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超5萬億元 江蘇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決(jue)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去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11.8%,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10.3%,兩(liang) 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7年保持全國第一。
8月12日,中共江蘇省委“中國這十年·江蘇”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江蘇謀劃推動數字經濟的路徑和藍圖進一步明晰,提出力爭(zheng) 到2025年,江蘇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13.5%左右;2035年,江蘇數字經濟整體(ti) 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推進產(chan) 業(ye) 數字化,
引領傳(chuan) 統企業(ye) “踏雲(yun) 而上”
實時采集機床數據、構建設備畫像、生產(chan) 過程透明化、自主識別故障、能耗分析……今年以來,江蘇泰隆集團依靠徐工漢雲(yun) 提供的機床數據采集分析係統,從(cong) “減速機老廠”蝶變為(wei) “現代智能工廠”,設備利用率提高了3.6%,計劃達成率提高了8.3%。
“這是徐工為(wei) 江蘇中小企業(ye) 提供‘數字解決(jue) 方案’的一個(ge) 生動實踐。”徐工漢雲(yun) 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啟亮介紹,當前該平台已實時連接全球100多萬(wan) 台製造設備,構建了20個(ge) 行業(ye) 產(chan) 業(ye) 鏈平台,助力7萬(wan) 家企業(ye) “上雲(yun) ”。
中小企業(ye) 的“數字化”轉型並非一蹴而就,破解部分企業(ye) “不想轉”“不敢轉”“不會(hui) 轉”的問題,既離不開相關(guan) 部門的政策引導,也少不了龍頭企業(ye) 的引領示範——
“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是江蘇加快數字經濟的主戰場和重要引擎。”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廳長謝誌成表示,江蘇重點以兩(liang) 化融合為(wei) 主線,大力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包括連續6年舉(ju) 辦世界智能製造大會(hui) ,開展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標杆工廠和“互聯網+先進製造業(ye) ”特色基地創建等,各方麵工作成效顯著。
一大批企業(ye) “踏雲(yun) 而上”,與(yu) 產(chan) 業(ye) 數字化“雙向奔赴”。目前,全省有省智能製造示範工廠138家,9家企業(ye) 獲評首批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上雲(yun) ”企業(ye) 累計達38.2萬(wan) 家。今年上半年,全省已有2.2萬(wan) 家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啟動實施改造,江蘇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5.7萬(wan) 家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全覆蓋實施智能化、數字化改造。
加快數字產(chan) 業(ye) 化,
握牢核心技術這一“定海神針”
隨著“數字經濟”深入發展,產(chan) 業(ye) 界早已在實踐中認識到,數字化不僅(jin) 僅(jin) 是把數據搬上“雲(yun) ”那麽(me) 簡單,還需要通過數字技術,處理、激活、應用海量數據。
數據和技術,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也是數字產(chan) 業(ye) 化的基石。作為(wei) 數字科研專(zhuan) 家,省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高通量計算研究所所長範東(dong) 睿,帶領院所上下將這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牢牢握在手中。“今年,我們(men) 把研發重點放在高通量車規級智能芯片的研製上,力爭(zheng) 突破離散訪存數據收集等關(guan) 鍵技術,為(wei) 智能車聯網產(chan) 業(ye) 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撐。”範東(dong) 睿說,高通量所與(yu) 國內(nei) 一家頭部車企已達成創新合作,計劃打造車規級通用芯片、無人駕駛係統、無人駕駛網聯車三大閉環產(chan) 業(ye) ,服務智能網聯車最為(wei) 核心的市場需求。
有了核心技術這一“定海神針”,近年來,一係列數字產(chan) 業(ye) 化實踐在江蘇激蕩起“朵朵浪花”。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牽頭承擔國家6G總體(ti) 技術研究任務;預研建設信息高鐵綜合試驗設施,為(wei) “東(dong) 數西算”國家樞紐節點提供跨域算力調度支撐;成功獲批國家第三代半導體(ti) 技術創新中心,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光電等細分領域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布局建設,形成吸引各類創新要素的“強磁場”。
“下一步,圍繞提升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發展能級,科技係統將著力推動平台、基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一體(ti) 化配置,助推江蘇數字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表示,一方麵,聚焦前瞻布局,強化核心技術的協同攻關(guan) ,通過揭榜掛帥、賽馬製等方式,構建各創新主體(ti) 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ti) ,共同推動人工智能、區塊鏈、第三代半導體(ti)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促進數字經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持續湧現;另一方麵,聚焦戰略急需,強化科技成果的集成創新,在科技成果轉化專(zhuan) 項中設立“數字經濟”專(zhuan) 題,帶動集成電路、移動通信、物聯網等重點產(chan) 業(ye) 整體(ti)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築牢數字新基座,
賦能城市“高效治理”
包括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在內(nei) 的數字基礎設施,如一條條“高速通道”,助力江蘇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江蘇大力推動能源、交通等傳(chuan) 統基礎設施智慧升級,加快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今年7月底5G基站達16.6萬(wan) 座,實現各城鎮地區全覆蓋。
“政策加持下,‘新基建’已從(cong) ‘可選項’變成了‘必選項’,推動構建更開放、更協同的新生態。”南京數字經濟科技學會(hui) 理事長、南京郵電大學數字經濟研究所所長姚國章教授說。
走進徐州市公路路網管理與(yu) 應急指揮中心,隻見大屏幕上實時播報路網信息,全市各條國省幹道路況清晰可見……智慧路網雲(yun) 控平台建設是徐州交通運輸數字新基建項目之一。項目責任人介紹,5G基站建立後,平台實現了公路智能監測、協同指揮調度和公共智慧服務的“一張網”格局,集數據存儲(chu) 、處理、服務為(wei) 一體(ti) ,提升了交通部門的管理效能,也為(wei) 應急行動爭(zheng) 取寶貴時間。
新基建重塑行業(ye) 價(jia) 值,也在激發新的“生產(chan) 力”。在常州新北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豐(feng) 疆智能軟件科技公司研發的“智慧農(nong) 機平台”,讓種糧變得輕鬆、便捷。農(nong) 田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係統平台製定生產(chan) 計劃。農(nong) 機手可以根據田塊的“數字地圖”查看作業(ye) 動態、農(nong) 機位置、農(nong) 技作業(ye) 路徑,在田邊或後台遙控操作農(nong) 機。數字農(nong) 業(ye) 賦能下,2021年,園區糧食種植麵積同比增近40%。
得益於(yu) 5G運用的風生水起,數字經濟已從(cong) “概念”變為(wei) “主流”、從(cong) “潛能”變為(wei) “賦能”——購房提取住房公積金,通過“蘇服辦”APP“零材料”申請,10分鍾公積金到賬;出門辦事需要停車,點擊城管部門打造的停車類APP,附近泊位信息一清二楚;發現問題、遭遇不公,打開12345政務熱線小程序就能上傳(chuan) 訴求……不斷改善的民生福祉成為(wei) 江蘇數字經濟發展的生動注腳,城市“高效治理”之路越來越清晰。
近年來,江蘇製定實施數字政府建設22條意見,紮實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並著力打造“蘇服辦”,目前已匯聚各類政務事項190萬(wan) 項,92.5%的審批事項可網上辦理。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熱潮湧動的數字經濟,正成為(wei) 江蘇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