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正當時 我把青春獻給黨
人民網石家莊7月1日電 (商帆)她,在疫情來襲時,始終奮戰在公安防疫工作的前線,指導群眾(zhong) 網上辦理業(ye) 務6000餘(yu) 人。她就是河北省邢台市臨(lin) 西縣公安局交警大隊違法處理室負責人張靜。
他,紮根衡水湖,研究衡水湖的濕地監測和可持續發展,為(wei) 衡水湖濕地生態環保提供了大量的基礎數據和行之有效的保護方案。他就是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武大勇。
他,退休不褪色,捐資助學、扶貧救災、撫老幫孤,幾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他就是河北省自然資源廳離休幹部劉萬(wan) 舉(ju) 。
……
奮鬥路上,不同領域、來自不同群體(ti) 的黨(dang) 員幹部擼起袖子幹、揮灑汗水拚,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ye) 績。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chuan) 。新征程路上,老中青黨(dang) 員傳(chuan) 遞接力,用奮鬥成就精彩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偉(wei) 大進程中譜寫(xie) 出動人篇章。
“奮鬥的青春是最美的致謝”
張靜正在為(wei) 群眾(zhong) 辦理業(ye) 務。 趙凱攝
今年二月的一個(ge) 周末,張靜的孩子感冒發燒正在醫院打針。她忽然接到一個(ge) 陌生的電話,對方稱自己是外地的駕駛員,前幾天被河北省邢台市臨(lin) 西交警查處了。因為(wei) 疫情管控,出門不便,希望今天能加班為(wei) 他處理一下。
張靜向領導請示得到批準後,把年幼的孩子交給丈夫,立刻趕到單位。然而這位駕駛員卻對臨(lin) 西交警的執法不滿意,反複強調本可以網開一麵,免於(yu) 處罰。張靜根據他的違法情節,耐心向他講解了交通違法的危險,經過20分鍾的溝通,化解了他的抵觸情緒。
張靜說,“有些駕駛員一生可能隻來臨(lin) 西一次,我希望他們(men) 帶走的是對違法行為(wei) 危害性的正確認識,感受到的是臨(lin) 西交警有溫度的執法。”當送走了駕駛員回到家的時候,哭著找媽媽的孩子已經睡了。
這隻是張靜日常工作中的一個(ge) 片段,更是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交警的工作常態。“奮鬥的青春是最美的致謝”是張靜的座右銘。立足崗位,她充分發揮黨(dang) 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全體(ti) 違處室工作人員,做好消毒防疫工作的同時,積極推行“網上辦、引導辦、自助辦、預約辦”。網上貼教程,線下發公告,打電話指導,手把手教學,切實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實際問題。據統計,疫情期間,她共計推廣下載“交管12123”App8600餘(yu) 次,指導群眾(zhong) 網上辦理業(ye) 務6000餘(yu) 人。
她是母親(qin) 、妻子,更是黨(dang) 員、警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戰鬥中,她把堅守留給了疫情防控,把愛與(yu) 責任留給群眾(zhong) ,用行動踐行誓言,持續奮戰在疫情防控前線,展現出青年黨(dang) 員勇於(yu) 擔當、甘於(yu) 奉獻的颯爽英姿。
“鍛造中堅力量 奮鬥正當時”
武大勇在實驗室開展檢驗工作。 受訪者供圖
清晨的衡水湖畔,大家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個(ge) 人的身影,頭戴草帽,下身穿皮褲,手裏拎著張網。不認識的,以為(wei) 他是打魚的。認識他的,則熱情地上前打招呼,“早呀,武博士!”
是的,這個(ge) “漁民”就是51歲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留美博士後、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武大勇。今年5月,武大勇又獲得了第七屆河北省職工道德模範的榮譽稱號。2月,他還曾作為(wei) 火炬手參加了北京冬奧會(hui) 火炬傳(chuan) 遞。而比這些更令他執著並珍惜的,是多年來對衡水湖濕地監測及可持續發展研究和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的研究。
2009年,武大勇謝絕了眾(zhong) 多國內(nei) 外研究機構的邀請,選擇了來到衡水湖畔。從(cong) 那時起,武大勇紮根衡水湖,在濕地生態研究與(yu) 保護領域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
2017年,武大勇帶著團隊在衡水湖觀測到308隻青頭潛鴨的種群。據了解,這種極危鳥類全球還不足千隻,而衡水湖就獨占三分之一!忍受著蚊蟲叮咬、寒冬酷暑,經過一年多持續觀察,武大勇終於(yu) 準確掌握了青頭潛鴨的數量和空間分布變化,在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hui) 上,他所做的報告獲得了專(zhuan) 家和社各界的一致認可,衡水學院也被命名為(wei) “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的重要研究基地”。
多年來,武大勇先後主持多項自然基金課題,帶領團隊開展中外合作,研究衡水湖的濕地監測和可持續發展,為(wei) 衡水湖管委會(hui) 提供了大量的基礎數據和行之有效的保護方案。
“樸實做人、踏實做事”是武大勇的座右銘。他常說,“衡水湖就是衡水的眼睛、河北的眼睛。我要發揮自己的強項,用科學鍛造保護生態環境的中堅力量。奮鬥正當時,我們(men) 要一起讓衡水湖變為(wei) 一顆璀璨的明珠!”
“入黨(dang) 76年 全部青春獻給黨(dang) ”
劉萬(wan) 舉(ju) 抄寫(xie) 革命烈士事跡。 賈彬攝
劉萬(wan) 舉(ju) ,河北省自然資源廳離休幹部,河北唐山市灤南縣人,1946年10月入黨(dang) 並參加工作,至今黨(dang) 齡已長達76年。
1990年離休後,劉萬(wan) 舉(ju) 當選為(wei) 原離退休第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過去每月的煤氣費、水電費以及取暖費均由老幹部本人往返2公裏到原單位自行交款。因當時離休老幹部多數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從(cong) 2000年初,劉萬(wan) 舉(ju) 主動承擔起從(cong) 原單位財務抄清單,上門到每戶收取費用再代交到地勘局的任務,多年下來,他代交各種費用6萬(wan) 餘(yu) 元,無一差錯。
“熱心腸”“好管‘閑事’”是大家對劉萬(wan) 舉(ju) 的評價(jia) 。小區環境衛生、安保秩序、樓道照明、家庭矛盾調解等等,隻要是他眼裏看到的他都會(hui) 盡心解決(jue) 。
2004年,劉萬(wan) 舉(ju) 無意間看到了石家莊鐵路職業(ye) 技術學院大二學生求助信,便開始了他的捐資助學之路。2020年7月,他資助行唐兩(liang) 名即將入學的大學生1萬(wan) 元。2022年5月,看到“沙河6歲男孩患病盼望救助”報道後,他又捐出1萬(wan) 元……十餘(yu) 年來,他向災區捐款捐物、資助貧困大學生,累計有10餘(yu) 萬(wan) 元。
如今的劉萬(wan) 舉(ju) 雖已年過九旬,但依然保持著旺盛的革命熱情,猶如一匹負軛老馬,不負初心、砥礪前行,用對黨(dang) 對人民的忠誠、奉獻、愛心繪織著更加絢麗(li) 多彩的晚年生活。
放眼燕趙大地,像張靜、武大勇、劉萬(wan) 舉(ju) 一樣的黨(dang) 員還有很多,他們(men) 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用奮鬥書(shu) 寫(xie) 人生,將青春獻給了黨(dang) 和人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