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黨員論壇·鄉村幹部說振興)
有2/3的麵積是水源保護地,生態紅線要守牢,經濟社會(hui) 要發展,怎麽(me) 辦?我所在的浙江省紹興(xing) 市柯橋區平水鎮是全區麵積最大的山區鄉(xiang) 鎮,推進共同富裕,難點痛點在農(nong) 村,“硬骨頭”則在山區鄉(xiang) 村。
要構建山區生態產(chan) 品的價(jia) 值實現機製,產(chan) 業(ye) 發展是重中之重。製約條件十分明顯:山多地少、資源分散、產(chan) 業(ye) 發展處處受限。為(wei) 此,我們(men) 打破村村之間、鎮鎮之間的“行政籬笆”,發揮文旅、花卉、毛竹、茶葉等產(chan) 業(ye) 資源優(you) 勢,組建形式多樣的黨(dang) 建聯盟,找準山區鄉(xiang) 鎮產(chan) 業(ye) 發展的突破口。
要把黨(dang) 建功夫做紮實,就要統領各方力量,將基層組織優(you) 勢轉化為(wei) 共富發展優(you) 勢,最終實現強村富民。山區留不住年輕人,留守老人較多。於(yu) 是,我們(men) 圍繞“銀齡產(chan) 業(ye) ”,2021年以來,在王化片5個(ge) 村率先組建“1+5+N”康養(yang) 黨(dang) 建聯盟,整合康養(yang) 項目金秋公司、5個(ge) 村及基層站所等多方力量,通過“組織聯建、人才聯育、文化聯融、服務聯通”等方式,盤活閑置農(nong) 房、閑置土地和閑置勞力,建成了養(yang) 老、照料、營銷三大中心。
短短時間內(nei) ,320間閑置農(nong) 房被激活,上海、杭州等地的許多老人慕名而來,在綠水青山中頤養(yang) 天年,美麗(li) 鄉(xiang) 村化身養(yang) 生福地。對於(yu) 村民而言,農(nong) 房盤活有了租金,家門口就業(ye) 掙了薪金,因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實現了50萬(wan) 元增收,還得了“股金”,綜合測算,人均可增收8000元。
毛竹產(chan) 業(ye) 是我們(men) 南部山區鄉(xiang) 鎮的豐(feng) 厚資源。隨著勞動力成本提升,許多毛竹林缺乏有效管理,如何化低效林為(wei) 致富林?我們(men) 引進了中禾竹木等企業(ye) ,組建平水、王壇、稽東(dong) 三鎮構成“跨區域黨(dang) 建聯盟”:政府搭台,村集體(ti) 組織砍伐;企業(ye) 唱戲,將後續的運輸、加工和銷售一鏈貫通。今後,10萬(wan) 餘(yu) 畝(mu) 毛竹林都能得到有效利用,村級集體(ti) 經濟可增收2000萬(wan) 元,帶動1000餘(yu) 人就業(ye) 。
實踐中,我們(men) 發現,企業(ye) 主體(ti) 力量不可或缺,因此我們(men) 還組建“村企聯盟”,實現共贏發展。海豐(feng) 花卉有限公司與(yu) 劍灶村黨(dang) 總支建立“共富聯盟”後,集中流轉了1200多畝(mu) 土地,800戶農(nong) 戶成了花田承包戶。借助共富花卉工坊平台,當地土地收益增加了1.5倍,小農(nong) 戶接軌現代農(nong) 業(ye) ,增收達4000餘(yu) 萬(wan) 元。
聯盟凝聚共富合力,阡陌鄉(xiang) 間大有可為(wei) 。實踐證明,山區要共富,核心在黨(dang) 建統領、關(guan) 鍵在產(chan) 業(ye) 引領,抓住了“牛鼻子”,我們(men) 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作者為(wei) 浙江省紹興(xing) 市柯橋區平水鎮黨(dang) 委書(shu) 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