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4675項便民服務實現“掌上辦”“就近辦”
輕點手機屏幕,填寫(xie) 申請信息,上傳(chuan) 相關(guan) 材料,確認完成……9月4日,在石家莊市正定縣塔元莊村工作的劉靜茹,通過河北省基層電子證明係統成功辦理了居住證明。
“過去辦理這張小小的證明,需要專(zhuan) 門從(cong) 村裏跑到鎮上蓋章,有時將近半天才能辦下來,耗時耗力。”劉靜茹說,現在隻需要手機下載“冀時辦”APP,搜索基層電子證明,填寫(xie) 相關(guan) 信息,不到20分鍾就解決(jue) 了以往的“難題”。
聚焦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解難題,今年以來,河北按照“政務服務圍繞民生需求轉”總體(ti) 要求,依托河北政務服務網、“冀時辦”APP,開發上線了基層證明網上申請和開具功能,實現基層證明全流程網辦、“零成本”開具。截至目前,全省5萬(wan) 多個(ge) 村(社區)已推廣應用,開具電子證明20餘(yu) 萬(wan) 張。
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zhong) 少跑腿。基層電子證明隻是河北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行便民服務“掌上辦”“就近辦”的其中一項舉(ju) 措。按照省委十屆二次全會(hui) 部署要求,今年省政務服務辦牢牢把握“全省一盤棋、平台一體(ti) 化、辦事一張網”的總體(ti) 要求,依托全省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構建了多層級互動、多部門協同、多係統互聯的政務服務生態體(ti) 係,全方位提升河北“一網通辦”能力,真正實現從(cong) “群眾(zhong) 跑腿”到“數據跑路”的轉變。
政務服務“網上辦”。河北持續加強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建設,省市縣鄉(xiang) 村五級政務服務部門全部入駐河北政務服務網,開發網上谘詢、申報、審批、查詢等辦事功能,大力推進網上辦事,實現政府一個(ge) 平台“上服務”、群眾(zhong) 一個(ge) 平台“找政府”。
目前,全省95%以上政務服務事項支持全流程網上辦理,138項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提供100多個(ge) “一件事一次辦”套餐服務,網上辦事所占比重超過了80%,成為(wei) 企業(ye) 群眾(zhong) 辦事首選。
便民服務“掌上辦”。“冀時辦”是河北適應手機辦事的發展趨勢,推出的移動政務服務APP,為(wei) 企業(ye) 群眾(zhong) 提供全省政務服務事項以及各類便民應用的手機端辦理服務。2019年上線以來全渠道用戶已突破1億(yi) ,裝機量突破2000萬(wan) ,提供的便民應用達到4675項,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實現公安、社保、醫保、公積金、生活繳費等領域全覆蓋,做到了一機在手隨時隨處辦事。
此外,河北大力推廣電子證照應用,目前共歸集電子證照440種,合計3.4億(yi) 張,電子營業(ye) 執照、電子社保卡、電子不動產(chan) 登記證書(shu) 等140種涉企經營和民生服務的常用證照實現廣泛社會(hui) 化應用,1800多個(ge) 政務服務事項支持“免證辦”服務,290種政府核發的材料通過數據共享直接調用,無需辦事群眾(zhong) 自行提交,有效縮減了辦事材料,提升了辦事體(ti) 驗。
“河北省還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統一規範的社會(hui) 主體(ti) 電子印章體(ti) 係,支持全省企業(ye) 免費領章、網上辦事用章。”省政務服務辦政務數據處處長儲(chu) 素敏介紹,目前省內(nei) 企業(ye) 可通過社會(hui) 主體(ti) 電子印章係統免費領取5枚電子印章,已經有5萬(wan) 餘(yu) 家企業(ye) 成功申領,可在行政審批、社保等領域進行廣泛應用,這是河北優(you) 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ye) 成本、激發市場活力的一項創新舉(ju) 措。
政務服務就近辦、網上辦、自助辦提升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今年推進的20項民生工程之一,旨在利用社會(hui) 化、市場化手段,通過數字化賦能,補齊基層民生服務短板,將政務服務延伸到群眾(zhong) 身邊。
“我們(men) 建設了河北省政務服務集成自助終端,實現一台自助終端全省通辦人社、稅務、民政、殘聯、醫保、公安等部門78項高頻服務。”儲(chu) 素敏表示,目前已在全省村(社區)、政務服務大廳以及銀行網點等公共場所布設自助終端3萬(wan) 台,形成“政務服務一公裏服務圈”,群眾(zhong) 可就近辦理參保登記、資格認證、補貼申領、證照打印等事項,有力提升基層政務服務供給能力和便利化水平。
“全省一張網、服務零距離”。河北將圍繞市場主體(ti) 和人民群眾(zhong) 所需所盼,繼續全麵深入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更多更有含金量、更具突破性、更實用便民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體(ti) 驗。(記者解楚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