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接力,幫助孩子們擁抱美好未來(在一線)
中午時分,孩子們(men) 又在圖書(shu) 室門口排起長隊。南開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佳音打開圖書(shu) 室大門,孩子們(men) 爭(zheng) 先恐後地衝(chong) 了進去,他們(men) 跑到書(shu) 架旁邊,抓起自己喜歡的圖書(shu) ,坐下閱讀起來。
午後高原的暖陽透過窗子照射在孩子們(men) 的臉上,看著這群孩子,李佳音的心裏也升騰起一陣陣暖意。
這種溫暖,就是她和其他四位同學從(cong) 渤海之濱來到西藏拉薩達孜區中心小學支教的原因。從(cong) 2015年開始,南開大學開始在這個(ge) 海拔3700米、距離天津數千公裏的地方設立支教點,7批共計35名支教隊隊員來此開展支教。
李佳音所在的圖書(shu) 室是達孜區中心小學的“南開書(shu) 屋”。每到周六,幾位支教老師就帶著孩子們(men) 在這裏讀書(shu) 。為(wei) 充分照顧孩子們(men) 的閱讀興(xing) 趣,隊員們(men) 從(cong) 社會(hui) 募集資金,持續為(wei) 書(shu) 屋更新補充適合孩子閱讀和學習(xi) 的繪本圖冊(ce) 。
涓涓溪流,匯聚成河。書(shu) 籍一冊(ce) 冊(ce) 積累,各類援助項目也逐步改善——
“雪域津夢”成長類課程是南開大學支教團引以為(wei) 豪的項目之一。2020年,服務於(yu) 支教地的隊員開始為(wei) 孩子們(men) 開展心理輔導課程及講座;2021年,隊員們(men) 又把學校裏的老師、社團引進達孜;2022年,支教隊隊員聯絡在藏工作的南開校友,並將他們(men) 拓展為(wei) 講師資源。
7年前,當第一批南開支教團的青年老師初來西藏,當地的孩子家長還抱著懷疑態度:“這群隻待一年的小娃娃,能把咱家孩子教好嗎?”
如今,家長們(men) 的顧慮已然消散,這群“娃娃老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都十分令人滿意。在學校教學質量測試中,班級成績頻頻拔得頭籌。“教學是基礎,幫助孩子們(men) 擁抱美好未來,是我們(men) 努力的方向。”支教團成員董世堯說。
活動形式多、課程質量高,孩子們(men) 也深深喜歡這些大哥哥、大姐姐。由於(yu) 達孜區實行縣級合並辦學,全區所有鄉(xiang) 鎮的適齡兒(er) 童都在達孜區中心小學就讀。這意味著住校的孩子數量很多,支教團成員不但要當老師,還要照顧孩子們(men) 的生活起居。
幫助住校的孩子做好個(ge) 人衛生,是支教團成員劉曉彤的日常工作。每到周末,孩子們(men) 集聚在宿舍樓前,老師們(men) 打好熱水,逐一幫這些年幼的孩子洗頭。劉曉彤一開始很不習(xi) 慣,有點手足無措。但看到孩子們(men) 幹幹淨淨的樣子,她也心生歡喜,漸漸熟悉並喜歡上了這份工作。
老師們(men) 的辛苦,孩子也看在眼裏。卓瑪央金看到老師給自己洗長發時很麻煩,於(yu) 是趁著放假回家剪了一頭短發。回到學校,老師問起,她說:“短發舒服,老師們(men) 也省事。”
對這些南開大學的學生來說,在西藏工作的經曆也是個(ge) 人成長的過程——他們(men) 不僅(jin) 帶領孩子們(men) 認識了更廣闊的世界,也讓自己對西部的理解更加深刻。
誌向在現實的土壤中深深紮根,如今已是枝繁葉茂。南開支教團首批隊員崔國煜,2017年畢業(ye) 後再次回到西藏工作,紮根雪域,繼續奉獻。據介紹,7年間從(cong) 這支隊伍中走出去的畢業(ye) 生,有九成依舊選擇在基層、在西部工作,在國家需要的地方奉獻青春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14日 第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