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促進減汙降碳協同增效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發布時間:2022-07-14 16:10:00來源: 河北日報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以高水平生態保護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促進減汙降碳協同增效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對排名出現大幅下滑的市派出強化執法組和技術服務組進行幫扶;強力推進鋼鐵企業(ye) 環保績效全麵創A,以鋼鐵行業(ye) 創A引領帶動其他行業(ye) 轉型升級;開展環評服務百日攻堅和環保服務“兩(liang) 進三送”活動,“零距離”幫扶企業(ye) 破解汙染治理難題……

  河北省委十屆二次全會(hui) 強調,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加大汙染治理力度,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全麵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切實把全會(hui) 精神轉化為(wei) 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際成效。河北省生態環境廳以實現減汙降碳協同增效為(wei) 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創新理念、強化舉(ju) 措,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以高水平生態保護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所有設區市決(jue) 不能再進入‘後十’和白洋澱穩定保持Ⅲ類水質並持續改善目標,省生態環境廳統籌推進各項重點工作,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推進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省生態環境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李晉宇表示。

  以所有設區市全部退出“後十”為(wei) 總牽引,省生態環境廳開展工業(ye) 企業(ye) 全麵達標排放、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揚塵麵源汙染治理、產(chan) 業(ye) 集群升級改造、餐飲油煙整治、臭氧汙染防治、重汙染天氣消除七大專(zhuan) 項行動,科學精準持續推進大氣質量改善。截至7月3日,所有設區市均在“後十”之外,全省PM2.5同比下降8.5%,優(you) 良天數同比增加4天。

  突出重點流域綜合治理,打造良好水生態環境。在白洋澱區域謀劃實施8大類52項治理工程,上遊地區全麵推行“六無”標準,澱區實施百澱聯通、生態清淤等內(nei) 源治理工程;持續提升京津水源水質,強化全區域全方位管控,確保灤河、潮白河出境水質穩定保持Ⅱ類以上,永定河出境水質Ⅲ類以上;推進41條入海河流水質提升、4269個(ge) 排汙口分類整治,推動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

  強化汙染源頭防控,保障土壤環境安全。堅持預防為(wei) 主、保護優(you) 先、用控並舉(ju) ,確保受汙染耕地和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實現城市、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動態清零不反彈;在固廢治理方麵,堅持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並重,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強化固體(ti) 廢物和危險廢物科學處置和綜合利用,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在變廢為(wei) 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方麵力爭(zheng) 取得新成效。

  大力開展生態修複保護,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建立生物多樣性發布評價(jia) 製度。加快推進白洋澱鳥類棲息地建設。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修複工程,探索張承壩上地區生態治理新模式。積極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年內(nei) 爭(zheng) 創5家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兩(liang) 山”實踐創新基地。以點帶麵,全麵推進美麗(li) 河北建設。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同時麵臨(lin) 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和碳達峰、碳中和兩(liang) 大戰略任務,生態環境多目標治理要求進一步凸顯,協同推進減汙降碳已成為(wei) 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

  促進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今年6月,省生態環境廳舉(ju) 行首批排汙權市場交易啟動暨深化降碳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戰略合作簽約儀(yi) 式,強力推進排汙權交易改革,深化降碳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全麵提高環境治理綜合效能,實現環境效益、氣候效益、經濟效益多贏。

  突出抓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實施,省生態環境廳不斷拓展降碳產(chan) 品領域,建立降碳產(chan) 品方法學體(ti) 係。以鋼鐵行業(ye) 為(wei) 突破口,製定碳排放基準值,探索常態化降碳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全年力爭(zheng) 降碳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1億(yi) 元以上。

  “我們(men) 將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逐步推動公共領域用車電動化,有序推動老舊車輛替換為(wei) 新能源車輛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加快開展中重型電動、燃料電池貨車示範應用和商業(ye) 化運營。”李晉宇表示,省生態環境廳將積極推廣碳捕集、碳利用和碳封存試點示範,力爭(zheng) 在鋼鐵、電力等行業(ye) 盡早取得突破;健全完善碳核查、監測、統計體(ti) 係,年內(nei) 將重點行業(ye) 碳排放納入排汙許可管理;積極參與(yu) 全國碳市場交易,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記者賈楠)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