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京南崛起農副產品物流園

發布時間:2022-09-13 15:21:00來源: 北京日報

 

  “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從(cong) 果蔬批發市場到京津冀地區最大‘菜籃子’,再到現代食品商貿物流產(chan) 業(ye) 集群,首衡高碑店農(nong) 副產(chan) 品物流園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入場品類從(cong) 2015年的69種增加到330多種,年交易額從(cong) 94億(yi) 元增長到去年的1090億(yi) 元。”說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變化,首衡集團總裁魏樹儉(jian) 連連稱好。

  一年承接一個(ge) 業(ye) 態

  升級為(wei) 商貿物流產(chan) 業(ye) 集群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2015年10月,首衡高碑店農(nong) 副產(chan) 品物流園啟動運營,承接北京果蔬產(chan) 業(ye) 外遷。樊金鎖是首批從(cong) 北京新發地搬遷到首衡高碑店農(nong) 副產(chan) 品物流園的商戶。“在高碑店的經營成本和生活成本至少比北京低60%。隨著搬遷來的商戶越來越多,園區的交通、物流等持續優(you) 化,我的生意比在北京時擴大了三四倍,現在每天要批發四五十噸香蕉,節假日能增加到100噸。”

  梁亞(ya) 超也是首批疏解到河北高碑店的北京商戶,在業(ye) 內(nei) 有著“白蘿卜大王”的美譽。7年來,梁亞(ya) 超的白蘿卜銷量逐年遞增,起初主要供應北京市場,後來增加了山西、內(nei) 蒙古和東(dong) 北的客戶,目前日均銷售80多噸。

  個(ge) 體(ti) 商戶的壯大折射了物流園的發展。魏樹儉(jian) 說:“物流園每天都會(hui) 有4萬(wan) 多噸果蔬運往全國各地,已經成為(wei) 京津冀地區最大的‘菜籃子’和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農(nong) 產(chan) 品集散基地。在河北範圍內(nei) 輻射帶動種植基地130餘(yu) 萬(wan) 畝(mu) ,產(chan) 量達260萬(wan) 噸,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有力支撐。”

  果蔬產(chan) 業(ye) 之後,一年一個(ge) 業(ye) 態,物流園陸續承接了北京幹副、調料、糧油、花卉、五金、凍品海鮮等產(chan) 業(ye) ,對接了北京近10個(ge) 專(zhuan) 業(ye) 型市場,共計承接北京7200多家小微企業(ye) ,發展為(wei) 京津冀地區“業(ye) 態最多、品類最全”的現代食品商貿物流產(chan) 業(ye) 集群。

  編織天網地網

  助力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承接產(chan) 業(ye) ,並不是簡單的平移,而是整合後讓產(chan) 業(ye) 實現轉型升級,由原來傳(chuan) 統的交易模式轉變成集大宗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電子結算、食品精深加工、生鮮電商孵化、食品檢測追溯、進出口跨境貿易、智慧冷鏈物流、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孵化於(yu) 一體(ti) 的全新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平台。

  “我們(men) 通過應用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以及基於(yu) 飛速發展的5G技術的物聯網,編織天網,整合從(cong) 產(chan) 地到終端的信息流、資金流;通過建設指揮調度中心、城市集配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智能雲(yun) 倉(cang) 等形成地網,完善物流商貿和人流帶動產(chan) 城融合。”魏樹儉(jian) 介紹,目前首衡已逐步搭建起一套以“數字革命”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信息管理體(ti) 係,不斷推動供應鏈上下遊優(you) 質資源的重組融合,促進產(chan) 業(ye) 聯動發展、帶動行業(ye) 創新升級。

  進口水果經營商戶樊曉強從(cong) 北京新發地搬遷到首衡農(nong) 副產(chan) 品物流園後,一直在探索農(nong) 批和電商結合。“物流園是北方規模最大的果蔬一級批發市場,農(nong) 產(chan) 品品類齊全,價(jia) 格更具優(you) 勢,電商貨源充足、成本低,有更大的空間進行分揀加工包裝。”他先是和朋友合作,但由於(yu) 技術、思維受限,效果並不好。“後來園區為(wei) 我提供了技術支持,幫我開發了田園木舍小程序,從(cong) 搭建、檢測到運營全程提供技術指導,我因此獲得了國內(nei) 知名電商平台的青睞,建立了長期合作。”

  而河北省阜平縣法華村國宏農(nong) 場場主張國宏自從(cong) 與(yu) 園區電商“牽手”,國宏農(nong) 場的桃子銷售就走上了精品路線,賣出了好價(jia) 錢。“據估算,農(nong) 場今年的7.5萬(wan) 公斤桃子淨利潤能達到13萬(wan) 元,利潤比去年增加30%。”

  拓展新產(chan) 業(ye)

  全鏈條連接地頭舌尖

  除承接產(chan) 業(ye) 外,首衡集團也拓展新的產(chan) 業(ye) 。

  去年11月,首衡智慧冷鏈物流園啟動運營,主要承接北京西南郊、京深海鮮等市場的凍品、水產(chan) 、海鮮、禽蛋、肉類等業(ye) 態。園區采用日本鬆下最先進的智能冷庫休眠技術,進一步提高了“環京津一小時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圈”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的倉(cang) 儲(chu) 保鮮能力,成為(wei) 京津冀地區的“大冰箱”。主營冷凍調理品的胡建要高興(xing) 地說:“開業(ye) 100多天,我的下遊客戶資源就得到迅速拓展,現在已經輻射京津冀和東(dong) 北全境。”

  今年6月,首衡預製菜加工產(chan) 業(ye) 園揭牌,這是保定北部首個(ge) 中央廚房預製菜加工產(chan) 業(ye) 園,包括食品研發中心、加工基地、中央廚房、集配中心、電商直播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六大功能區,致力於(yu) 打造京津冀中央廚房預製菜產(chan) 業(ye) 核心基地。

  魏樹儉(jian) 表示:“我們(men) 將依托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大平台,打通從(cong) 原材料采購到產(chan) 品深加工至商貿流通各個(ge) 環節,為(wei) 預製菜企業(ye) 提供‘原材料采購-預製菜生產(chan) -商貿流通’全鏈條的產(chan) 業(ye) 對接平台,努力把中央廚房預製菜產(chan) 業(ye) 打造為(wei) 連接田間地頭到餐桌舌尖的‘鏈主’產(chan) 業(ye) 。”

  產(chan) 業(ye) 規模的不斷擴大,在園區內(nei) 部和周邊催生了大量的“淨菜”加工產(chan) 業(ye) ,並有效拉動周邊物流、餐飲、住宿、金融等11個(ge) 三產(chan) 服務業(ye) 的快速發展,直接創造了2.3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間接帶動就業(ye) 4.7萬(wan) 人,促進了周邊鄉(xiang) 鎮居民增收。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