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更多鄉親挑上“金扁擔”

發布時間:2022-08-24 15:08:00來源: 人民日報

  水稻管護正忙,北大荒紅衛農(nong) 場第五管理區種植戶齊放卻從(cong) 容淡定……

  “叮咚”一聲,齊放的手機收到智慧平台提醒:“最近降水偏多,請加強肥藥調節,預防病蟲害。”看完信息,齊放帶著植保隊趕赴田頭作業(ye) 。“靠著大數據抓田管,墒情、溫度、病蟲害等信息一目了然,生產(chan) 更有準頭。”齊放說,“種田變成了精細活,稻米豐(feng) 收有保證,質量也提高了。”

  穩產(chan) 增產(chan) 根本出路在科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農(nong) 業(ye) 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10年來,全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支撐保障糧食產(chan) 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菜籃子”供給充裕,“米袋子”保障有力。

  科技賦能

  農(nong) 業(ye) 穩產(chan) 保供品質優(you)

  “早上一片金黃,晚上一片碧綠。田間‘鐵牛’馳騁,現在種糧輕鬆多了。”江西省鷹潭市餘(yu) 江區馬荃鎮林溪村,種田大戶吳友發承包的1700多畝(mu) 農(nong) 田裏,各式現代化農(nong) 機大顯身手。“以前搶收搶種得忙個(ge) 把月,現在十來天就完事了。”

  大農(nong) 機助力,田野裏“雙搶”有條不紊:一邊收割機轟鳴,金黃稻穀入倉(cang) ;一邊插秧機忙碌,青青禾苗下田。“旋耕機、拖拉機、收割機一應俱全,機耕、機插、機防、機收,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早稻顆粒歸倉(cang) ,晚稻豐(feng) 收在望,吳友發滿麵笑容……

  農(nong) 機裝備提檔升級,助力端穩“中國飯碗”。我國可自主研製4000多種農(nong) 業(ye) 機械裝備,水稻機械直播、玉米籽粒機收、油菜全程機械化等取得重大進展。全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

  科技助力農(nong) 業(ye) 結構調整。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新模式怎麽(me) 種,一度難倒了不少鄉(xiang) 親(qin) 。”山東(dong) 省德州市陵城區滋鎮豐(feng) 澤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王文昌,創新采用“四二模式”(四行大豆、兩(liang) 行玉米),帶頭示範綠色種植1000畝(mu) 。

  陵城區通過農(nong) 機補貼、技術創新,助力王文昌節本增效。“經過技術改造,一種農(nong) 機兩(liang) 種作物通用,節肥省藥,綠色防控,畝(mu) 產(chan) 投入少了一大截。”青紗帳裏,玉米苗身挺立,大豆長勢喜人,“玉米不減產(chan) ,增收一季豆,豐(feng) 收就是增收!”今年以來,陵城區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推廣已達6萬(wan) 畝(mu) 。

  放眼廣袤田疇,各地利用科技賦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推動生產(chan) 向綠,品質向優(you) 。“從(cong) 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周雲(yun) 龍說,我國堅持走內(nei) 涵式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道路,化肥農(nong) 藥減量增效,化肥農(nong) 藥利用率均超過40%,使用量連續多年負增長。質量安全水平穩定向好,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5%以上,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數量累計達到6.2萬(wan) 個(ge) 。

  服務給力

  好技術讓農(nong) 民用得上

  河南省桐柏縣的茶園裏,黃鉦荃每天忙個(ge) 不停,“好技術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看得見、摸得著。”通過土地流轉、技能幫扶、務工就業(ye) 等方式,黃鉦荃帶動周邊3個(ge) 村的脫貧群眾(zhong) 200餘(yu) 人參與(yu) 茶園種植、管理、經營全過程。

  “好技術紮根田疇,讓小葉子變成金葉子。”作為(wei) 河南省科技特派員,黃鉦荃推廣應用茶樹標準化生產(chan) 、茶清潔化生產(chan) 加工等實用技術,創建返鄉(xiang) 創業(ye) 示範園,麵向大學生、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種植能手等提供創新創業(ye) 服務,新技術推廣範圍大為(wei) 拓展。

  黃鉦荃隻是我國農(nong) 業(ye) 基層科技隊伍中的一分子。近年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強化先進適用技術示範推廣,著力打通農(nong) 技推廣“最後一公裏”。目前全國5.6萬(wan) 個(ge) 農(nong) 技推廣機構和48萬(wan) 多名農(nong) 技人員長期紮根田間一線,開展試驗示範、觀摩展示、技術指導等服務,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快速進村入戶到田,帶動農(nong) 業(ye) 穩產(chan) 保供、農(nong) 民持續增收。

  “強化科技服務,不光要麵對麵,還要會(hui) 屏對屏。”全國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科技標準體(ti) 係處處長熊紅利說,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農(nong) 業(ye) 推廣線上交流平台,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成了鄉(xiang) 親(qin) 觸手可及的“身邊人”。

  “大家看這個(ge) 玉米葉片,葉片十分長,是高稈高穗型,十分高產(chan) ……”點開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的“農(nong) 科雲(yun) ”谘詢平台,農(nong) 學博士、農(nong) 業(ye) 研究員化身主播,不僅(jin) 在室內(nei) 講解,還會(hui) 到試驗田為(wei) 農(nong) 民線上答疑。

  據介紹,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建設運行的中國農(nong) 技推廣信息平台,在2000多個(ge) 縣(農(nong) 場)全覆蓋應用,每年農(nong) 戶在線學習(xi) 超過1500萬(wan) 次。

  走進江西省永新縣蘆溪鄉(xiang) 社園村,綠油油的禾苗隨風搖擺,農(nong) 事服務中心的飛防手正在給晚稻進行植保作業(ye) 。“‘田保姆’給力,種稻有了新種法。”村民唐海燕說,從(cong) 插秧打藥到收割銷售,服務中心全程有人管,省心省時省力。

  翻看農(nong) 事服務中心工作台賬:“種糧大戶黃金友機械育秧100畝(mu) ”“中陂村曾繁生預定無人機打藥5.3畝(mu) ”……作業(ye) 範圍覆蓋旋耕、育秧、無人機打藥、糧食烘幹等各類需求。近年來,永新縣引導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等開展生產(chan) 性社會(hui) 化服務,通過集中統一育秧、調度農(nong) 機、訂購農(nong) 資、生產(chan) 托管,讓農(nong) 戶用上好機器、好技術。

  “田保姆”活躍田間,做給農(nong) 民看、帶著農(nong) 民幹。各地區各部門加快建立主體(ti) 多元、功能互補、便捷高效的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推進糧食生產(chan) 統防統治、代耕代種、代收代儲(chu) ,將先進適用品種、技術、裝備和組織形式導入小農(nong) 戶。目前,全國已有95萬(wan) 多個(ge) 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服務麵積近17億(yi) 畝(mu) 次,服務帶動小農(nong) 超過7800萬(wan) 戶。

  智慧農(nong) 業(ye)

  從(cong) 會(hui) 種地到“慧”種地

  智慧農(nong) 業(ye) 是我國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重要內(nei) 容。近年來,各地區推動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平台等新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深度融合,為(wei) 農(nong) 業(ye) 插上科技的翅膀。全國累計創建9個(ge) 農(nong) 業(ye) 物聯網示範省份、建設100個(ge) 數字農(nong) 業(ye) 試點項目,蘋果、大豆等8個(ge) 大類15個(ge) 品種的全產(chan) 業(ye) 鏈大數據建設試點穩步推進。

  不光靠數字賦能,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離不開種子。希望的田野裏,一粒粒好種子幫助農(nong) 民增產(chan) 增收。“‘拿比特’西瓜,皮薄肉軟,甜度高,廣受市場歡迎。”前陣子,浙江省嘉興(xing) 市秀洲區新塍鎮思古橋村西瓜種植戶張利民種植的西瓜新品種,在競爭(zheng) 中脫穎而出,訂單不斷。“如今,選好種、用好種,已經成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共識。”

  “依靠科技創新,打好種業(ye) 翻身仗,我國種業(ye) 已進入以自主創新為(wei) 驅動力的發展新階段。”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楊禮勝說,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整體(ti) 研發實力進入世界前列,節水抗旱小麥、超級稻、白羽肉雞等標誌性成果層出不窮,主要農(nong) 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nong) 作物種源自給率超過95%。近10年,全國審定、登記農(nong) 作物品種3.9萬(wan) 個(ge) ,農(nong) 業(ye) 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

  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得優(you) 還要銷得好。在山東(dong) 省煙台市福山區張格莊鎮,櫻桃產(chan) 業(ye) 接通了數字供應鏈。“科技連通產(chan) 銷兩(liang) 端,才下枝頭、就到舌尖,櫻桃成了網紅產(chan) 品。”果農(nong) 楊鈞翔說,果園90%的大櫻桃進行線上銷售,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最快24小時就能送到。“我們(men) 在電商平台開設網店,銷量年均漲幅接近20%,種植規模從(cong) 最初的5畝(mu) 增長到100畝(mu) 。”

  搭上科技快車,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如火如荼。目前我國各類涉農(nong) 電商超過3萬(wan) 家,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2萬(wan) 多億(yi) 元,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4200多億(yi) 元。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跨界配置農(nong) 業(ye) 和現代產(chan) 業(ye) 要素,累計創建140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250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1300多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3600多個(ge) “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推動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應更加重視依靠科技進步,用現代物質技術裝備破除水土資源稟賦的約束。”周雲(yun) 龍說,下一步還要深入推進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把“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真正落實到位,開展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培育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種業(ye) 龍頭企業(ye) 。強化大中型、智能化、複合型農(nong) 業(ye) 機械的研發應用,加強農(nong) 作物病蟲害防控,創新農(nong) 技推廣服務方式,更多鄉(xiang) 親(qin) 挑上“金扁擔”,過上富裕富足的好日子。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