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糧倉”阜陽:“兩強”給力 “一增”有力
發展科技特派員1393名,實現行政村科技服務全覆蓋;撥付中央財政農(nong) 機購置補貼資金1.6億(yi) 元,補貼各類機具8851台;糧食每畝(mu) 實現節本增效400元以上,全市糧食收益較去年增加30億(yi) 元以上……
在“百億(yi) 糧倉(cang) ”阜陽市,得益於(yu) 科技強農(nong) 、機械強農(nong) 、促進農(nong) 民增收“兩(liang) 強一增”行動的實施,一組數據勾勒出了農(nong) 業(ye) 的快速發展,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不斷湧現,讓農(nong) 業(ye) 有奔頭、農(nong) 村有看頭、農(nong) 民有甜頭。
科技強農(nong) 從(cong) 會(hui) 種地到“慧”種地
站在阜陽市潁泉區聞集鎮帶狀複合種植百畝(mu) 示範區旁,踮起腳尖,翠綠的玉米、大豆,一眼望不到邊。
今年還未滿30歲的錢鑫磊,和農(nong) 業(ye) 打交道已經整9個(ge) 年頭,算得上是年輕的“老把式”。他告訴記者,自從(cong) 牛叔來了之後,很多困擾他的玉米種植難題迎刃而解,最能體(ti) 現的,就是畝(mu) 均產(chan) 量從(cong) 過去的400公斤提高到了500公斤。
錢鑫磊喊的牛叔,就是阜陽市農(nong) 科院玉米中心主任牛峰,也是聞集鎮的科技特派員,自打來到聞集鎮之後,他就成了村民們(men) 口中的牛叔、牛老師、牛專(zhuan) 家。
自從(cong) 成為(wei) 聞集鎮的科技特派員,一月兩(liang) 次的送技術下鄉(xiang) ,是牛峰雷打不動的日常,不論農(nong) 忙或農(nong) 閑,總是要來到村裏,和農(nong) 戶們(men) 一起說道說道。
“玉米收得早,子粒含水量高,易出現黴變,容重和幹粒量也都達不到預期效果。”“株高控製在2.5米以下,不宜過高,果穗低於(yu) 1.2米,株型要緊湊。”“帶狀複合種植,要充分發揮玉米、大豆間作的互補效益,提高複種指數和土地生產(chan) 率”……
這些年來,牛峰利用科技知識幫著指導耕種、改良品種,帶著調整結構、發展種植,做給農(nong) 民看,帶著農(nong) 民幹,領著農(nong) 民賺,玉米產(chan) 量15%的增產(chan) ,讓村民們(men) 對他是刮目相看,凡是提到牛專(zhuan) 家的,個(ge) 個(ge) 都豎拇指說“是真牛!”
在阜陽,借助科技的力量,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煥發勃勃生機。
農(nong) 業(ye) 的“科技範兒(er) ”,也不止於(yu) 一塊玉米地,像牛峰這樣的科技特派員,已經發展了1393名,通過“聘、選、派、育”等方式,科技特派員的實踐,正在通過“兩(liang) 強一增”行動讓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更輕鬆、更精準,也更高效。
機械強農(nong) 從(cong) “鎬鋤鐮犁”到“金戈鐵馬”
秋風已起,玉米漸熟。
想起秋收,過去傳(chuan) 統的“鎬鋤鐮犁”正被大塊頭的“金戈鐵馬”所取代,機械強農(nong) ,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帶來了跨越式的改變。
見到錢勝利時,他正在合作社的農(nong) 機倉(cang) 庫,盤點停放整齊的各式農(nong) 機:拖拉機、播種機、植保機、收割機……乍一看去,儼(yan) 然一個(ge) 小型農(nong) 機展。
“夏收期間,一台台‘鐵牛’大顯身手,廣袤田野裏,那才叫一個(ge) 帶勁。靠著新農(nong) 機,省時省力不說,麥子減損少,不要太省心!”回想起今年麥收場景,阜陽市潁泉區紅旗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錢勝利是一臉的自豪。
連日來,在界首市雲(yun) 龍糧機有限公司,可一鍵遙控的舉(ju) 升平台、無人值守的智能化扡樣機正在源源不斷“走”下車間產(chan) 線。
“我們(men) 自主研發的自走式舉(ju) 升平台,自重20噸,長18米寬3米,可一次性舉(ju) 升100噸散糧運輸車,是實打實的‘大力士’。”安徽雲(yun) 龍糧機有限公司生產(chan) 副總徐旭介紹,舉(ju) 升後,糧食直接入鬥,然後輸送入倉(cang) ,一氣嗬成。
雲(yun) 龍糧機是界首市農(nong) 機補短板,精準賦能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具體(ti) 實踐。近年來,該市積極促進成立農(nong) 機裝備產(chan) 業(ye) 聯盟,增加農(nong) 機裝備企業(ye) 市場占有率,在服務糧油產(chan) 品產(chan) 儲(chu) 銷等各環節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已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
針對機械強農(nong) ,阜陽市提出了壯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研製特色農(nong) 機補短板、推進全程機械化、提升農(nong) 機社會(hui) 化服務、推進農(nong) 業(ye) “標準地”改革和加快農(nong) 產(chan) 品倉(cang) 儲(chu) 冷鏈設施建設等6項行動,旨在提升農(nong) 機裝備水平,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和效益。
今年以來,阜陽市積極落實購機補貼政策,加快推進農(nong) 機更新換代,撥付中央財政農(nong) 機購置補貼資金1.6億(yi) 元,共實施補貼資金16553萬(wan) 元,補貼各類機具8851台。
促農(nong) 增收 從(cong) 吃飽肚子到鼓起袋子
這些天,潁泉區種糧大戶鄭洲,有事沒事都要往地裏轉上兩(liang) 圈,“再過上十來天,玉米就要成熟了,正在加緊對農(nong) 機進行檢修保養(yang) ,到時候上地裏幹活才不至於(yu) 掉鏈子。”
鄭洲過去開過出租、跑過大貨,2019年開始包地,起初流轉幾十畝(mu) 小試牛刀,看到效益後,如今的種植麵積已經擴大到了1000畝(mu) 。
“科技強農(nong) 、機械強農(nong) ,有力帶動了農(nong) 產(chan) 品漲身價(jia) 、增效益。”鄭洲頗有感觸,他以今年小麥為(wei) 例,畝(mu) 產(chan) 達到1300多斤,由於(yu) 品質好、產(chan) 量高,自然價(jia) 格就不吃虧(kui) 。加上即將收上來的玉米和大豆,全年下來,一畝(mu) 地的效益可以漲到五六百元。
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
農(nong) 民增收,事關(guan) 農(nong) 民的安居樂(le) 業(ye) 和農(nong) 村的和諧穩定。在阜陽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看來,收入增加,不僅(jin) 可以改善農(nong) 民的生活水平,調動和保護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積極性,關(guan) 鍵還能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往大了說,就是築牢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在阜陽市“兩(liang) 強一增”行動實施中,明確對農(nong) 民收入的工資性、財產(chan) 性、經營性和轉移性四項收入構成進行了部署,“四個(ge) 輪子”一起轉,隻要人肯幹,幹啥都能賺。
對於(yu) 農(nong) 民來說,掙錢也從(cong) 過去地裏刨食的單選題變成了多選題。“土地流轉出去,農(nong) 忙時還可以在村裏合作社打零工,加上農(nong) 閑外出務工的收入,不少農(nong) 民抓住了‘多選’的幸福,家庭收入也是蹭蹭往上漲。”身為(wei) 合作社負責人,錢勝利最有發言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阜陽市夏糧呈現麵積、產(chan) 量、品質、效益“四提升”的全新局麵,總產(chan) 量達到329.82萬(wan) 噸,同比增長1.62%。鑒於(yu) 糧價(jia) 上漲,每畝(mu) 實現節本增效400元以上,全市糧食收益較去年增加30億(yi) 元以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