業(ye) 管理、設施管理、租賃代理、資本市場及顧問服務等,服務對象從(cong) 外資企業(ye) 為(wei) 主發展成70%以上是國企和民營企業(ye) 。戴德梁行南京分公司總經理湯耀光感慨地說:“改革開放給江蘇帶來快速發展和巨大變化,我們(men) 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2020年1月,港資企業(ye) 歐康維視投資1.5億(yi) 美元在蘇州吳中開發區新建生物醫藥總部項目。次年10月,歐康維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工廠開業(ye) ,成為(wei) 國內(nei) 目前已建成最大、最先進的眼科製藥廠。公司CEO劉曄表示,項目的順利完工投產(chan) 離不開當地政府給予的大力支持。

  在蘇港密切的經貿往來中,合作高地不斷崛起。蘇州是內(nei) 地外資密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與(yu) 香港經貿往來頻繁。2021年蘇州對香港貿易總額190.4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0.9%,占比4.9%。今年1-3月,蘇州對香港貿易總額43.1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4.4%。近年來,蘇州不斷推動在蘇州的港資企業(ye) 和香港同胞積極融入“雙循環”,與(yu) 香港共謀發展、攜手奮進。蘇州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香港貿易發展局總裁方舜文認為(wei) ,香港有國際水平的生物科技及醫學研究,雙方可以強強聯合,打通生物醫藥全產(chan) 業(ye) 鏈的合作。

  攜手同行,多領域深入交流成果豐(feng) 碩

  南京晨光1865產(chan) 業(ye) 園展廳裏,陳列著與(yu) 香港金紫荊廣場同比例縮小的紫荊花雕塑。由江蘇晨光集團打造的雕塑“紫荊花”1997年從(cong) 南京來到香港,綻放至今,訴說著江蘇人民和香港同胞的情誼,也見證兩(liang) 地的交融與(yu) 發展。

  蘇港合作麵已由經貿深度合作拓展到更廣泛的領域,尤其在科教文衛領域合作成效更為(wei) 明顯。

  今年6月27日清晨,升國旗儀(yi) 式在江蘇如東(dong) 實驗中學和香港漢華中學同時舉(ju) 行,兩(liang) 地學生跨越山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及兩(liang) 校結誼5周年。目前,蘇港兩(liang) 地在教育領域已全麵建立大、中、小學三個(ge) 層麵校際交流機製,兩(liang) 地高校在培訓、學術和科研方麵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江蘇也成為(wei) 香港學生內(nei) 地求學主要目的地,省內(nei) 有27所高校獲得港澳學生招生資質。

  2020年12月10日,和鉑醫藥(蘇州)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截至2021年末,全省累計港交所上市企業(ye) 110家,募集資金超1455億(yi) 元人民幣;累計發行債(zhai) 券145隻,融資總額超254億(yi) 美元。

  江蘇泰豐(feng) 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港資化工企業(ye) ,多年來通過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先後獲得10多項專(zhuan) 利。2020年,江蘇泰豐(feng) 化工有限公司李亞(ya) 棟院士工作站獲得省級院士工作站立項,成為(wei) 在蘇港資企業(ye) 參與(yu) 建設的90餘(yu) 個(ge)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ye) 院士工作站之一。在江蘇,港資企業(ye) 參加實施了200餘(yu) 個(ge) 省科技計劃、50個(ge) 關(guan) 鍵共性技術攻關(guan) 和20餘(yu) 個(ge) 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021年省蘇港澳科技合作計劃共受理江蘇企業(ye) 與(yu) 香港、澳門合作項目22項,擇優(you) 立項支持8項,省財政撥款630萬(wan) 元。

  省衛生健康委積極推動與(yu) 香港在智慧醫療、外科、免疫科、中醫藥研發等領域的交流與(yu) 合作,兩(liang) 地醫療機構加強醫學交流,江蘇省級機關(guan) 醫院與(yu) 香港大學簽訂糖尿病、肥胖症、內(nei) 分泌等專(zhuan) 科合作協議,香港醫藝盟“係心中國醫者”醫療團隊在江蘇為(wei) 200多例孤殘兒(er) 童實施了診療。

  2018年4月,在香港維多利亞(ya) 公園舉(ju) 辦的“水韻江蘇·相約香港”江蘇文化嘉年華活動人氣爆棚,江蘇美食、非遺技藝、特色文藝演出吸引近10萬(wan) 香港市民參與(yu) 。2019年6月,江蘇在第33屆香港國際旅遊展上成功推出“研學南京”“西遊聖境,山海福地”等文化旅遊線路。

  機製穩健,蘇港血脈相連一起向未來

  蘇港合作發展結出累累碩果,得益於(yu) 兩(liang) 地在交流合作機製方麵的不斷完善和創新。

  2011年以來,江蘇圍繞“政府推動、企業(ye) 為(wei) 主、市場配置、長期合作、滾動發展”的原則,完善創新合作機製,穩步建立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關(guan) 係,與(yu) 香港特區政府有關(guan) 職能部門在科技、文化、教育、旅遊、醫療衛生、金融、人才培訓、公務員交流、社會(hui) 管理等領域簽署了30多項合作協議。

  2014年起,蘇港合作聯席會(hui) 議每年一屆、輪流在蘇港兩(liang) 地召開,總結前一年合作情況,謀劃來年合作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如今,蘇港合作聯席會(hui) 議已成為(wei) 兩(liang) 地優(you) 勢互補、融合發展的重要機製,為(wei) 蘇港兩(liang) 地建立了穩定、有效、機製化的交流合作平台,不斷為(wei) 兩(liang) 地發展注入新內(nei) 涵、增添新動能。

  繼以經貿合作為(wei) 主的蘇港合作聯席會(hui) 議後,蘇港融合發展峰會(hui) 成為(wei) 推動兩(liang) 地多領域合作的又一有力引擎。2017年9月,首屆蘇港融合發展峰會(hui) 在香港成功舉(ju) 辦,成為(wei) 兩(liang) 地常態化合作高端平台。2019年11月,第二屆蘇港融合發展峰會(hui) 在南京成功舉(ju) 辦,峰會(hui) 吸引來自蘇港兩(liang) 地政府、商會(hui) 、社團、高校、青年組織等450位嘉賓出席,現場簽署246.5億(yi) 元投資項目和500億(yi) 元金融支持項目。

  已連續舉(ju) 辦11屆的蘇港澳青年發展論壇是涵養(yang) 愛國愛港愛澳新生力量的重要平台,吸引了蘇港澳2300名青年精英直接參與(yu) ,輻射帶動近35萬(wan) 青少年開展交流合作,有力促進了兩(liang) 地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大學生暑期實習(xi) 計劃”舉(ju) 辦9年來,吸引了香港中文大學、理工大學、浸會(hui) 大學等20餘(yu) 所高校600餘(yu) 名香港大學生在江蘇實習(xi) 鍛煉。

  在長期穩健的交流合作機製和多層次的經貿人文活動推動下,蘇港兩(liang) 地民間交往不斷密切。

  商湯科技香港公司總經理尚海龍介紹,作為(wei) 一家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shou) ”企業(ye) ,商湯科技與(yu) 江蘇企業(ye) 有著緊密的業(ye) 務聯係,公司更是有大量的科技人才來自江蘇,這正是“國家所需、港澳所長、江蘇所有”理念的體(ti) 現。

  香港青年陳仲賢曾於(yu) 2018年7月來到南京,在結束原中設設計集團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實習(xi) 後說:“這是一段讓我非常不舍的實習(xi) 經曆。在公司裏,各位同事的照顧和教導讓我學到了許多東(dong) 西,我還認識了好幾個(ge) 南京朋友,我們(men) 互相了解和交流,彼此之間沒有距離和隔閡。”

  “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2018年4月舉(ju) 行的“水韻江蘇·相約香港”江蘇文化嘉年華開幕式上,江蘇藝術家、香港江蘇義(yi) 工合唱團和香港“未來之星”同學會(hui) 曾一同唱響這首代表香港精神的《獅子山下》。熟悉的旋律也詮釋出蘇港兩(liang) 地多年來攜手並進的實踐,以及麵向未來砥礪前行的決(jue) 心。

  展望未來,蘇港共享開放新機遇,同迎蓬勃新發展。攜手同行,蘇港兩(liang) 地將書(shu) 寫(xie) 更多的合作共贏新篇章。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