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換新顏 宜居又宜業(“三農”這十年)
核心閱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持續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li) 鄉(xiang) 村,為(wei) 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點任務,是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深切期盼。10年來,我國農(nong) 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麵貌煥然一新,農(nong) 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從(cong) 家家美到村村美,村容村貌更好了
四方庭院利落整潔,花壇菜圃蔥蔥鬱鬱,農(nong) 具雜物擺放有序。河北省邱縣後段寨村村民趙蘭(lan) 霞家的小院,溫馨恬靜。“拾掇得幹淨,咱住得舒心。”趙蘭(lan) 霞說。
作為(wei) 美麗(li) 庭院示範戶,趙蘭(lan) 霞在小院裏花了不少心思,“裏裏外外每天清掃一遍,犄角旮旯、門窗灶台都不漏掉。小院裏還壘了花池,養(yang) 花種菜,好看又實用。”
打造美麗(li) 庭院,學問不少。不久前,邱縣婦聯邀請家政專(zhuan) 家來村裏開課,趙蘭(lan) 霞趕緊報名。“沒想到,收納的門道這麽(me) 多。”說起學習(xi) 心得,她打開話匣子,“物件得按功能分類,隨拿隨放;收納盒盡量用透明的,東(dong) 西找起來方便。一番收拾下來,家裏不僅(jin) 整齊了,還變寬敞了。”
一座座美麗(li) 庭院,連成一道亮麗(li) 風景線。近年來,邱縣通過示範引領、專(zhuan) 家授課、群眾(zhong) 評比、微信曬圖等多種形式,讓農(nong) 民動起來,讓家家美起來。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創建美麗(li) 庭院2236戶、精品庭院1027戶。
美麗(li) 庭院事關(guan) 群眾(zhong) 幸福生活。10年來,各地鄉(xiang) 村美麗(li) 庭院創建不斷推進,院裏院外更美麗(li) ,生活方式更衛生。“可以說,環境整治改變了農(nong) 民的衛生觀念,改出了農(nong) 村生活新貌,樹立了農(nong) 村文明新風。”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副局長洪天雲(yun) 說。
家家美更要村村美。10年來,全國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村莊環境基本實現幹淨整潔有序。
臭水溝變成小公園,見證了山東(dong) 省諸城市西王門社區西王門村的變化。“過去一到夏天,這裏味道難聞、蚊蟲亂(luan) 飛,大家都繞道走。”村民王秀雲(yun) 說,“改建成小公園後,大家夥(huo) 都愛聚到這兒(er) 乘涼聊天。”
王秀雲(yun) 細數村裏的變化:“村道硬化了,天天有人掃。家裏改廁改水,汙水不再亂(luan) 排亂(luan) 流。裝了路燈、建了廣場,環境越來越好。”
“哪裏髒亂(luan) 差,我們(men) 就清掃哪裏。”西王門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鞠新衛介紹,“劃分衛生區,設立網格長和保潔員,垃圾有人管;汙水管網接上了城鎮管網,汙水有地排;補上交通道路、電力通信、文體(ti) 設施等短板,群眾(zhong) 生活更方便。”
整治環境,更要發動群眾(zhong) 主動參與(yu) 。“每天上街走走,掃掃樹葉,撿撿垃圾,既能鍛煉身體(ti) ,又淨化了環境。”村裏的誌願者劉紅說。
“為(wei) 了讓更多村民參與(yu) 村容維護,我們(men) 在村微信群裏及時提醒,在村民接送孩子的時候宣傳(chuan) 動員,網格長、誌願者定期巡看,及時上報清理。如今,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變強了。”鞠新衛說。
10年來,我國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作全麵推開。鄉(xiang) 村麵貌明顯改善,各地區立足實際打造了5萬(wan) 多個(ge) 美麗(li) 宜居典型示範村莊;2018年以來,累計改造農(nong) 村戶廁4000多萬(wan) 戶。農(nong) 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有條件的建製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4%。
守護綠水青山,鄉(xiang) 村環境更靚了
三峽庫區,青山連綿,湖北省秭歸縣九畹溪鎮周坪村掛在半山腰。“一道道溝、一條條河連著三峽,處理好生活垃圾,是村裏的大事。”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繼宇說。
過去,因山路狹窄,地勢崎嶇,垃圾存放難、轉運難困擾著小山村。2020年開始,村裏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完善設施,加強指導,建立長效機製,讓垃圾運得出、有去處。
垃圾咋分類?村民王勇銘說:“剩飯菜、幹葉子存放在堆肥桶裏,發酵成農(nong) 家肥。報紙、瓶子等放在蛇皮袋子裏,送到村垃圾分類回收點。剩下的倒進街上的垃圾桶,由垃圾車定期拉走。”
垃圾分類回收點負責人馮(feng) 長海負責二次分類。“廢紙、玻璃、塑料等分揀、打包、入庫,回收再利用。其它垃圾集中清運到鄉(xiang) 鎮中轉站。如今,村裏的垃圾明顯變少了。”馮(feng) 長海說。
秭歸縣因地製宜建立“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nong) 村生活垃圾治理體(ti) 係。各村配齊垃圾桶、易腐垃圾漚肥桶(坑)、建立可回收站和有害垃圾暫存點等,建設11座鄉(xiang) 鎮垃圾中轉站,投資3000萬(wan) 元建設縣級垃圾分類綜合利用可回收中心。在資金保障上,縣財政按每年每村1萬(wan) 元、每人5元的標準,安排農(nong) 村垃圾治理獎補。
近年來,全國以垃圾、汙水處理為(wei) 重點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推進。各地因地製宜完善農(nong) 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和模式,分區分類推進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2018年以來,全國範圍內(nei) 農(nong) 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
一個(ge) 個(ge) 美麗(li) 鄉(xiang) 村承擔著重要的生態功能。10年來,各地加大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全力治水、護綠、造林,鄉(xiang) 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楓溪港蜿蜒入湘江,波光粼粼,草木葳蕤。伴著晨光,打開手機軟件,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白關(guan) 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級河長喻春明開始巡河,“看到垃圾雜草,及時打撈。仔細檢查排水口、河灘地,一旦發現亂(luan) 排亂(luan) 堆,及時拍照上報。”
不久前,喻春明發現一股汙水流向楓溪港,他趕緊溯流而上,探明來源。“我一邊上報河長辦,一邊與(yu) 加工廠溝通,及時製止排汙。”喻春明說,水利、環保等部門很快出具整改意見,要求企業(ye) 增加汙水處理設備。
治水從(cong) 河裏延伸到岸上。“為(wei) 了守好家門口的河,村裏基本完成了改水改廁,生活汙水進入緩衝(chong) 濕地過濾淨化後排放;保潔製度完善了,河裏的垃圾基本不見了;山上植樹造林,水土流失減輕了。”喻春明說著變化,“楓溪港成了風景線,更是親(qin) 水線,村民們(men) 常常來河邊散步。”
“區鄉(xiang) 村三級河長全覆蓋,把護水治水同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係統發力,守護好綠水青山。”蘆淞區水利局局長黃永立說。目前蘆淞區設立區級河長16名、鄉(xiang) 級河長24名、村級河長64名,主要河流水質持續向好,湘江蘆淞段水質達到Ⅱ類標準。
10年來,一個(ge) 個(ge) 小村莊換新顏。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超過23%,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8%。2021年水利部門治理農(nong) 村河道3800多公裏、湖塘1300多個(ge) ,受益村莊3300多個(ge) ,農(nong) 村河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好風景帶來好前景,美麗(li) 經濟更火了
青翠枝葉間,油桃橙黃鮮亮。“個(ge) 頭大,品相好,再過一段時間就能摘果了。”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茱萸山街道龍門村村民馮(feng) 子紅喜笑顏開。
“采摘季遇上黃金周,果子不愁賣。”馮(feng) 子紅發展起觀光采摘,“我們(men) 跟農(nong) 科院合作,選種新品種,全程綠色種植,遊客現場采摘,放心購買(mai) 。”
建設采摘園,馮(feng) 子紅有底氣。“這些年,村裏改善環境,建起民宿,客流不用愁。我的果園年產(chan) 值達七八十萬(wan) 元。”馮(feng) 子紅信心滿滿。龍門村實施道路硬化、村莊綠化、房屋美化,美麗(li) 村莊與(yu) 周邊督公湖、大洞山等景區融為(wei) 一體(ti) 。
走農(nong) 旅融合路子的,還有茱萸山街道許陽村。青石小道、流水潺潺,交織出一派別致的田園風光。“村裏實現汙水處理全覆蓋,建立起保潔隊伍,通上天然氣,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鹿丙道介紹。好環境有了好發展,村裏打造觀賞魚觀光園,建設村史館、紅色記憶館,旅遊景點多了,不少村民吃上“旅遊飯”。
串點成鏈,釋放集群效益。賈汪區堅持宜耕則耕、宜遊則遊,大力發展特色糧食、設施蔬果、生態畜牧、休閑農(nong) 業(ye) 主導產(chan) 業(ye) ,實現產(chan) 銷一條龍、農(nong) 旅一體(ti) 化。
美麗(li) 鄉(xiang) 村激活美麗(li) 經濟。10年來,鄉(xia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蓬勃發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累計創建140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250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1300多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3600多個(ge) “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全國休閑農(nong) 莊、觀光農(nong) 園、農(nong) 家樂(le) 等達到30多萬(wan) 家,年營業(ye) 收入超過7000億(yi) 元,鄉(xiang) 村休閑旅遊業(ye) 穩步發展。
鄉(xiang) 土鄉(xiang) 情是鄉(xiang) 村寶貴的財富。不論是改善人居環境,還是發展鄉(xiang) 村旅遊,都應突出鄉(xiang) 土特色,保持獨特風貌,擦亮“鄉(xiang) 愁”招牌。
古樹參天,古屋林立,深山裏的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王邊村古風淳厚。“村裏有68處明清時期的古院落民居、釀酒手工作坊等。我們(men) 一方麵完善水電路網等設施,改善村貌;另一方麵對古建築進行保護性修複,修舊如舊。”村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計恩說。
古村為(wei) 畫家帶來了靈感,畫家紛紛在村裏開設工作室;秀美風光、天然氧吧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村民通過開辦農(nong) 家樂(le) 和民宿等參與(yu) 其中,過去的‘空心村’變成了‘旅遊村’。”王計恩說。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宜居是關(guan) 鍵。接下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繼續協同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等重點工作,促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麵提升,不斷推動生態宜居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取得新進展。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09日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