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網約車“空調之爭”引熱議 “清涼出行”誰買單

發布時間:2022-08-11 16:15:00來源: 新華日報

  炎炎夏日,網約車拒開空調或開空調要加錢的新聞多次登上熱搜,引發各方熱議。近年來,網約車與(yu) 乘客之間的“空調之爭(zheng) ”已屢見不鮮。今年,由於(yu) 極端高溫天氣持續,這一矛盾顯得更為(wei) 突出。乘客打車有權實現“空調自由”嗎?網約車該不該加收空調費?一個(ge) 個(ge) 小問號,牽出了攸關(guan) 百姓利益的大問題。

  “兩(liang) 塊錢的公交車都有空調,

  憑啥網約車沒有”

  “外麵熱浪滾滾,好不容易打到車以為(wei) 能鑽進空調間,結果遇到了不開空調的‘節儉(jian) ’司機!”談起前幾天的一次遭遇,羅泳氣不打一處來,“我跟司機提了三次開空調,司機隻裝沒聽見。”小羅猜測,可能是因為(wei) 平台有語音監控,司機不想開空調又不好直接拒絕,幹脆就不作聲“冷處理”。

  小羅的遭遇並非個(ge) 例。記者隨機采訪了20位網民,其中90%以上都遭遇過司機不願開空調的情況。“從(cong) 一個(ge) ‘蒸籠’進了另一個(ge) ‘蒸籠’,這錢花得太冤枉。”網友小畢吐槽道,“兩(liang) 塊錢的公交車都有空調,憑啥網約車沒有?”由“空調之爭(zheng) ”引發的矛盾衝(chong) 突,近期也在各地頻頻上演。北京一網約車司機不僅(jin) 拒絕了乘客開空調的要求,甚至以影響心情為(wei) 由,把乘客扔在了半路。還有一些司機直接在乘客座椅前貼上收費通知單,要求“開空調加收10元現金”,還附上單獨的收款二維碼。

  對於(yu) 乘客的吐槽,不少網約車司機也覺得委屈。網約車司機老苗駕駛著一輛油電混合動力的日產(chan) 車,他告訴記者,如果開空調,每天的耗油量就要增加20%,“有的純燃油車最高要增加30%的耗油量”。老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天跑300公裏,按照當前油價(jia) 開空調每公裏油費要0.6元,一天的油費是180元;不開空調,每公裏油費是0.45元,一天的油費是135元。“我一天的營業(ye) 額也就300多元,不開空調一天就可以省45元,一個(ge) 月就能省1000多元。”

  另一位網約車司機小廖也讚同苗師傅的說法。他說,很多司機怕乘客投訴,會(hui) 采取接單時開空調、乘客下車後關(guan) 上的方式,“能省一點是一點”。記者注意到,小廖的車上還裝了“搖頭”小風扇,“有時候乘客會(hui) 覺得空調開得不夠低,有風吹起來會(hui) 更好一些。”小廖說。

  曹操出行公關(guan) 經理陳成分析去年的後台數據發現,區別於(yu) 油車,新能源車開空調的成本增加不算多,主要體(ti) 現為(wei) 電量消耗,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新能源汽車全程開空調造成的電耗差是0.02千瓦時/公裏。對於(yu) 每天都要充電的新能源網約車司機來說,每月增加的“空調成本”僅(jin) 在120元左右。

  司乘吵得“熱火朝天”,

  平台不能“躲著涼快”

  “乘客有權要求開空調,這是完全合理合法的。”江蘇法德東(dong) 恒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歌告訴記者,《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第25條規定,網約車平台公司和駕駛員提供經營服務應當符合國家有關(guan) 運營服務標準。雖然暫行辦法未對是否開空調作出具體(ti) 規定,但網約車的服務標準同樣遵守《出租汽車運營服務規範》,其中明確規定,應根據乘客意願升降車窗玻璃、使用音響、視頻和空調等相關(guan) 服務設備。

  在楊歌看來,司機提出的“成本過高”也具有一定合理性,如果司機認為(wei) 運營中承擔的成本過高,無法負擔空調費用,應向自己所屬公司以及網約車平台進行主張和協商,並根據相關(guan) 法律法規向平台主張保障自己的權益,“而不是把空調成本轉嫁給乘客”。

  有關(guan) 專(zhuan) 家認為(wei) ,之所以出現“空調之爭(zheng)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wei) 司機不願承擔成本上漲導致的收益受損,就以拒開空調或額外收費的方式將損失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無論是強製司機承擔多餘(yu) 成本,還是限製乘客“空調自由”,都顯得不合情理,作為(wei) 乘客與(yu) 司機之間的“紐帶”,網約車平台理應有所作為(wei) 。

  記者關(guan) 注到,應對愈演愈烈的“空調之爭(zheng) ”,一些網約車平台不再“袖手旁觀”。近日,高德打車聯合各大網約車平台與(yu) 出租車企業(ye) 啟動“清涼行動”,麵向廣大司機推出高溫補貼、暑期免傭(yong) 等福利,激發司機的出車動力。美團打車近期也推出新規,司機每周可獲36小時免傭(yong) 時間,每天可以領取最高88元的滿單獎勵,降低出車成本。

  “我們(men) 平台是堅決(jue) 不允許司機額外加價(jia) 的,如果乘客與(yu) 司機協商不一致或發現司機有額外加價(jia) ,可以反饋給平台。”美團打車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行業(ye) 通用服務標準中,司機作為(wei) 服務方,有義(yi) 務滿足乘客使用空調等車內(nei) 設備的需求。

  “最理想的狀態是,網約車、外賣等各類新業(ye) 態應當更側(ce) 重基於(yu) 互聯網技術搭建扁平化平台,生產(chan) 者能夠更容易地接入大市場,消費者能夠以合理價(jia) 格購買(mai) 商品服務。”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係副主任劉餘(yu) 說,現在麵臨(lin) 的情況是,這類平台同時也是一個(ge) “中間商”,兼具需求者和供給者雙重角色,甚至利用平台所帶來的渠道壟斷地位,從(cong) 供需雙方同時獲取利益。“我們(men) 有學生團隊做過一項研究,目前主要網約車服務商的綜合提留比例為(wei) 18%-25%,即司機收到100元,消費者就要付出118-125元。”劉餘(yu) 說,當消費者認為(wei) 已經付出了合理的價(jia) 格,而網約車卻沒有拿到相應費用,再疊加燃油價(jia) 格上漲成本增加等影響時,矛盾就產(chan) 生了。

  記者從(cong) 部分網約車司機處也了解到,不同平台對抽成都有內(nei) 部算法,但總體(ti) 比例大多在20%-30%。“無論是網約車還是外賣等平台,大多會(hui) 在消費者和生產(chan) 者之間賺取一個(ge) 價(jia) 格差,這無可厚非。但不應讓平台成為(wei) 最後的‘定價(jia) 者’,為(wei) 平台留出多少收益份額,需要政府和公眾(zhong) 進行監督和調節。”劉餘(yu) 說。

  劉餘(yu) 建議,平台可以將成本標準明示,更透明地傳(chuan) 遞信息,讓消費者按需選擇。“比如,針對燃油型網約車,由司機選擇,顯示是否有開空調的服務。”劉餘(yu) 說,當溫度達到一定閾值,平台服務公司可以在服務價(jia) 格中設置類似於(yu) 燃油附加費、空調附加費等專(zhuan) 項收費,“但這需要經過市場論證,原有價(jia) 格是不是已經包含空調費用?我們(men) 更鼓勵已經有了足夠收益的平台方,在階段性高溫天氣等特殊情況下,為(wei) 司機提供臨(lin) 時補貼,鼓勵司機保證服務質量。”

  南京出租汽車暨汽車租賃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淩強認為(wei) ,網約車和傳(chuan) 統出租車的基本性質是一樣的,隻不過兩(liang) 者調派方式不同而已。目前,兩(liang) 者邊界越來越模糊。同時,線上網約車行業(ye) 仍需要線下監督管理,讓其更好地良性發展,步入規範化、製度化的軌道。

  新一輪“搶客大戰”,

  “拚價(jia) 格”不如“拚服務”

  截至去年12月,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達4.53億(yi) 人。這一新興(xing) 業(ye) 態正在深度融入社會(hui) 發展。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空調之爭(zheng) ”隻是表象,當網約車的數字越來越龐大,進入市場完全競爭(zheng) 狀態後,“成長的煩惱”也隨之而至。

  在網約車出現之初,平台願意拿出更多的成本補貼司機,並為(wei) 用戶發放不同金額的優(you) 惠券,打車甚至比坐公交都便宜,網約車生意成了“香餑餑”。“在多輪價(jia) 格戰熄火後,如何用服務留住顧客的心,是行業(ye) 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高溫極端天氣的‘大考’下,恰恰暴露出網約車的服務短板。”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教授袁潮清認為(wei) ,網約車行業(ye) 上半場的競爭(zheng) 本質是資本的“跑馬圈地”,簡單直接,但是進入下半場,在越來越充分的市場競爭(zheng) 環境下,網約車平台公司想要穩步發展,就必須從(cong) 此前的“燒錢模式”轉變為(wei) 以安全、合規為(wei) 導向的經營模式。

  事實上,網約車的運營並不如看上去那麽(me) 美。記者在一組蘇州出租汽車運營情況數據中發現,普通出租車單車日均業(ye) 務量17.2筆,網約車單車日均業(ye) 務量14.8筆;普通出租車單車日均收入533.8元,網約車單車日均收入320.4元。

  網約車的效益為(wei) 何落了下風?某互聯網平台負責人分析認為(wei) ,一方麵,平台收取乘客端實際費用原本就低於(yu) 出租車,而平台本身還需要負擔一定技術成本;另一方麵,網約車給予用戶家門口就能上車的服務,司機來接乘客的空駛裏程也隨之增加,且很多都是1公裏以上的路程。相比之下,出租車大多會(hui) 在客流量多的地方尋找訂單。這位負責人認為(wei) ,在目前燃油價(jia) 格走高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每公裏運營成本遠低於(yu) 燃油汽車,網約車行業(ye) 新能源化不失為(wei) 一個(ge) 控製成本的解決(jue) 方案。

  對於(yu) “高抽成”,平台也有一些委屈。有網約車平台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平台抽成比例23%,但這部分抽成將會(hui) 再次拿出一部分補貼給司機和乘客,“比如不定期對司機進行衝(chong) 單獎勵,鼓勵司機在早晚高峰、需求旺盛的區域多出車,多勞多得。”該負責人透露,實際上為(wei) 了搶占市場,眼下能實現盈利的平台並不算多。

  “早期的網約車司機享受到了短期紅利,收入超過行業(ye) 平均水平。但是紅利不可能一直持續,平台對司機的高補貼紅利期過去後,司機收入會(hui) 日趨回歸市場本來的水平,這點需要正視。”袁潮清表示,“出行行業(ye) 與(yu) 居民生活息息相關(guan) ,網約車市場的競爭(zheng) 終歸要從(cong) 價(jia) 格轉向服務。”而在這一輪市場競爭(zheng) 中,隻有重視消費者感受與(yu) 體(ti) 驗,不斷滿足消費者安全、便捷、舒心、差異化的出行需求,才能行穩致遠。隻有遵循市場法則,真正運用市場手段調節,才能為(wei) 司乘雙方尋求出利益平衡的最大公約數。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