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陽泉郊區:青山如黛 幸福如歌

發布時間:2022-07-27 15:57:00來源: 山西日報

 

  青山如黛,翠峰如屏。在陽泉郊區這片紅色熱土上,遍布著革命遺跡遺存和紅色景點,這裏曾是百團大戰的主戰場之一,這裏更有八路軍(jun) 將士奮勇迎敵的故事代代相傳(chuan) 。

  如今,戰爭(zheng) 的硝煙早已退去,紅色基因深深刻在陽泉郊區的山水之間,那些百姓們(men) 口口相傳(chuan) 的紅色故事,如今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郊區人砥礪奮進,在新時代裏奮力繪就一幅幸福畫卷。

  創特色引客來 鄉(xiang) 村美了鄉(xiang) 親(qin) 富了

  鄉(xiang) 間的清晨,有著說不盡的舒爽。7月17日一大早,家住陽泉郊區西南舁鄉(xiang) 咀子上村的李小花就忙活了起來。

  “今天是周末,客人肯定不少,總也有個(ge) 十桌八桌的。”擇著手裏的青菜,李小花不僅(jin) 手上利索,眉宇間更滿是笑意。

  咀子上村,曾經是個(ge) 不為(wei) 人知的小山村,房屋陳舊。不多的耕地讓村民們(men) 勉強糊口,許多村民隻能選擇背井離鄉(xiang) ,外出奔波。“精巴”又能幹的李小花,十年前也和大家一樣戴著“窮帽”。

  2012年,在區裏的大力支持下,咀子上村發展起了鄉(xiang) 村遊、農(nong) 家樂(le) ,更是打出了“吃在咀子上”的招牌。

  很快,村裏的扇車、石碾就成了“打卡”拍照的熱門背景,石牆、火炕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裏人。麵筋、涼粉、水菜,一道道農(nong) 家菜入口,激活著味蕾更喚醒著鄉(xiang) 愁。

  憑借著飯菜幹淨、食材新鮮、分量充足,李小花的生意也隨之紅火了起來,從(cong) 四冷四熱到十菜一湯,菜品的花樣越來越全,李小花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吃農(nong) 家美食、摘新鮮水果、遊美麗(li) 田園、賞綠水青山。多年來,陽泉郊區立足自身實際,將美麗(li) 鄉(xiang) 村與(yu) 全域旅遊相結合,把可看、可吃、可遊的旅遊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逐步形成了一條集賞花踏青、采摘時令農(nong) 產(chan) 品、品嚐農(nong) 家美食、體(ti) 驗特色民俗等於(yu)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鏈。

  進村的路通了、村裏的景美了,逐步建成的采摘園、農(nong) 家樂(le) 和民俗展覽館更是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遊客。如今,咀子上村的名氣越來越大、人氣越來越旺,不少離鄉(xiang) 的村民也帶著創業(ye) 的夢想回來了。

  “客人多的時候,我這裏的碗都不夠用,還要和鄰居借。一年下來,能賺個(ge) 十多萬(wan) 的。”品嚐農(nong) 家飯、享受田園景,絡繹不絕的遊客為(wei) 李小花帶來了好光景。

  臨(lin) 近晌午,村口的空地上早已停滿了車。忙前忙後、進進出出,院子裏滿是李小花奔忙的身影。

  抓黨(dang) 建促治理 環境優(you) 了生活甜了

  天色轉暗、暑氣消散,在陽泉高新區石榴園小區旁邊的小遊園裏、籃球場上,隨處可見駝嶺頭村村民的身影,圍在桌邊下棋,聊天消暑,儼(yan) 然展開了一幅村美人和的和諧畫卷。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zhong) 看著黨(dang) 支部。一個(ge) 村隻有建起一個(ge) 好支部,才能治理出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才能帶領百姓過上好日子。”談起村裏的變化,駝嶺頭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梁崇軍(jun) 開門見山。

  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加強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把基層黨(dang) 的建設融入中心工作,成了駝嶺頭村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法寶”。

  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堅持問題導向,駝嶺頭村推行“支部帶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文明潤村”模式,努力探索一條鄉(xiang) 村治理新路,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鄉(xiang) 村善治新格局。

  “最近,俺村開始實施村支‘兩(liang) 委’班子成員月度民主評議製度,班子成員的幹勁兒(er) 更足了,為(wei) 民辦事時更有指向、更務實了,村民的滿意度也更高了。”梁崇軍(jun) 向記者介紹。

  從(cong) 3月開始,駝嶺頭村每月15日雷打不動向村民代表發出村支“兩(liang) 委”班子成員月度民主評議表,當月25日前統一收回。村支“兩(liang) 委”班子成員會(hui) 對照收集到的問題、意見一一整改,並在次月的15日向村民反饋意見辦理進展、結果。

  “民主評議表設置了打分欄和意見欄,村支‘兩(liang) 委’班子成員幹得好不好、日常管理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村民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幾個(ge) 月,大夥(huo) 兒(er) 來參加月度民主評議會(hui) 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在班子成員挨個(ge) 回複意見辦理情況時,在場的村民代表有時還會(hui) 提出不同觀點。但隻要大家坐在一起好好商量,再複雜的問題也好解決(jue) 。”梁崇軍(jun) 說。

  小區入口地麵下陷、雨天道路積水嚴(yan) 重問題妥善解決(jue) ,小區物業(ye) 費標準適當下調,修繕非機動車停車棚……在小遊園一旁的公示欄上,最新的村支“兩(liang) 委”班子成員月度民主評議結果公示表格張貼在顯眼處。
以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讓村民嚐到“甜頭”,也讓村子發展更有了“奔頭”。

  講文明樹新風 日子好了風氣正了

  日頭西向,夕陽的餘(yu) 暉在郊區蔭營鎮下煙村灑下一片金黃。下煙村的活動室裏,幾位老人一邊下棋一邊嘮家常;村裏主幹道兩(liang) 側(ce) 的農(nong) 家院牆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主題牆繪十分醒目。剛剛識字的孩童念著村規民約“三字經”……一幀幀美麗(li) 和諧的畫麵勾勒出一幅鄉(xiang) 村美景。

  2019年,陽泉郊區被列為(wei)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郊區緊抓這一機遇,成立了郊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基層所(站),圍繞“城郊型新時代文明實踐樣板區”建設目標,精心謀劃、紮實推動,讓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落地生根。

  “全區各鄉(xiang) 鎮、村、社區及部分企業(ye) 共有便民服務大廳、文化禮堂、農(nong) 家書(shu) 屋、道德講堂等公共文化陣地409個(ge) ,郊區整合盤活各類基層公共服務陣地,突出文明實踐功能,把現有的資源逐步打造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陣地。”郊區區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孫瑞芳介紹。

  不僅(jin) 如此,郊區以“一地一品牌,家家有特色”為(wei) 目標,讓各鄉(xiang) 鎮、村、社區立足自身資源,因地製宜深挖基層文化陣地特色:河底鎮依托道德講堂,發起了“青龍雅庠”家庭教育項目;郊區圖書(shu) 館利用文化講堂,定期開展經典國學講座、紅色電影展播、青少年科普知識講座等公益活動;西南舁鄉(xiang) 利用惠農(nong) 中心服務站等平台,開展果農(nong) 技術培訓、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經驗交流……群眾(zhong) 需要啥,文明實踐就提供啥,努力做到以人民為(wei) 中心,與(yu) 群眾(zhong) 心連心。

  在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不斷走深走細走實的過程中,郊區精心謀劃,不斷破題,今年提出的“每月一主題,每站一特色”思路,倡導開展形式多樣、主題各異的誌願者服務活動,努力打通宣傳(chuan) 群眾(zhong) 、教育群眾(zhong) 、關(guan) 心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公裏”。

  四月“感懷清明、遙寄相思”,五月“崇尚孝道、感恩父母”,六月“傳(chuan) 承文明、品讀經典”……一村一特色、一月一主題,一個(ge) 個(ge) 基層站點從(cong) 自身實際入手,找準了各自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抓手,做到了讓人民群眾(zhong) 受益,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紮根。(記者蘇曉晨)

  記者手記:

  一個(ge) 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開花結果,一張張美麗(li) 笑臉燦爛綻放,一幅幅生動畫卷次第展開……走進陽泉郊區,看到的是一幅高質量發展的幸福畫卷。

  立足新起點,無論是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大舞台,還是在基層治理的最前沿,郊區上上下下弘揚老區精神,發揚優(you) 良傳(chuan) 統,不斷凝聚著奮勇向前的強大力量。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老區人民堅定不移跟黨(dang) 走。陽泉郊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賡續紅色血脈,奮力逐夢前行,不斷書(shu) 寫(xie) 新時代的精彩篇章。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