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大山深處的致富“小夜燈”
天津大學實踐隊開展暑期社會(hui) 實踐。天津大學供圖
人民網天津7月18日電 (李丹)日前,天津大學“黔程無憂”實踐隊來到貴州省山區開展暑期社會(hui) 實踐,立足當地旅遊資源實際,打造出村民“課上願意聽,課下還想聽”的優(you) 質夜校,用一盞盞“小夜燈”照亮大山深處的致富路。
黔中大地山好水美,民族文化濃厚,物產(chan) 資源豐(feng) 富多樣。其中,樓上古寨和大歹苗寨堪稱兩(liang) 顆“明珠”:樓上古寨始建於(yu) 明朝弘治年間,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曆史,周圍盡是千年翠柏,宛若世外桃源,當地人稱之為(wei) “佛頂山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村莊”;大歹苗寨是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和“生態博物館”之一,被譽為(wei) “山脊上的非遺走廊”。當地正在培育特色旅遊鄉(xiang) 村,讓農(nong) 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nong) 房變客房,促進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然而這些古寨苗寨地處民族地區,留守婦女老人較多,很多村民識字少,甚至不會(hui) 使用智能手機,很難與(yu) 外界開展商業(ye) 交流,這成為(wei) 了當地開發旅遊業(ye) 的一大阻礙。
為(wei) 改變這一狀況,天津大學“黔程無憂”實踐隊的師生走進大山,對貴州省石阡、從(cong) 江、玉屏、鎮遠、三穗等6個(ge) 縣區逐一實地走訪調研,通過分析數據、構建模型,探析夜校教學賦能鄉(xiang) 村旅遊的路徑。調研後,同學們(men) 接連利用當地“樓上古寨夜校”“貴運社區夜校”等平台開展了五批次夜校課程。夜校為(wei) 期兩(liang) 周,從(cong) 基礎文化、旅遊服務、技能提升和民俗文化等四大類課程展開教學,共設置短視頻發布、民俗宣傳(chuan) 、漢字教學、農(nong) 家樂(le) 管理等28門課程。“感謝天津大學同學們(men) 送來的‘小夜燈’。這近兩(liang) 周的課程,提升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文化自信,燃起了他們(men) 對家鄉(xiang) 的自豪感。他們(men) 了解到家鄉(xiang) 的優(you) 勢,有了思想上的轉變,才有興(xing) 趣和動力加入旅遊產(chan) 業(ye) ,去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樓上村村委會(hui) 主任周來運說。
實踐隊指導老師孫媛表示,天津大學師生帶著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責任聚集在一起,利用夜校課堂拉近與(yu) 村民的距離,了解百姓實際需求,探尋振興(xing) 良方。這次實踐在每個(ge) 人心裏都播下一顆大愛的種子,它會(hui) 在同學們(men) 心中生根發芽,也會(hui) 在當地村民心中綻開希望之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