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打造全國海洋裝備高端製造領航區
在全麵摸清天津市海洋裝備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家底”基礎上,日前,天津市科技局編製了海洋裝備領域科技創新資源圖譜,形成了《天津市海洋裝備領域科技創新發展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到2024年,天津市海洋裝備產(chan) 業(ye) 鏈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整體(ti) 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率5%以上,產(chan) 值規模年均增速15%以上,營業(ye) 收入達350億(yi) 元以上。
同時,以保稅區臨(lin) 港區域為(wei) 核心,打造1個(ge) 國家級海洋裝備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到2024年,產(chan) 業(ye) 鏈發展能級和整體(ti) 競爭(zheng) 力大幅提升,成為(wei) 全國海洋裝備高端製造領航區。
支持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
海油工程公司研製的“深海一號”深水半潛式生產(chan) 平台,實現3項世界首次和13項國內(nei) 首創;昊野科技助力雙潛水器“奮鬥者號”和“滄海號”深海互拍,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一批“卡脖子”技術取得突破,一批“殺手鐧”產(chan) 品成功開發……
近年來,天津市科技局布局實施市級科技重大專(zhuan) 項,通過支持開展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大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十三五”期間,天津市共牽頭承擔“深海關(guan) 鍵技術與(yu) 裝備”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海洋局專(zhuan) 項等項目49項,獲國撥經費超過10億(yi) 元。通過市級科技計劃和智能製造專(zhuan) 項政策,支持“浮式生產(chan) 儲(chu) 卸油綜合平台”等一批技術研發和應用示範項目,帶動社會(hui) 研發投入超過15億(yi) 元。
“未來,我市將多元化、多維度支持一批技術高、需求大、應用範圍廣,關(guan) 乎科學探索前沿和國家能源安全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天津市科技局高新處二級調研員周明表示,天津市圍繞海洋科學裝備、海洋運載裝備、海洋油氣開采以及新能源應用等領域,開展“卡脖子”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和應用示範,引導全社會(hui) 不斷突破產(chan) 業(ye) 發展重大技術難題。
推進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融通發展
海洋裝備是天津市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鏈四條子產(chan) 業(ye) 鏈之一。周明表示:“我市聚焦重大項目和創新圖譜,聚焦產(chan) 業(ye) 鏈缺失環節,加快提升創新能力和關(guan) 鍵設備係統集成能力,加速海洋裝備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支撐我市海洋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天津市將依托天津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試驗區建設,推進典型應用場景落地。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海洋裝備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挖掘新場景,催生新業(ye) 態。開展物聯網、5G、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海洋裝備製造產(chan) 線上應用示範。打造“智慧港口”等重大應用示範和典型技術落地應用場景10項以上,促進一批新技術、新產(chan) 品的成果轉化和應用示範,打造“中國方案”。
打造海洋裝備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
截至2021年底,在海洋裝備領域,天津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已達120餘(yu) 家。其中,天津市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博邁科公司構建海工裝備全產(chan) 業(ye) 鏈,近三年營收增長率達到60%—90%;海油工程公司創新打造全國首個(ge) 智能製造基地,兩(liang) 期總投資40億(yi) 元、一期已投資26億(yi) 元,在天津本地合作企業(ye) 超過60家。
天津市著力打造海工裝備製造和服務產(chan) 業(ye) 新高地成效顯著。目前已形成以海油工程、博邁科為(wei) 龍頭的海洋油氣裝備產(chan) 業(ye) ,以中船船舶為(wei) 核心的高技術船舶產(chan) 業(ye) ,以中交一航局為(wei) 龍頭的港口航道工程產(chan) 業(ye) ,以瑞源電氣、太重濱海為(wei) 代表的海洋風能裝備產(chan) 業(ye) ,基本形成了涵蓋“零部件—裝備集成—總裝建造—配套服務”的海工裝備產(chan) 業(ye) 體(ti) 係,營業(ye) 收入近270億(yi) 元。(記者 張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