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丨蘇州高鐵新城瞄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路智慧 車聰明
原題:江蘇蘇州高鐵新城瞄準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
路智慧 車聰明(走特色發展之路)
在江蘇蘇州高鐵新城的街頭,隨處可見頂著天線的汽車在路上行駛,路燈杆上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布設的傳(chuan) 感器,而在雲(yun) 控平台上,大量的數據正在運算。聰明的車、智慧的路、靈活的網,在蘇州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的生態鏈已經初步形成。目前,蘇州高鐵新城已集聚車聯網企業(ye) 超100家,覆蓋軟件算法、環境感知、仿真測試、基礎設施、出行服務、通信網絡等30餘(yu) 個(ge) 細分領域。
頂層設計 前瞻布局
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這個(ge) 風口,蘇州高鐵新城在2017年的時候就瞄準了。依托高鐵蘇州北站,蘇州高鐵新城在長三角區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you) 勢,同時具有蘇州產(chan) 業(ye) 要素聚集的基因,恰逢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方興(xing) 未艾,蘇州高鐵新城在產(chan) 業(ye) 上進行了前瞻布局,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wei) 區域的“一號產(chan) 業(ye) ”來發展。
蘇州市相城區區委常委、蘇州高鐵新城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梁智垚介紹,蘇州高鐵新城在業(ye) 內(nei) 率先發布了《蘇州高鐵新城車聯網場景城市規劃》,編製了《蘇州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製定實施了《蘇州高鐵新城關(guan) 於(yu) 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的實施細則》。對於(yu) 落戶企業(ye) ,不僅(jin) 有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專(zhuan) 項扶持,其中包括最高1億(yi) 元的量產(chan) 支持、最高800萬(wan) 元的運營支持、最高800萬(wan) 元平台服務使用補貼、最高2000萬(wan) 元的課題補貼等,還有落戶支持、研發補助、高科技項目獎勵等政策扶持。
優(you) 厚的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企業(ye) 落戶,乘用車領域的魔門塔、幹線物流領域的智加科技、增量零部件領域的圖達通、產(chan) 業(ye) 服務生態領域的智行眾(zhong) 維、出行領域的T3出行和曹操出行、主機廠領域的吉利汽車等紛紛布局,使得高鐵新城成為(wei) 國內(nei) 智能網聯汽車企業(ye) 集聚度較高的區域。
走進圖達通,陳列櫃裏展示著公司最新研發的車用激光雷達,這款名為(wei) “獵鷹”的雷達是全球首款大規模量產(chan) 的1550nm激光雷達。圖達通智能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常敏告訴記者,蘇州高鐵新城內(nei) 的產(chan) 業(ye) 生態較完善,生態鏈上的幾家頭部企業(ye) 都在區域內(nei) ,合作洽談非常方便。
車路協同 行業(ye) 領先
在兆潤領寓商務廣場站,乘客隻需打開手機掃描小巴上的二維碼便可免費體(ti) 驗自動駕駛的輕舟小巴。行駛過程中,坐在駕駛位置的不再是駕駛員,而是安全員。車子沿著智能網聯測試道路行駛,突然,前麵的一輛汽車急刹車,小巴內(nei) 的電視屏幕上已經采集到了這個(ge) 場景,同時,小巴也做出了刹車動作,這一切都是由係統自主完成。
輕舟智航旗下的小巴搭載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攝像頭,目前可以達到L4級的自動駕駛能力。這得益於(yu) 公司打造了一套以“數據驅動+效率”提升為(wei) 內(nei) 核的“自動駕駛超級工廠”體(ti) 係。
除了小巴之外,蘇州高鐵新城內(nei) 還有自動駕駛出租車、無人環衛車、智能巡檢、無人配送餐車、無人快遞配送車等。
“聰明的車,還離不開智慧的路,目前我們(men) 走的是車路協同的技術路線,也可以降低單車的成本。”蘇州高鐵新城黨(dang) 工委委員、管委會(hui) 副主任丁盛義(yi) 告訴記者,蘇州高鐵新城現已高標準建設了業(ye) 內(nei) 領先、能夠全麵滿足車路協同多項需求的5G網絡和路側(ce) 基礎設施,智能網聯測試道路已經建成63.4公裏,2022年要增加到140公裏以上,實現蘇州高鐵新城28.9平方公裏區域全覆蓋。
打造平台 聚集產(chan) 業(ye)
在蘇州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由國資平台——先導(蘇州)數字產(chan) 業(ye) 投資有限公司來實施。公司是江蘇省唯一的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促進機構,參與(yu) 建設了蘇州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道路,搭建了智能駕駛產(chan) 業(ye) 公共服務平台,建成了智駕運維港、雲(yun) 控平台等。
在智駕運維港,記者看到不同品牌的智能網聯汽車服務商在為(wei) 車輛提供定製化的服務,比如測試、充電、清洗保養(yang) 等。目前已搭建7大開放功能區和8個(ge) 專(zhuan) 業(ye) 服務載體(ti) ,可以滿足智能網聯汽車企業(ye) 需要的項目對標、車輛改造、技術測試、設備檢測、運營保障、專(zhuan) 技人才培育等方麵的一係列需求,覆蓋了從(cong) L2到L4全階段的高等級智能駕駛測試需求,為(wei) 智能駕駛產(chan) 業(ye) 提供了“封閉實驗場所”和“開放測試道路”之外的“第三空間”。
“2024年將完成數字基礎設施建設30個(ge) 、智能網聯車輛規模達3000輛,搭建研發機構20個(ge) 、產(chan) 業(ye) 特色載體(ti) 10個(ge) ,集聚相關(guan) 企業(ye) 達300家、專(zhuan) 業(ye) 研發人才超5000人,完成技術專(zhuan) 利200項、國家和行業(ye) 標準30項,跨平台、跨產(chan) 業(ye) 建立‘場景城市’品牌認知,打造‘蘇州方案’,使場景運營實力成為(wei) 不可替代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丁盛義(yi) 介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