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更好享有健康和快樂
暑假行將結束,北京市居民胡女士算了算孩子今夏的“體(ti) 育日程”:“‘雙減’之後,孩子運動的時間明顯多了。除了學遊泳、衝(chong) 浪、籃球,最近又迷上了玩陸地衝(chong) 浪板。培訓費用不少,好在有一些公益性課程,既能讓孩子接受正規訓練,也能減輕家長的相關(guan) 負擔。”
今夏,各地多措並舉(ju) 做好引導服務,青少年參與(yu) 體(ti) 育鍛煉的時間和機會(hui) 明顯增多。新學期開始後,如何讓孩子的運動熱情延續下去,逐漸養(yang) 成鍛煉習(xi) 慣?從(cong) 目前看,既要繼續加強場地、教學等公共服務供給,也要關(guan) 注培訓市場的規範,還要鼓勵營造合理、良好的家庭運動氛圍,讓健康和快樂(le) 成為(wei) 孩子的最好禮物。
政策保障場地設施供應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青少年體(ti) 育工作越發得到重視,青少年被列入全民健身“重點人群”。“實施青少年體(ti) 育活動促進計劃”“推動公共體(ti) 育場館向青少年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等相關(guan) 表述,多次出現在《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關(guan) 於(yu) 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的意見》等文件中。
全民健身熱潮湧動,相較之下,現有的場館開放力度和廣度仍有待加強。北京市人大附中體(ti) 育組副組長殷現飛利用暑假和同事組織學生晨跑,但場地並不好找。有的地方路麵較硬不宜跑步,有的地方遊人較多施展不開,他們(men) 一個(ge) 多月裏輾轉了3個(ge) 公園。“希望今後能有更多更好的場所,便利青少年就近鍛煉。”殷現飛說,“籃球、足球等大眾(zhong) 項目的公共運動場所更緊張,希望今後小區和公園規劃時,最好能夠配套相應的體(ti) 育設施。”
在中國教科院體(ti) 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看來,隨著各地加緊構建城鎮社區“15分鍾健身圈”,這些問題將逐步緩解。“目前,我們(men) 更提倡推動學校體(ti) 育場地設施開放共享。平時向本校學生完全開放,節假日向周邊學生開放,讓孩子能夠就近就便找到規範安全的健身場所。”
據國家體(ti) 育總局青少司數據,2015年以來,國家體(ti) 育總局會(hui) 同財政部持續支持大型公共體(ti) 育場館向包括青少年在內(nei) 的群眾(zhong) 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目前每年支持1200—1400個(ge) 。如何合理規劃利用社會(hui) 體(ti) 育場館,如何切實加強體(ti) 育場館安全管理等,各地均在探索之中。
培訓機構仍需強化監管
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課外體(ti) 育培訓機構迎來發展機遇。據網絡信用信息查詢平台數據顯示,目前“體(ti) 育培訓”相關(guan) 企業(ye) 約有4.5萬(wan) 家,其中一半以上為(wei) 近兩(liang) 年新注冊(ce) 企業(ye) 。
“去年底,我們(men) 調研了5000多家青少年體(ti) 育培訓機構,在民政部門和工商部門注冊(ce) 的分別占46%和51%,3%左右屬於(yu) 體(ti) 校等事業(ye) 單位。”清華大學體(ti) 育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說,“不同的機構屬性,使得監管主體(ti) 多元,治理方式和邊界有待清晰。”
在體(ti) 育培訓行業(ye) 整體(ti) 發展快速升溫的同時,監管主體(ti) 不清以及師資力量不足、教學體(ti) 係不完善、缺乏辦學引導等問題相繼出現,亟待監管、規範、扶持與(yu) 引導。
相關(guan) 規範正在陸續出台並落實。國家體(ti) 育總局辦公廳印發的《課外體(ti) 育培訓行為(wei) 規範》,從(cong) 場地設施、課程、從(cong) 業(ye) 人員、內(nei) 部管理等7個(ge) 方麵作出明確細致的規定。浙江、山西、天津等省份也陸續出台文件,強化對校外體(ti) 育培訓的監管。
吳鍵認為(wei) ,提高體(ti) 育培訓質量,需要經曆市場培育的過程。“當前解決(jue) 問題的辦法之一,是逐步允許培訓機構、專(zhuan) 業(ye) 師資進入學校,在學校的統一管理下為(wei) 學生提供專(zhuan) 業(ye) 服務。”
為(wei) 進一步規範青少年體(ti) 育培訓機構,促進市場有序健康發展,遼寧省大連市啟動了青少年體(ti) 育俱樂(le) 部等級評定工作,通過梳理全市範圍內(nei) 的青少年體(ti) 育俱樂(le) 部並進行評定,為(wei) 規範青少年校外體(ti) 育培訓機構、建立校外培訓機構進校園準入製度提供資源保障。
親(qin) 子共同鍛煉更為(wei) 關(guan) 鍵
利用課餘(yu) 及假期,讓孩子了解、接觸體(ti) 育運動,從(cong) 而掌握技能、形成興(xing) 趣、養(yang) 成習(xi) 慣,成為(wei) 越來越多家長的選擇。如今,無論在培訓機構還是健身場所,都能感受到青少年參與(yu) 體(ti) 育的熱情不斷高漲。
馬為(wei) 珩就讀於(yu)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學,這個(ge) 暑假的體(ti) 育生活豐(feng) 富多樣:練習(xi) 跳繩、坐位體(ti) 前屈和仰臥起坐,參加籃球、網球、羽毛球、遊泳和輪滑培訓……“基本上每天都要運動3個(ge) 小時。”馬為(wei) 珩的媽媽說,“既強身健體(ti) ,又鍛煉意誌,孩子更陽光開朗了。”
培養(yang) 孩子的運動興(xing) 趣,家長的作用至關(guan) 重要。“學校裏有些孩子對體(ti) 育鍛煉興(xing) 趣不高,我們(men) 就通過家長會(hui) 、家長訪談等形式,直接與(yu) 家長溝通,提高家庭運動意識。”雲(yun) 南省曲靖市麒麟區北關(guan) 小學德育主任顏睿鵬說,“我們(men) 還通過假期體(ti) 育清單,調動家長積極性,鼓勵親(qin) 子一起完成部分運動。”
“親(qin) 子共同鍛煉更為(wei) 關(guan) 鍵,對孩子是最好的激勵。”吳鍵認為(wei) ,家長可通過參與(yu) 體(ti) 育家庭作業(ye) 的形式,主動參與(yu) 孩子的體(ti) 育鍛煉,幫助孩子樹立終身鍛煉的意識及習(xi) 慣,讓體(ti) 育運動從(cong) 暑假家庭作業(ye) 真正轉變成日常生活方式。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30日 第 1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