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在傳承中創新 在創新中傳承(堅持“兩創” 書寫史詩)

發布時間:2022-08-23 11:08:00來源: 人民日報

  身為(wei) 新時代戲曲藝術工作者,我們(men) 自當有信心、有遠誌、有擔當、有風骨,創作出不負傳(chuan) 統、不負時代的優(you) 秀作品,激發古老戲曲的創新活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堅定了我長久以來的藝術實踐,讓我深受鼓舞。

  中國戲曲曆史悠久,從(cong) 先秦萌芽期到漢唐百戲、宋金院本、元雜劇及明清傳(chuan) 奇,傳(chuan) 統戲曲發展出近400個(ge) 劇種,其中越劇相對年輕。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老師曾說:“昆曲與(yu) 話劇是越劇的奶媽。”越劇能夠在100多年時間裏走向全國、深入人心,完成蛻變,離不開幾代藝術家的守正創新。在互聯網時代、全球化時代,越劇藝術如何繼續綻放魅力,讓更多觀眾(zhong) 走進劇場,通過越劇感受中國傳(chuan) 統戲曲之美?從(cong) 藝40多年來,從(cong) 越劇革新到建設越劇駐場演出劇場、打造越劇文旅品牌,我不斷探索越劇在當代創新發展的可能。

  在學徒期間,俞振飛先生的關(guan) 門弟子徐冠春老師教我戲曲手眼身法步的基本功;汪世瑜老師教我昆曲《牡丹亭》中的名段《拾畫叫畫》;蓋叫天先生的弟子陳幼亭老師教我毯子功、起霸,教我昆曲經典武生戲《林衝(chong) 夜奔》……傳(chuan) 統的基礎成為(wei) 我日後創新的底氣。無論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lan) 芳、昆曲表演藝術家俞振飛,還是我的老師越劇表演藝術家尹桂芳,無不秉持在傳(chuan) 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chuan) 承的理念。今天的我們(men) 在凝視傳(chuan) 統時,同樣既要有繼承傳(chuan) 統的擔當,又要有轉化創新的意識。

  上世紀90年代,我在扮演《西廂記》張珙一角時,吸收了川劇“踢褶子”的動作。踢飛的褶子既體(ti) 現人物當時內(nei) 心的迫切,又展示出傳(chuan) 統戲曲的程式美。對現代舞、話劇、音樂(le) 劇等藝術,我也抱持學習(xi) 的心態,謹慎將其化用在越劇舞台。2006年在越劇百年誕辰之際,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老版《梁祝》基礎上創排新版。新版《梁祝》在尊重經典唱段基礎上,充實了劇情和唱腔,將大家耳熟能詳的同名小提琴協奏曲融入其中,並借鑒現代舞蹈語匯,豐(feng) 富了傳(chuan) 統程式動作。比如,在“化蝶”一幕,我們(men) 將昆曲小生的折扇技法和現代舞動作相融合,傳(chuan) 統越劇小生手中的折扇成為(wei) 象征雙宿雙飛的翩躚蝴蝶。新版《梁祝》上演後,獲得諸多國家級獎項,收到來自各大國際藝術節的邀約,展示出當代越劇的藝術魅力。

  在很多人眼中,越劇隻適合表現小橋流水、才子佳人,但在我心中,越劇的表現力遠遠不止於(yu) 此。袁雪芬老師曾在越劇舞台上塑造了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尹桂芳老師塑造了越劇版屈原,前輩藝術家一直在積極拓寬劇種題材。2016年,為(wei) 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ya) 逝世400周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創排越劇《寇流蘭(lan) 與(yu) 杜麗(li) 娘》,將莎劇強烈的戲劇衝(chong) 突和昆曲細膩的表演風格融入越劇。我在舞台上分飾古羅馬將軍(jun) 寇流蘭(lan) 和古代書(shu) 生柳夢梅這兩(liang) 個(ge) 角色。這部劇在英國首演,兩(liang) 場演出吸引了當地上千名觀眾(zhong) 。2021年,“中國希臘文化和旅遊年”的戲劇活動在小百花越劇場舉(ju) 行。為(wei) 此,我與(yu) 戲劇導演李六乙合作創排越劇《俄狄浦斯王》片段,並在良渚文化遺址上完成外景版錄製,中希兩(liang) 國藝術家以視頻連線方式展開交流。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傳(chuan) 統戲曲向世界展現著中國當代舞台藝術的風采。

  “藝無止境”,這是尹桂芳老師生前贈與(yu) 我的手書(shu) 。多年來,這幅字一直陪伴著我、鼓勵著我。當代中國,江山壯麗(li) ,人民豪邁,前程遠大。新時代為(wei) 文藝繁榮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廣闊舞台。我慶幸自己從(cong) 前輩手中接過戲曲的衣缽,更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ge) 時代。身為(wei) 新時代戲曲藝術工作者,我們(men) 自當有信心、有遠誌、有擔當、有風骨,創作出不負傳(chuan) 統、不負時代的優(you) 秀作品,激發古老戲曲的創新活力。

  (作者為(wei) 越劇演員)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