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醫院積極互動的協同格局基本形成
8月下旬,張家口市第二醫院專(zhuan) 家門診內(nei) 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北京積水潭醫院骨腫瘤科主任助理徐海榮再次坐在了那張熟悉的診桌前,一邊耐心詢問患者病情,一邊認真向身邊的醫生講解著治療要點。“再次‘回家’,感覺很親(qin) 切。”徐海榮說。
京張醫療合作始於(yu) 2015年。7年來,京張兩(liang) 地打破“一畝(mu) 三分地”思維定式,以合作醫院為(wei) 平台、掛職專(zhuan) 家為(wei) 紐帶,在醫院管理、診療技術、科研能力、人才建設等方麵開展深入廣泛的合作。張家口市累計接診門診360餘(yu) 萬(wan) 人次,減少進京就診患者35萬(wan) 餘(yu) 人次,以腦科中心等為(wei) 代表的區域醫療中心初具規模,協同效應愈發凸顯。
全麵對接 多種模式並行
2021年11月4日,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掛職張家口市第一醫院副院長楊岸超通過5G網絡,與(yu) 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賈旺,神經外科中心副主任、功能神經外科病區主任張建國視頻連線,共同完成了河北省首台、國內(nei) 第三台5G環境下機器人輔助定位腦深部電極植入術。術後注冊(ce) 誤差僅(jin) 0.16毫米,遠超國際標準,病人的預後效果也遠超預期。
“機器人遠程電極植入術對於(yu) 張家口市來說,是一個(ge) 新的跨越。它標誌著京張醫療合作進入了一個(ge) 新的領域。”張家口市第一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喬(qiao) 春友說。
2015年8月,張家口市第一醫院與(yu) 北京天壇醫院共建“北京天壇醫院(張家口)腦科中心”,以選派專(zhuan) 家常駐、共建專(zhuan) 科、人才進修、科研教學等為(wei) 基礎,探索出京張醫療協作的第一醫院“天壇模式”,拉開了京張醫療合作的序幕。2019年10月和12月,醫院參照“天壇模式”,又與(yu) 北京朝陽、安貞兩(liang) 家醫院合作成立“呼吸疾病診療中心”“心髒中心”,形成目前全國唯一的三家北京大醫院幫扶一家河北醫院的“三幫一”合作模式。
同樣是北京專(zhuan) 家常駐,北京積水潭醫院在選派一人赴張家口市第二醫院掛職的同時,每月還安排兩(liang) 批次涉及其他專(zhuan) 業(ye) 的專(zhuan) 家出診、查房、病例討論、指導手術和授課。自2016年2月合作以來,已選派專(zhuan) 家118批次198人,直接接診患者10752人次,疑難病例會(hui) 診581例,開展學術講座160餘(yu) 次,手術3289台次,形成了加強版“積水潭模式”。
在與(yu) 北京同仁醫院合作過程中,張家口市第四醫院確定了發展“大專(zhuan) 科、小綜合”的整體(ti) 思路,突出眼科、耳鼻喉科、醫療美容整形科三大特色,並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利益分配方案,形成了以合作共贏為(wei) 基礎的“同仁模式”。
作為(wei) 河北省首個(ge) 與(yu) 北京簽署醫療合作協議的地區,7年來,張家口市已有9家市直醫院與(yu) 北京11家市直知名醫院建立了持久穩定的合作關(guan) 係。在多種合作模式的推動和促進下,各合作醫院、合作學科的合作項目、合作範圍、合作層次得到全方位的拓展深化。
合作共贏 實現同質運行
合作隻是基礎,共贏方可長久。有了北京掛職專(zhuan) 家的不遺餘(yu) 力,一支支“帶不走的專(zhuan) 家團隊”也在悄然間逐步形成。北京安貞醫院(張家口)心髒瓣膜中心在張家口市第一醫院揭牌成立,心內(nei) 四科主任趙慶豐(feng) 曾參加武漢抗疫,正是在京張合作的大潮中,得到安貞醫院心髒外科曹向戎,心髒內(nei) 科郭雪原、薛玉國等專(zhuan) 家的悉心指導,成為(wei) 醫院本地醫師團隊中的骨幹;兩(liang) 年前,在北京同仁醫院掛職專(zhuan) 家的指導下,張家口市第四醫院眼外傷(shang) 科副主任吳群已經能夠獨立為(wei) 晶狀體(ti) 脫位的大硬核獨眼病人進行手術,成功填補張家口及周邊地區相關(guan) 診療領域的空白。
2015年以來,北京已累計選派63名專(zhuan) 家到張家口掛職副院長或科室主任,在北京合作醫院和派駐專(zhuan) 家的指導下,張家口合作醫院新設科室29個(ge) ,打造國家級重點專(zhuan) 科1個(ge) ,省級重點專(zhuan) 科6個(ge) ,培養(yang) 學科帶頭人57名。與(yu) 前期相比,各合作學科手術例次平均增加63.9%,三四級手術平均增加68%,本地醫師完成手術比例由原來的不足三成增長到接近七成。隨著本地醫生診療水平的不斷提升,醫療合作正讓張家口各合作學科從(cong) “各自為(wei) 政”的狀態,逐漸實現與(yu) 北京診療的同質化運行。
資源下沉 提升醫療水平
截至去年底,借勢京張醫療合作及各合作醫院平台,張家口已由掛職院長或專(zhuan) 家導師開展院內(nei) 培訓1091次,培訓醫護人員17680人次;舉(ju) 辦大型學術活動70場,參加人數21789人次。開展遠程教學1662次,會(hui) 診患者150餘(yu) 人。高頻次、高質量的學術交流活動,成為(wei) 各合作醫院、合作學科持續快速提升自身綜合診療水平的重要途徑。
大量優(you) 質資源下沉帶來的是張家口醫療水平的全麵提升。張家口市屬醫院合作學科累計接診門診360餘(yu) 萬(wan) 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1萬(wan) 人次,開展各類手術5萬(wan) 例,會(hui) 診疑難病例6千餘(yu) 例。其中門急診人次平均增長56.3%,出院人次平均增加33%,手術例次平均增加63.9%,三四級手術平均增加68%,更多患者實現家門口就醫,當地診療服務水平全麵提升,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初具規模。
張家口市衛健委負責人表示,張家口將繼續強化與(yu) 北京市衛健委、河北省衛健委的溝通,拓展合作範圍、創新合作模式、鞏固合作成果,將京張醫療協同發展之路越拓越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